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1/01/2021
「香港是一個超級高密度城市,我想我們的高密度是世界首一、首二,在一個這麼高密度空間下,我們怎樣做到好的設計、怎樣做到一些舒適的公共空間,甚至一個小區的改造,如何做得成功?」 這個是呂慶耀跟他建築師事務所同事多年來致力思索及研究的方向。
塑造公共空間 改善香港文化氛圍
呂慶耀於2000年初從美國修畢建築學學士學位後回流香港,加入父親一手創立的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並擔任副主席。因應市場對公共建築的需求,在20年間,事務所負責的項目由原先住宅項目較多,改為現時的商用及公用項目。
呂慶耀跟團隊強調在建築項目上塑造公共空間,開放建築用地以凝聚更多群眾及用家。他們筆下的作品例如利東街、戲曲中心(與 Revery Architecture合作)、尖沙嘴 Victoria Dorkside(與 KPF 合作)連帶翻新的星光大道可見一斑。他們的大膽設計,亦打造出一個個香港地標。
2019年落成的戲曲中心是他其中一個印象深刻的項目。他們刻意把劇院升高,目的只為將地下打造成一個有蓋,又有自然通風的公共空間。「我覺得在香港需要有更多這類空間,因為香港的天氣太熱。(假如)你提供一個大廣場,在夏天我想有半年時間沒人夠膽量坐在這裏,因為太熱,但是當你有蓋,有自然通風,那就會舒適了。這種空間滙豐銀行總部有一個,此外你都見不到在香港再有。」
香港土地資源有限。當有新建築的落成,舊建築便有可能需要拆卸或改建。 保育活化的主張以及兩者的平衡自然引起關注及討論。呂慶耀仍記得當年利東街項目的爭議,不過他當時堅信自家的設計,必可為社會帶來進步。「作為建築師,我們有一個眼力,我們精於發掘一些他人可能看不到的機遇或設計概念,你怎樣去拿捏這些機遇,而你怎樣通過你的專業分析,對周邊的(事物)理解提出一些概念,你想(對)整個社會都有貢獻,但是因為你是一個革新,大部份人會不明白,這也是正常的,所以這個過程前期一定是(有爭議)。」
利東街項目成功融合香港文化元素
他認為利東街是個成功的項目,不僅把這條街道化身全港首個行人專用區,又採用到通風設計,令他自豪的是可以聚集更多人群。「你做的都是一整個地產項目,但是當你一個公共空間的元素,可以改善整個區(環境),不單是說我們的設計,令他空氣更好、更流通,而是有多個層面令到附近的人都可以用這些空間。」
與此同時,他們正致力在香港建造一個個綠色建築物,為環保出一分力,進行另一形式的建築革命。位於九龍灣的零碳天地,就是他們以全香港第一個零碳排放作目標去建造的項目。他回憶指當時只有18個月設計及建造,時間緊絀,不過政府在跟他們研究此項目過程中,立例引入寬免發展項目樓面面積的獎勵方式,鼓勵新建私人樓宇項目進行「綠建環評」認證。他視這個項目為香港環保建築方面的環保里程碑,亦認定未來建築物中,環保是個不可或缺的元素。
「科技給予(我們)一個新衝擊,新冠疫情給予(我們)一個新衝擊,兩者混合之下,(我們)是時候再想新的生活。(設計)一定是源於生活模式。」呂慶耀深信疫情將影響香港未來建築設計的方向,甚至改善一些固有的建築物及場景用途亦有可能。例如辨公室將來只會是一個員工構思、開會的地方,只需間出多個交流空間;因應視頻形式會面及工作的需求增架,建築的採光、燈光運用都有所不同等。未來建築的方向仍充滿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