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2/09/2022
「我已出艙,感覺良好!」9月1日晚上7點09分,神舟十四號太空人陳冬、劉洋首次由問天實驗艙成功出艙,並在5個多小時後,完成全部任務,出艙活動圓滿成功。
這是中國太空站第五次出艙活動,亦是太空站進入建造階段後的第一次出艙,面臨不少挑戰,亦有一些跟以往不同的地方,譬如,這次太空人看上去是「向下」出艙?這又是為甚麼呢?
神舟十四號太空人首次出艙 6小時行動圓滿成功
這次出艙活動由9月1日下午開始,6時26分,太空人陳冬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出艙艙門。
7點09分,陳冬、劉洋成功出艙,蔡旭哲則在核心艙內,配合支持兩名出艙太空人開展艙外操作。

整個出艙活動歷經5個多小時,到9月2日0時33分,陳冬、劉洋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任務,安全返回艙內。
出艙期間,陳冬、劉洋和蔡旭哲密切協同,先後完成了問天艙擴展泵組安裝、問天艙全景相機抬升、艙外自主應急返回驗證等任務;同時,還檢驗了太空人與小機械臂協同工作的能力,驗證了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和出艙活動相關支援設備的功能性能。

對陳冬、劉洋來說,他們都有不只一次太空飛行經驗,不過執行出艙任務,他們都還是第一次。
其實,在這之前,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太空人,已經通過中國太空站天和核心艙的節點艙,完成了4次出艙任務;而這次是太空人第一次由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這和之前有甚麼不同呢?
延伸閱讀:問天實驗艙登場 太空人為何改從這裏出艙?
神舟十四號太空人向「下」出艙?
這次出艙跟之前相比,最明顯的不同之處,就是以往太空人由天和節點艙出艙時,看上去是從「下」往「上」爬,出艙後看到的先是星空;而今次出艙,太空人看上去好似是由「上」往「下」鑽,先看到的則是地球。
這是因為,今次問天艙的出艙口,設置在朝向地球的方向,因此由地球角度看,太空人好似是面向「下方」,倒過來出艙。

另外,這次任務中,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艙門,口徑達到1米,比起之前核心艙出艙口的85厘米口徑,要寬不少,令太空人在能夠更輕鬆方便地出艙。

經歷這次出艙,太空人陳冬說,「我們感受到了艙外的美景,感受到了出艙的不易,感受到了中國空間站(太空站)在不斷地壯大,最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地面人員的鼓勵、支持和幫助。」
劉洋則說,「天地一心,向前一步,雖然充滿了艱辛和挑戰,但每前進的一小步,都是夢想的一大步,中國空間站(太空站)永遠值得期待!」

自2022年6月5日順利進駐太空站以來,神舟十四號太空人已經在軌工作生活近90天,先後完成了貨運飛船物資轉移、問天艙平台在軌測試等工作,還開展了在軌醫學檢查、失重防護鍛煉等日常工作,進行了在軌緊急撤離演練、小機械臂操作、醫療救護演練等在軌訓練項目。
神舟十四號的太空人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預計將於今年12月返回地球。
延伸閱讀:神舟十四號發射成功 陳冬等3名太空人將駐留中國太空站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