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5周年|羅湖口岸的改革開放故事 未來重建續推動深港交流

編輯︰王子傑

  深圳羅湖口岸聯檢大樓在1986年落成啟用,是連接內地與香港最重要的通道之一,也是早期香港人「北上」的必經之地。改革開放40多年來,羅湖口岸雖然只是浪潮當中一個小小關節點,但它對於深港兩地居民而言至關重要,大大促進雙方互通有無、共同前行。

  時值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深圳口岸辦在今年5月發布招標公告,內容提及羅湖口岸將會改造重建。在未來,羅湖口岸將繼續是一道「橋樑」,一方面見證國家改革開放步伐往前邁進,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推動深港交流發展。

香港回歸25周年|羅湖口岸|中國曾經不為人知的「南大門」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羅湖口岸的改革開放故事
1914年,羅湖口岸的前身羅湖稅關分卡。(網上圖片)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羅湖口岸的改革開放故事
改革開放初期的羅湖口岸及羅湖橋。(網上圖片)

  早在1906年,分隔深圳與香港的深圳河上,就有一道長約32米的「羅湖橋」。40多年後的1950年,羅湖邊檢站成立,羅湖口岸獲批成為國家對外開放口岸,自此起是中國的「南大門」。不過,這時候的羅湖口岸,也只是邊檢人員用木板搭起的一間簡陋房屋,沒有「廣東省公安廳邊防局深圳檢查站」的牌子,誰也不會知道這地方,竟會是深圳在改革開放前的唯一陸路口岸。

  及至1980年代,深圳經濟特區成立,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口岸經濟帶因而迅速發展。1986年,12層樓高、南北各附3層,並且毗鄰深圳機場城市候機樓及深圳火車站的羅湖口岸聯檢大樓建成啟用,羅湖橋同時亦被改建成全新的雙層通道橋,將出入境人流分開。對於深圳及香港臨近羅湖口岸的民眾而言,羅湖口岸更像是一道隨意門,方便快捷地連接兩地。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羅湖口岸的改革開放故事
1982年時的羅湖口岸,那時候現在熟悉的羅湖口岸聯檢大樓還未出現。(網上圖片)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羅湖口岸的改革開放故事
1988年6月,羅湖口岸尤其在假日都會人來人往。(網上圖片)

香港回歸25周年|羅湖口岸|重建後推動深港交通「通勤化」

  增強交流的同時,羅湖口岸也大力促進經濟發展。在當時已是亞洲金融中心的香港帶動下,羅湖口岸周邊住房、商業被激發活力。港人也因羅湖口岸的發展完善,獲得實實在在的便利。例如在1988年,中國第一套邊防檢查電腦查驗系統在羅湖口岸港澳旅客檢查通道啟用,檢查模式從手工記錄轉變成電子錄入。慢慢地,「打蛇餅」也變成了集體回憶。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羅湖口岸的改革開放故事
羅湖口岸在1988年率先啟用全國首套邊防檢查計算機驗證系統。(網上圖片)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羅湖口岸的改革開放故事
上一代人對於羅湖口岸最深刻的印象非「打蛇餅」莫屬。(網上圖片)

  早在今年1月,深圳火車站就已接入贛深高鐵,臨近的羅湖口岸成為繼福田高鐵站後,第二個連接高鐵的深港口岸。羅湖口岸未來的重建規劃,也將會接軌香港東鐵線北延線,使北部都會區接入國家高鐵網。隨着東鐵線過海段開通,「北延南拓」下,羅湖便捷直達港島,進一步推動深港雙城交通「通勤化」,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帶來新機會。

  從羅湖口岸的過去,可以一窺中國的滄桑巨變,也能側面了解邊陲小鎮茁壯成長的「深圳奇迹」。至於羅湖口岸的未來,更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契機之一。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羅湖口岸的改革開放故事
有30多年歷史的羅湖口岸未來會改造重建,接軌香港的東鐵線北延線,並使北部都會區接入國家高鐵網。(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一陣不如去唱K」 卡拉OK開啟全民娛樂時代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蛻變史 世界小商品之都始於「雞毛換糖」

2:01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香港回歸25周年北上港人申領內地居住證享有內地居民同等福利

香港回歸25周年|北上港人申領內地居住證 享有內地居民同等福利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掀大規模出國留學潮

改革開放|鄧小平一句話 推動大規模出國留學潮 中國學子走向世界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報警電話「110」廣州首創

改革開放|報警電話「110」廣州首創 背後故事同轉盤電話有關

2:12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國產遊戲機小霸王80、90後的童年恩物

國產遊戲機小霸王 80、90後的童年恩物

「刷掌支付」北京深圳上線 吃飯搭地鐵「兩手空空」 手機沒電都不怕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人民路高架橋

改革開放|全國第一座城市內高架橋 廣州人民路高架橋令人又愛又恨?

十四五規劃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一帶一路

3:23

一帶一路入門篇|盤點一帶一路八大里程碑

編輯推薦

神舟十六號升空創多項第一 航天工程師 載荷專家首登「天宮」

執行神舟十六號任務 景海鵬四度上太空

香港 航天 科研

香港農業研究首次「上太空」 有哪3方面重要意義?

展望2023|中國航天3大任務逐個數 第三批太空人出征成焦點

中國航天|駐守天宮 中國太空人能吃到甚麼水果?

天舟六號發射 為中國太空站送「快遞」包括70公斤水果

中國航天;嫦娥七號;重型火箭;天問二號

一文看清2023中國航天焦點:重型火箭 嫦娥七號 天問二號等全面推進

3:2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路」機遇 甚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3:20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0
一帶一路地圖;一帶一路科普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怎麼建?一文看清5大合作重點

2:10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是甚麼?

3:04
故宮鐘錶館

我們的故宮|鐘錶館的精品知多少?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3:32

十四五創科篇|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甚麼?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茅坑裏扔石頭」會有甚麼後果?

  廣東話歇後語的功能除了幽默地帶出說話者意思外,還能夠很形象化地展示場景,令人看後會心微笑。

  「茅坑裏扔石頭」就是形象化地展示場景,只要稍加想像,便令人會意得到當中的意思。   當把石頭用力投入一桶水中時,石頭就會激起桶中的水,還會濺出來沾濕身。如果那不是一桶水而是茅坑的話,激出來的就不是水了,而是「激起公糞」。   套用在生活中,就有「茅坑裏扔石頭——激起公憤」的意思了。  ...

1.4萬條龍

  在中國古代,龍被視為皇權的象徵,皇帝也自稱「真龍天子」。在北京故宮,就可以看到許多「龍元素」裝飾。   俗稱「金鑾殿」的太和殿,是紫禁城龍元素最多的宮殿之一,據指有超過1.4萬處龍紋裝飾,分別都藏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