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0-12-15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城市发展的過程中,很多建築師都將傳統的文化思維填補到現代建築上。80後當代中國建築師莊子玉,在外國留學並工作了多年,其後回流北京;從他看來,當代中國已經發展到現時的規模,不論是什麼樣的設計,只要結合人的視覺,就可以將傳統的風格注入新穎的解讀。
中國文化式思考 兼具現代活力和創意
外貌酷似演員吳彥祖的莊子玉,既有傳統建築師圍繞中國文化的思考模式,又有年輕建築師的活力創意。他在23歲的時候,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與城市設計碩士畢業,其後在紐約的西薩·佩里建築師樓工作。
他在紐約工作期間,曾經參與賓夕亞尼亞15號超級塔項目。這個項目,莊子玉參與了3年的規劃,他在2010年離開西薩·佩里,這個項目的規劃又維持了3年,最終,莊子玉在2014年的新聞報道上看到這個項目被取消了,部分原因來自社會對建築項目的期待和壓力。
這件事之後,莊子玉意識到,作為建築師,不能只追求烏托邦式的設計,而是應該接受條件制約,因為一個建築項目背後往往承載龐大的社會資源。可以說,賓夕亞尼亞15號超級塔項目這個建築項目,讓莊子玉在日後的建築概念上,有了不一樣的轉變。
2013年回國後,莊子玉和幾位德國建築師創辦了RSAA建築師樓。10年過後,這個建築師團隊已經有超過30個成員,中外員工都有,而且還有一個小團隊在德國,屬於非常國際化的組合,但在莊子玉的思維中,在中國就應該以傳統文化為基礎,建築設計要有本地化的思維。
而定居在北京之後,莊子玉開始思考如何將傳統中國文化更好的表達出來,從而成為一種聲音。
新時代黑科技 結合中國文化元素
第一個產生巨大迴響的項目,是莊子玉他們在北京的辦公室。2015年他們的團隊離開原有的辦公室,搬進了位於鼓樓附近的一條胡同裏的一個四合院——鼓樓7號院。當時改造四合院的時候,既保留了四合院傳統的格局,沒有破壞整體結構,但又將不少創新黑科技引入整個辦公室,包括房頂之間的玻璃頂安裝了能感應雨水的自動遮蔽簾,又設有不少可穿戴設備、大疆飛行器、斜屏投影等方便工作的工具。
當鼓樓7號院改造完成後,他們介紹這個建築設計的影片點擊量超過了千萬,不但在社會上引發強烈共鳴,更讓社會知道了他們這個團隊存在。
其後,莊子玉的設計概念進一步展現在一個出色的建築項目上——安徽銅陵山居。
莊子玉和他的同事,花了45天,突破場地、天氣、建造時間和施工人手等問題,最終圓滿達成這個項目的挑戰,並將中國文化的傳統建築建構與當代中國的生活方式完美融合成為一個嶄新的空間居所。
而這個銅陵山居的改造,也讓不少人記住了銅陵這個地方,也帶來了一個村落的復興。
巧用現代建築概念 重塑失落中國文化中的村莊
莊子玉認為,鼓樓7號呈現的是大眾看待城市的角度,因為不限於四合院本身,而是通過一個改造讓傳統和生活結合;而銅陵山居更進一步是演示一個屬於中國文化的屬性,讓已經人去樓空的村落,重新煥發活力,帶動大眾對新式空間居所體驗的興趣。
建築不能只可以解決眼前的問題,在莊子玉眼中,再好的建築產品都會被淘汰,所以要對未來趨勢進行結合;而從建築的角度出發,最終還是要依據人性出發,讓建築符合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