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5周年|港鐵的改革開放故事 如何「心繫國家每一程」?

編輯︰王子傑

  香港即將迎來回歸25周年,要說這些年來香港人最耳熟能詳的事物,「心繫生活每一程」的港鐵公司肯定榜上有名。但不說不知,不只香港人熟悉,中國內地尤其是深圳、北京、杭州三地的民眾,日常生活也與港鐵緊密相連。

  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香港在方方面面都有親身參與,其中港鐵就投資建設及運營深圳、北京、杭州的部分軌道交通,名符其實是「心繫國家每一程」。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港鐵的改革開放故事
對香港人而言,日常生活幾乎離不開港鐵。(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香港回歸25周年|港鐵投資深圳地鐵4號線開創範例

  港鐵在1975年成立,舊稱地鐵公司,2007年「兩鐵合併」後更名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總部設於香港,因其在安全、可靠程度、顧客服務和成本效益方面表現卓越,被業界公認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鐵路系統。

  改革開放初期,內地的交通運輸基礎薄弱,總量不足。在1978年,全國運輸路線總里程只有123.5萬公里,其中鐵路佔5.2萬公里。及後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加大對鐵路建設的投資。進入21世紀時,鐵路總長度已增加1.7萬公里,達6.9萬公里。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港鐵的改革開放故事
1998年,北京市內已經有地鐵。(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香港在70年代至90年代因經濟高速發長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在國家推動投融資體制改革後,前瞻性地引入港鐵投資建設深圳地鐵4號線。2004年1月,港鐵與深圳市政府簽署協議,將BOT模式「建設一運營一移交」及「鐵路加物業」綜合發展模式首次引入內地。

  深圳地鐵4號線最終規劃全長約31.3公里,分三期進行,共設有23個車站。港鐵負責建造二期工程,並按照BOT模式安排,在工程完成後經營全線30年。此外,港鐵也在2011年投得4號線龍勝站車廠上蓋「天頌」發展項目,是港鐵在內地首個物業發展項目。

  這一次深港合作極具意義,是境外公司投資內地軌道交通的首個成功範例,突破以往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傳統模式,符合改革開放精神。同時,BOT模式為現今中國的公私合營制度進入城市開發、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節能環保、旅游文化等領域,提供非常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鑑。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港鐵的改革開放故事
2011年1月20日,深圳地鐵4號線二期的列車正線調試啟動儀式在龍華車輛段舉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香港回歸25周年|港鐵開拓更大內地市場

  對內地而言,港鐵將香港成熟的地鐵建設及運營經驗、先進管理經驗、可持續發展理念等率先帶到深圳,也為內地提升城市軌道交通整體水平起到引領和推動的作用。

  2019年7月,為表彰為深圳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外資企業,深圳市商務局特意舉辦頒獎典禮,港鐵是獲獎企業中,唯一深耕於軌道交通領域,為城市交通布局做出突出貢獻的港資企業代表。

  深圳地鐵4號線的成功,為港鐵開拓更大市場。2006年4月,港鐵與北京市政府簽署協議,首創以公私合營模式投資建設北京地鐵4號線。2012年9月,港鐵將鐵路業務拓展至杭州,獲得杭州地鐵1號線特許經營。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港鐵的改革開放故事
浙江省第一條地鐵杭州地鐵1號線也是港鐵以公私合營模式投資建造運營。(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截至去年底,港鐵在深圳營運1條地鐵線路,同時已獲批另一條13號線的公私合營項目合約。在杭州,港鐵運營1號線及5號線。在北京,港鐵甚至營運多達5條地鐵線路。

  回歸25周年,這個過程中港鐵不但在香港取得驕人的成就,也為國家改革開放作出重要貢獻。

  延伸閱讀:當年今日九廣鐵路與地鐵合併 香港鐵路史掀新一頁

  延伸閱讀:羅湖口岸的改革開放故事 未來重建續推動深港交流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金庸小說

改革開放|從「禁書」變文學名著 金庸小說解禁內地全靠書迷鄧小平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內地與香港患難與共

香港回歸25周年|內地與香港患難與共 抗疫救災一呼百應

2:01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香港回歸25周年北上港人申領內地居住證享有內地居民同等福利

香港回歸25周年|北上港人申領內地居住證 享有內地居民同等福利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掀大規模出國留學潮

改革開放|鄧小平一句話 推動大規模出國留學潮 中國學子走向世界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香港回歸25周年|一文看清 10個數字感受25年的香港轉變

香港回歸25周年|打卡之選!一文看清4大特色藝術裝置展覽

當代中國-社會民生-香港回歸25周年|特區政府推多項慶祝活動主題曲《前》寄語港人邁步向前

香港回歸25周年|特區政府推多項慶祝活動 主題曲《前》寄語港人邁步向前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港鐵的改革開放故事

香港回歸25周年|港鐵的改革開放故事 如何「心繫國家每一程」?

2:54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內地支持本港人才培育香港體育運動飛躍發展

香港回歸25周年|內地支持本港人才培育 香港體育運動飛躍發展

2:06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香港回歸25周年2004年CEPA實施零關稅助香港重振經濟

香港回歸25周年|2004年CEPA實施 零關稅助香港重振經濟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回歸25周年北上消費cover

香港回歸25周年|吃喝玩樂兼文創打卡 港人北上消費趨多元

改革開放

人民路高架橋

改革開放|全國第一座城市內高架橋 廣州人民路高架橋令人又愛又恨?

十四五規劃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一帶一路

3:23

一帶一路入門篇|盤點一帶一路八大里程碑

編輯推薦

神舟十六號升空創多項第一 航天工程師 載荷專家首登「天宮」

執行神舟十六號任務 景海鵬四度上太空

香港 航天 科研

香港農業研究首次「上太空」 有哪3方面重要意義?

展望2023|中國航天3大任務逐個數 第三批太空人出征成焦點

中國航天|駐守天宮 中國太空人能吃到甚麼水果?

天舟六號發射 為中國太空站送「快遞」包括70公斤水果

中國航天;嫦娥七號;重型火箭;天問二號

一文看清2023中國航天焦點:重型火箭 嫦娥七號 天問二號等全面推進

3:2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路」機遇 甚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3:20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0
一帶一路地圖;一帶一路科普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怎麼建?一文看清5大合作重點

2:10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是甚麼?

3:04
故宮鐘錶館

我們的故宮|鐘錶館的精品知多少?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3:32

十四五創科篇|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甚麼?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茅坑裏扔石頭」會有甚麼後果?

  廣東話歇後語的功能除了幽默地帶出說話者意思外,還能夠很形象化地展示場景,令人看後會心微笑。

  「茅坑裏扔石頭」就是形象化地展示場景,只要稍加想像,便令人會意得到當中的意思。   當把石頭用力投入一桶水中時,石頭就會激起桶中的水,還會濺出來沾濕身。如果那不是一桶水而是茅坑的話,激出來的就不是水了,而是「激起公糞」。   套用在生活中,就有「茅坑裏扔石頭——激起公憤」的意思了。  ...

1.4萬條龍

  在中國古代,龍被視為皇權的象徵,皇帝也自稱「真龍天子」。在北京故宮,就可以看到許多「龍元素」裝飾。   俗稱「金鑾殿」的太和殿,是紫禁城龍元素最多的宮殿之一,據指有超過1.4萬處龍紋裝飾,分別都藏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