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輪職員到水墨大師 呂壽琨成當代藝術先驅

撰文︰華思齊

  石澳、跑馬地、維多利亞港......這些意境非凡的香港風景畫,全都出自一位小輪公司職員手筆——他的名字叫呂壽琨,一位將東方傳統水墨糅合西方抽象線條的藝術家、香港以至當代中國新水墨運動的先驅,甚至英女王都授勳予他,表揚他在藝術方面的貢獻。

新水墨運動先驅呂壽琨 對當代藝術貢獻良多

  論價值,呂壽琨的畫不算賣得很高價錢;論名氣,他的弟子靳埭強、王無邪等或許比他更為人熟悉;但論對當代中國藝術的貢獻,呂壽琨絕對值得在歷史留名。他的作品洋溢濃厚的本土氣息,也凸顯香港中西文化交匯的魅力所在。

水墨大師呂壽琨於1961年創作的《香江夜》,以深淺不一的黑色、深藍色和黃色描繪華燈初上的城市夜色。(圖片來源:M+博物館官網)
水墨大師呂壽琨於1961年創作的《香江夜》,以深淺不一的黑色、深藍色和黃色描繪華燈初上的城市夜色。(圖片來源:M+博物館官網)

呂壽琨自幼臨摹國畫名作 1948年遷居香港

  出生自書香世家的呂壽琨,1919年在廣東出世,父親呂燦銘是畫家,經營古董書畫店。呂壽琨受父親薰陶,自幼愛繪畫,並靠臨摹國畫大師的作品,建立起紮實的筆功。

  1948年,呂壽琨隨家人南下香港,在油麻地小輪公司任職稽查員。營役的點票生活,未磨蝕他對繪畫的興趣,反而身處碼頭,讓他對群山和海港有了細膩的觀察,慢慢對香港山水以致城市景觀產生獨特興趣,一有時間便到處寫生,以精湛的筆墨技法,留住50至70年代的香港情懷。

呂壽琨奉行「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一有時間便到處寫生,為1950至70年代的香港留下不少水墨佳作。圖為他於1965年創作的《維多利亞灣》。(圖片來源:中國美術館官網)
呂壽琨奉行「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一有時間便到處寫生,為1950至70年代的香港留下不少水墨佳作。圖為他於1965年創作的《維多利亞灣》。(圖片來源:中國美術館官網)
呂壽琨說過:「國畫之寫生與西洋畫寫生,似有不同。其不同之焦點,在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同時,要一切物象隨著人的意念與行動而轉動的。所以能藏萬象,求深、求高、求遠、求無窮盡處,亦是人之所能到處。構圖佈局的『構』和『佈』,顯然系從描寫自然,然後衝破自然,達到自我意念上所欲『造』的境界了。」圖為他於1965年創作的《石澳灘》。(圖片來源:藝倡畫廊官網)
呂壽琨說過:「國畫之寫生與西洋畫寫生,似有不同。其不同之焦點,在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同時,要一切物象隨著人的意念與行動而轉動的。所以能藏萬象,求深、求高、求遠、求無窮盡處,亦是人之所能到處。構圖佈局的『構』和『佈』,顯然系從描寫自然,然後衝破自然,達到自我意念上所欲『造』的境界了。」圖為他於1965年創作的《石澳灘》。(圖片來源:藝倡畫廊官網)

受西方文化影響 呂壽琨畫作由實轉虛

  呂壽琨早期的畫作遵從傳統,畫風較為寫實;來到香港後,受西方文化影響,風格轉趨抽象。

  延伸閱讀吳冠中如何由工科生蛻變藝術大師?

這幅《海港》創作於1968年。畫內的城市建築和中式帆船,都以方塊幾何特徵展現,無論畫風和佈局都充滿中西融合的感覺。(圖片來源:中國美術館官網)
呂壽琨的《海港》創作於1968年,畫內的城市建築和中式帆船,都以方塊幾何特徵展現,無論畫風和佈局都充滿中西融合的感覺。(圖片來源:中國美術館官網)
呂壽琨於1971年創作的《晴帆》,以簡潔的構圖和用色,勾勒出帆船的船身和桅杆。(圖片來源:香港藝術館)
呂壽琨於1971年創作的《晴帆》,以簡潔的構圖和用色,勾勒出帆船的船身和桅杆。(圖片來源:香港藝術館官網)

呂壽琨愛看外國雜誌 借西方藝術探索文化本源

  跟隨呂壽琨習畫兩年的當代水墨大師王無邪形容,呂壽琨好學,不時到英國文化協會的圖書室翻看外國雜誌;雖然對英語一竅不通,但無阻他對藝術追尋的熱誠,經常拉着朋友翻譯,自己則在旁做筆記。

  其中英國畫家威廉.泰納(J.M.W.Turner)對他影響較深。呂壽琨認為,泰納對光影的描繪與捕捉,與國畫講求意境相似,並曾以水墨技法臨摹泰納的油畫名作《暴風雪—汽船駛離港口》。這段經歷,亦成為他探索水墨藝術的新起點。

下圖為英國著名畫家威廉.泰納(J.M.W.Turner)的油畫名作《暴風雪—汽船駛離港口》,上圖則為呂壽琨以中國水墨技法臨摹泰納的作品而創作出的《浪》。(網上圖片)
下圖為英國著名畫家威廉.泰納(J.M.W.Turner)的油畫名作《暴風雪—汽船駛離港口》,上圖則為呂壽琨以中國水墨技法臨摹泰納的作品而創作出的《浪》。(網上圖片)

呂壽琨以中國筆墨實驗 展現西洋畫風

  呂壽琨相信:「藝術貴乎創造,只有創造才新。但最新的,多源於最舊,最低限度必曾守舊的影響。」

  1960年代,呂壽琨孜孜不倦進行水墨實驗,嘗試以中國筆墨展現自己所理解的西方現代繪畫,無論畫的佈局、空間處理、幾何線條的運用,都強烈地帶出中西文化融合的取向。對呂壽琨來說,臨摹是創新的基礎,如同「拆開一幅牆,再由一個一個磚砌成一幅牆」,認為藝術家必須掌握當中技巧才能創新。

  延伸閱讀岳敏君如何以「笑容」顛覆當代中國藝術?

1962年香港大會堂博物美術館(香港藝術館前身)開幕時,呂壽琨獲委任為名譽顧問。他並於1966年起在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校外課程部任職講師,教授新水墨畫課程。1971年,呂壽琨更獲英女王頒授MBE榮譽勳銜。(網上圖片)
1962年香港大會堂博物美術館(香港藝術館前身)開幕時,呂壽琨獲委任為名譽顧問。他並於1966年起在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校外課程部任職講師,教授新水墨畫課程。1971年,呂壽琨更獲英女王頒授MBE榮譽勳銜。惟他的藝術生涯短暫,56歲便英年早逝。(網上圖片)
上世紀60年代開始,呂壽琨(後排左二)的作品開始在海外展出,透過與不同藝術家交流,建立起國際藝術網絡,並於1958年認識了到訪中大新亞書院講學的旅法華裔畫家趙無極(前排左二)。(圖片來源:M+博物館官網)
上世紀60年代開始,呂壽琨(後排左二)的作品開始在海外展出,透過與不同藝術家交流,建立起國際藝術網絡,並於1958年認識了到訪中大新亞書院講學的旅法華裔畫家趙無極(前排左二)。(圖片來源:M+博物館官網)

「禪畫」系列 成呂壽琨藝術生涯突破

  後來呂壽琨創作的「禪畫」系列,更成為他藝術生涯的突破。他曾經說過:「我不是因為知道有抽象派,然後就去寫抽象。我本於中國畫道精神,求個人絕對自由的表現。」

  呂壽琨筆下的襌,超然物象,但本質是源自對生活的感悟和觀察,將自己所體會的哲學、佛學,以及對中國筆墨的沉澱,傾注畫作當中,然後內化為深具表現力的抽象線條,讓觀眾思考自己與自然的關係,從而認識未來與未知的大千世界。

禪畫系列是呂壽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品多以一抹紅或其他鮮豔色彩點睛。根據介紹,墨與色彩的對比,象徵佛家「頓悟」的一刻。(圖片來源:香港藝術館官網)
禪畫系列是呂壽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品多以一抹紅或其他鮮豔色彩點睛。根據介紹,墨與色彩的對比,象徵佛家「頓悟」的一刻。(圖片來源:香港藝術館官網)
呂壽琨的禪畫糅合了儒釋道哲理,圖為他於1974年創作的《莊子自在》,紅色蝴蝶帶出莊周夢蝶的意境。(圖片來源:香港藝術館官網)
呂壽琨的禪畫糅合了儒釋道哲理,圖為他於1974年創作的《莊子自在》,紅色蝴蝶帶出莊周夢蝶的意境。(圖片來源:香港藝術館官網)

  在呂壽琨引領下,香港藝術界在1960至70年代掀起一場立於傳統、敢於創新求變的水墨運動;同時間,香港在六七暴動之後,因應社會環境和政策轉變,開始形塑出獨有的本土價值與身份認同。

  新水墨運動的興起,正好折射出香港新一代在中西文化交融之處、傳統創新衝擊之間、社會與自我角色之中作出的思考與追尋。

  延伸閱讀面無表情的「血綠」家庭照 為甚麼能成為天價藝術品?

KOL 網紅 滇西小哥

KOL時代|拍片分享農村生活 「滇西小哥」讓世界迷上雲南

KOL 羅翔

KOL時代|法學教授羅翔 相貌平平卻被稱「刑法男神」?

汪品先

科學家追潮流做KOL?86歲汪品先:我想再踩出一個腳印

KOL-無窮小亮

KOL時代|靠生物鑑定爆紅 無所不知的「無窮小亮」是誰?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板門店談判當翻譯 兩彈元勳朱光亞有何秘密任務?

傑出名人

神舟十六號|從大學教師到太空人 朱楊柱追逐飛天夢

創新先鋒

美圖秀秀吳欣鴻

美圖秀秀吳欣鴻|創業路屢敗屢戰 獨具眼光發現「美」造就成功

潮流人物

KOL;小Lin說

放棄華爾街筍工 「小Lin說」如何練就最紅財經類KOL?

小城大事

外賣詩人 王計兵

「趕着時間寫着詩」外賣詩人奔波15萬公里 寫下4000首詩

運動健兒

翼裝飛行 張樹鵬

最瘋狂的極限運動 中國翼裝飛行第一人張樹鵬

影視巨星

石堅,狂潮,倚天屠龍記

邊個夠我奸?還記得一代奸人石堅嗎?

編輯推薦

神舟十六號升空創多項第一 航天工程師 載荷專家首登「天宮」

執行神舟十六號任務 景海鵬四度上太空

香港 航天 科研

香港農業研究首次「上太空」 有哪3方面重要意義?

展望2023|中國航天3大任務逐個數 第三批太空人出征成焦點

中國航天|駐守天宮 中國太空人能吃到甚麼水果?

天舟六號發射 為中國太空站送「快遞」包括70公斤水果

中國航天;嫦娥七號;重型火箭;天問二號

一文看清2023中國航天焦點:重型火箭 嫦娥七號 天問二號等全面推進

3:2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路」機遇 甚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3:20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0
一帶一路地圖;一帶一路科普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怎麼建?一文看清5大合作重點

2:10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是甚麼?

3:04
故宮鐘錶館

我們的故宮|鐘錶館的精品知多少?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直播帶貨|弘揚綠色健康飲食文化

2020年6月3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牛畏予逝世

著名女攝影家牛畏予逝世

「半夜雞啼」有甚麼特別?

  半夜三更,又未到天曉時分,卻有公雞在啼叫,為甚麼呢?

  成語有一句「半夜雞叫」,源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指戰國時期,齊國孟嘗君逃亡至函谷關的典故。當時規定雞鳴時關門才會開啟,可那時未到雞鳴時分,孟嘗君因為出關心切,命人扮雞鳴叫,結果成功出關。後人便以「半夜雞叫」形容突然發生,而又帶點不好的事情。   「半夜雞啼」還有一句歇後語的,與這個成語沒...

12種「貓」

     貓科動物通常被認為是生態系統的健康指標之一,中國是世界上野生貓科動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最新的一次調查顯示,中國現有野生「貓」共有12種,一起來看看有哪些: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