除了技術創新 張一鳴與抖音何以在當代中國成功?

撰文︰郭曉陽

  7年時間,從白手興家,到將財富和資產提升到超過1,200億元,這個當代中國的創業故事到底有多神奇?你或許還未聽過誰是張一鳴,但說到抖音,說到TikTok,說到今日頭條,大家或許就會明白,這個用7年時間的成功創業的IT男,如何靠專注在中國科技成就一番大事業。

抖音風行國內外 成當代中國App典範

  TikTok從今年6月位列全球收入最高的非遊戲應用程式、在iOS和Android全球下載量超過20億次,到被美國封殺,要求賣盤,TikTok(抖音的國際版)這個屬於當代中國出品的中國科技社交媒體應用短短半年經歷大起大跌。TikTok的創辦人張一鳴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除了技術創新張一鳴與抖音何以在當代中國成功?
張一鳴回憶當時字節跳動打算開發社交媒體的時候,公司內部都有過掙扎,畢竟當代中國已經有不少社交媒體應用App,抖音會不會成功還是很難說。(圖片來源:AP)

  1983年出生的張一鳴,40歲不到。但他出生的地方,似乎註定他在當代中國有一番不平凡的經歷。在福建龍岩出生的張一鳴,家鄉出過不少名人,包括當代中國首任空軍司令劉亞樓、開國上將楊成武,甚至當代中國的羽毛球名將林丹,都是福建龍岩人。

  而張一鳴出生的年代,剛巧是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開端,社會對新潮事物都抱有積極正面的印象;而張一鳴的父母也是熱愛新鮮事物的人,因此給予了張一鳴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張一鳴有了對創新的憧憬。在張一鳴的記憶中,童年總是聽到父母聊到在國外的朋友做了某項新技術、做了某個新產品;而這些在張一鳴的心中留下一個中國科技發展的夢。

  2005年在南開大學畢業之後,張一鳴選擇了創業;那一年,當代中國的互聯網網民首次超過了1億,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互聯網大國。但第一次創業,張一鳴沒有成功,全因和朋友一同研發出來的產品,定位不成功,沒有獲得預期中的客戶數量。

畢業即創業 趕上當代中國互聯網風潮

  首次創業失敗之後,張一鳴去過幾間互聯網公司,甚至在微軟中國工作過半年,但那半年裏面,張一鳴為工作總結出兩個字:無聊。但這個無聊不是無所事事,只是微軟的架構已經成為一個體系,很難變出花樣,張一鳴不習慣這種平穩的工作,最終,他還是走上當代中國的創業路。

  到2009年9月,張一鳴首次獨自創業,創辦了住房搜索平台「九九房」,並出任CEO。在「九九房」,張一鳴的身份有了一個很大的轉變,從以往專注軟件開發和技術研發的IT男,變身參與更多管理工作的CEO,而他很快適應了這個轉變,而且做管理不比他做開發遜色,很快「九九房」就迎來了成功。而在「九九房」的管理經驗,讓張一鳴為日後創辦字節跳動打下成功的基礎,這也是很多中國科技巨頭必經之路。

除了技術創新張一鳴與抖音何以在當代中國成功?
數據顯示,抖音,尤其國際版TikTok的用戶多數是年輕人,在全球範圍內,66%的用戶在30歲或以下,這個當代中國最紅的社交媒體,也成為國際市場的最受歡迎App,歸功於大數據的技術。(圖片來源:AP)

  如今提到張一鳴,必定想到抖音。但其實在抖音之前,張一鳴創辦的今日頭條同樣是非常具顛覆性的產品。2012年,作為當代中國首個以大數據推動的綜合性新聞平台上架,今日頭條成為受惠、同時推動手機閱讀的佼佼者。那一年,當代中國的手機銷量首次超過電腦,成為中國第一大的網絡渠道,張一鳴也把握機會,鑽研手機用戶的體驗,將大數據套用到手機應用程式。

  大數據技術,成為了今日頭條成與當時的新聞應用程式的最大分別。在當時的新聞媒介還是沿用編輯想給讀者看什麼,讀者就要看什麼的階段;但今日頭條用了大數據的推薦技術,記錄用戶喜歡看什麼,就將什麼內容推薦給讀者。

  這個技術是劃時代的,帶來了日後巨大的改革,8年過後的今天,在沒有哪一個應用程式不會用大數據推薦技術,這是今日頭條帶來的創新標誌。

短視頻成當代中國主流 大數據是成功關鍵

  但兩年後,張一鳴不得不再一次面對挑戰,隨着手機互聯網在中國內地普及,短視頻成為新一波火熱的潮流。包括快手視頻、微信短視頻,甚至日後讓抖音國際化的musical.ly也都已經上線超過兩年。那時候的張一鳴才思考是否推出短視頻應用,但直到2016年年底,張一鳴和團隊才拍板要做,不但要在國內做,還要衝出國際。2017年抖音和抖音的國際板,收購musical.ly而來的TikTok橫空出世,也是基於大數據分析和推薦技術,抖音和TikTok成為了當代中國出品,最成功的的短視頻應用程式。

除了技術創新 張一鳴與抖音何以在當代中國成功?
抖音除了是社交媒體平台,還成為日程生活中消費和娛樂的渠道,讓大眾的依賴性提高。(圖片來源:Getty)

  「想象一下視頻讓手機變成一扇窗戶,你透過這個窗戶看到一個豐富的世界,而抖音正是這個五彩斑斕的投影」對於為什麼要推出抖音,這是張一鳴的回答。或許沒有什麼宏大目標,也沒有什麼驚世價值觀,張一鳴用了他最純粹的IT男直覺,做出了最方便讀者的產品。他對產品的專注和執著,也註定他能闖出一條成功路。

相關標籤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山區孩子成就最強中國科技企業 華為創辦人任正非

當代中國-中國科技-汪滔的完美主義造就無人機成中國科技新標誌

汪滔的完美主義 造就無人機成中國科技新標誌

除了技術創新張一鳴與抖音何以在當代中國成功?

除了技術創新 張一鳴與抖音何以在當代中國成功?

當代中國-中國經濟-物流結合科技王衛憑智慧膽色為中國經濟注入新動力

物流結合科技 王衛憑智慧膽識為中國經濟注入新動力

當代中國-中國科技-馬化騰以創新顛覆自己微信開啟中國科技創新的典範

馬化騰以創新顛覆自己 微信開啟中國科技創新的典範

中國科技界傳奇 芯片教父張忠謀的香港情緣

當代中國-中國經濟-努力必然成功成就中國經濟巨人馬雲

努力必然成功 成就中國經濟巨人馬雲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編輯推薦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談中美對帳 最令美國人震驚7件事是?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雒城遺址 細看東漢戰亂與繁榮

中國經濟-中國湖南長沙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中國經濟增長跑輸國際?這些數據拆穿了荒謬

2017年4月19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維加獎

中國科學家姚檀棟獲頒維加獎

「白鴿轉」與「白鴿眼」

  電視劇《下流上車族》成為網民們討論焦點,劇情誇張荒唐,笑中帶淚。其中一幕就是主角的小女兒在外國因殺了一隻白鴿烹調成乳鴿,而被開除學籍及註銷簽證。   白鴿的象徵意義,對外國人和中國人大為不同,而廣東話也有不少和白鴿有關的俗語。

  廣東話中有「白鴿轉」這說法。白鴿轉的意思就是兜一圈又回來。在古代白鴿多為養鴿,它們被訓練成往外飛之後又懂得飛回來,古代飛鴿傳信就是利用鴿子的這種習性來通信,因此廣東人便有「打個白鴿轉」的說法,來形容走了又回來。

  除此以外,廣東話俗語還有「白鴿眼」的說法,鴿子的一雙眼睛是長在頭上的兩側,因此視線...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