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時代|拍片分享農村生活 「滇西小哥」讓世界迷上雲南

撰文︰蘇言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現代人生活忙碌,不少人嚮往安靜舒適的田園生活。其實,YouTube上早就有人把中國式田園牧歌的生活方式推廣到了海外,除了之前爆火的「李子柒」外,後來居上的KOL「滇西小哥」亦是表表者。

KOL時代|「滇西小哥」曾是村中第一位大學生

滇西小哥02
滇是雲南的簡稱,滇西即是雲南西部,自稱「滇西小哥」的KOL就來自此處。「滇西小哥」雖是女生,但性格豪爽的她喜歡稱自己為「小哥」。(圖片來源:滇西小哥@facebook)

  2018年開通YouTube賬號的「滇西小哥」,目前有接近1,000萬的訂閱者,每條影片播放都過百萬,頻道總觀看次數已接近29億次。正如國外媒體所言,這個勤奮樸實的雲南女子,用影片「讓世界迷上雲南。」

  「滇西小哥」其實是一個名為董梅華的女生,1990年出生在位處滇西(滇即是雲南簡稱)的小城保山,因性格像男生一樣豪爽乾脆,因此自稱「小哥」。這個大山的孩子一路勤奮苦讀,成功走出大山,成為村中第一個大學生。

  2012年,她在四川讀完大學,留在大城市成為了一間網絡公司市場部的打工仔,當時她想努力賺錢在重慶買房,讓父母也來城市生活。誰知2016年,父親突發心臟病,孝順的「滇西小哥」結束在外漂泊,回到家鄉。

滇西小哥03
「滇西小哥」用鏡頭記錄在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家人亦經常出現在她鏡頭中,樸實又富足的生活,引來網友羨慕。(圖片來源:滇西小哥@facebook)

  延伸閱讀:YouTube訂閱破1400萬 李子柒刷新世界紀錄 

KOL時代|「滇西小哥」回流農村 自學拍攝剪接

滇西小哥01
「滇西小哥」幾乎每一條影片,都有寵物狗「大王」出鏡,「大王」在社交媒體上亦贏得fans的喜歡。(圖片來源:滇西小哥@facebook)

  然而回到農村,「滇西小哥」能從事的工作不多,只有選擇耕田或者考公務員。不喜歡按部就班生活的「滇西小哥」陷入迷茫,這時,她留意到因影片而走紅的KOL「Papi醬」,她想到,自己都有特長,會做菜,加上家鄉景色宜人物產豐富,何不結合起來拍攝影片呢?

  說幹就幹,「滇西小哥」用一部手機自學拍攝和剪接,開始了創作之路。最開始,她發布了一些教人煮飯的影片,但播放量屈指可數。後來,她開始嘗試記錄日常生活:「甚麼有雲南特色,就拍甚麼。」她逐步發現,她同家人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的平凡幸福,最能吸引眼球最受歡迎。

滇西小哥04
鄉下的生活平靜充實,「滇西小哥」用影片紀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點滴。(圖片來源:滇西小哥@facebook)

  一段時間後,訂閱和like都逐漸多了起來,「滇西小哥」就這樣成為一名專職拍美食影片的「農村網紅KOL」,一年有350多天在山村拍攝、剪輯,樂此不疲,呈現雲南最地道的民族風情和風味。

  為了拍出最好的田園生活鏡頭,她也曾一度邀請專業攝影師合作拍攝,但山中條件艱苦,攝影師們來來去去,根本留不住。

  她沒有放棄,而是通過自學掌握了攝像、後期、調色、配樂等「十八般技能」,只為完成最好的影片,呈現滇西的山清水秀,裊裊炊煙。

滇西小哥05
收看「滇西小哥」的影片,既可以學習烹飪技巧,又可以感受鄉村生活的平靜和充實,令人感到治愈。(圖片來源:滇西小哥@facebook)

  延伸閱讀:KOL時代|房琪放棄央視主播席 創業帶2000萬fans看世界

KOL時代|「滇西小哥」傳承中國田園生活

  終於,堅持不懈的她用誠意滿滿的作品打動了無數觀眾。2018年,她收到YouTube官方發出的入駐邀請,正式入駐後不到一個月,追蹤者就突破了100萬,成為該平台最快爆火的中文頻道。

  爺爺奶奶一輩子沒吃過漢堡包,「滇西小哥」自己做了一個鄉村版漢堡包,引得網友like;一家子過年的年夜飯從籌備到開餐,惹得海內外觀眾「流口水」……即使語言不通,很多外國fans也能從「滇西小哥」的影片中,感受到中國式自耕自足的田園生活,令他們對中國美食、文化、生活方式有了新的認知。

滇西小哥06
「滇西小哥」的影片稱得上是雲南的宣傳片,可以從中一窺當地的美食美景、風土人情。(圖片來源:滇西小哥@facebook)

  在這樸素的煙火氣中,不少外國觀眾留言,感謝「滇西小哥」帶大家感受家的溫暖,還認識了那麼多雲南菜。「滇西小哥」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推廣家鄉味道,在2020年成為了保山市文化和旅遊宣傳大使。

  現在,「滇西小哥」還保持着每星期更新的頻率,製作影片的同時,她還開拓了電子商務,改善家人生活。講到對將來的打算,「滇西小哥」說:「我會繼續留在村子裏。因為在這,我同樣可以擁有一片廣闊的世界。」

滇西小哥07
不少年輕人都選擇走出大山,但「滇西小哥」選擇回到農村,創造更廣闊的生活。(圖片來源:滇西小哥@微博)
網紅;papi醬

1條廣告2千萬 第一代網紅Papi醬如何收視長虹?

2:05
中國人工磁浮心臟;王十七

沒心跳的人?植入中國人工磁浮心臟 王十七征服脫口秀舞台

KOL 羅翔

KOL時代|法學教授羅翔 相貌平平卻被稱「刑法男神」?

2:19

由小輪職員到水墨大師 呂壽琨成當代藝術先驅

相關標籤
最新文章
澳門、中山、珠海

大灣區歷史|丁新豹憶澳門最早接觸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灣人才輩出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靈魂擺渡人」劉德文 20年義送近300赴台老兵魂歸故里

創新先鋒

希望之手湯啟宇

主攻冷門研究 研製「希望之手」 湯啟宇為中風病人重燃希望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95後小夥奪「世界麵包冠軍」 靠中國原料征服世界

運動健兒

港隊單車造王者 沈金康的傳奇故事

影視巨星

黎明,新秀歌唱比賽(左)

「四大天王」黎明 90年代紅遍半邊天 他更是樂壇「金句王」

編輯推薦

中國航天|停留太空時間最長中國人 王亞平和世界紀錄還差多遠?

神七任務曾遇險 劉伯明:回不去也要讓國旗在太空飄揚

張陸 曾夢想當歌手的太空人

乘神舟十四號再征穹蒼 陳冬:要為祖國飛出新高度

王亞平長駐中國太空站半年 女太空人遇「例假」影響大?

準備25年 鄧清明終圓飛天夢

神舟十七號|進駐天宮最年輕太空人 唐勝傑是黃土高原走出來的窮孩子

2:24

彩虹邨擬清拆|尼克遜來過打羽毛球 網紅打卡點 曾獲建築獎

1:40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 盡覽中國發展新機遇

2:13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文看清「一帶一路」10年成績單

3:15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帶一路10周年 哪些基建項目最矚目?

2:21

一帶一路合作篇|為何要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21

杭州亞運|18屆亞運奪38金 香港金牌運動員逐個睇 哪位贏最多金牌?

重慶、蘭渝鐵路、銀川煉油廠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國家地緣戰略 帶起西部3次工業化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文化深度遊2023前瞻 走進歷史現場

彎路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彎彎曲曲的成功路

2016年11月30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二十四節氣

中國「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

「生保」同戶籍有關?

  現今社會進步,不少大樓屋苑都有保安,甚至公共屋邨有看更幫大家巡樓兼看門口。當保安人員遇到一些「生保」人及陌生面孔,通常也會多問幾句探明來意,並要求他們先登記再上樓,以策安全。

  在廣東話俗語當中,「生保」有陌生、生疏的意思,而這個俗語的由來是與中國古代一種制度有關的。   「保甲制度」是自宋代開始一種帶有軍事管理的戶籍管理制度,所謂「什伍其民」、「變募兵而行保甲」,就是這個意思。   到了明清兩代仍有類似設置,是管理鄉村地區的重要制度。保甲制度以戶、甲、保等為基...

735個洞窟

     歷經千年營建而成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全人類的文明瑰寶。俗稱「千佛洞」的莫高窟,現存洞窟735個,在規格、形狀、主題上各具特色,被學者分為9大類,各有甚麼特別之處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