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壤研究背後的故事:「塵中尋寶」如履薄冰

編輯︰紀小婷
撰文︰戴路雨

  象徵月球生命的岩漿活動究竟何時停止?這是全世界科學家關切的議題。2021年10月,中國科研人員利用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得出全新結論,填補了美國和前蘇聯月球採樣任務的空白。而得到如此重要的科研成果,所用的月壤只有僅僅數克,靠的是研究人員兢兢業業的鑽研精神。

用幾克月壤還原月球演化歷史 

  2020年12月,「嫦娥五號」完成月壤採集任務,成功從月球帶回了1,731克樣品,這是中國首次完成地外的天體樣品採集,也是人類44年來再次取回新的月球樣品。

嫦娥五號月壤研究01
繞、落、回被稱為中國探月工程的「小三步」,嫦娥五號於2020年實現「回」這一步,還帶回了大約1.7千克的珍貴月壤。(圖片來源:Getty)

  科學家們都希望能從這些比黃金還要珍貴的樣品中「看到月球的過去」。月壤「落地」半年多之後,中國科學院地質地球所牽頭的科研團隊,獲得了第一批發放的「嫦娥五號」月壤樣品中的一部分——3克月壤粉末和2個岩屑光片。

  要根據這些月壤粉末來進行科研,可以用「塵中尋寶」來形容。面對這些以克為單位的樣品,科研人員如履薄冰。「嫦娥五號取得的月壤非常細,均值只有60微米」,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獻華院士伸出手掌:「這樣吹口氣就沒了」。

嫦娥五號月壤研究02
月壤得來不易,嫦娥五號採集的1.7千克月壤被分成30多份交給不同的科研機構分頭研究,部分則用於科普展覽。圖為2021年6月,部分月壤運至香港供市民參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果處理不當,一打開瓶蓋,月壤就會被地球上的靜電效應弄得「灰飛煙滅」。李獻華的團隊在高純氮氣的手套箱中進行操作,只消耗了0.15克月壤,就完成了第一批研究任務。

  除了小心翼翼的工作態度,怎麼把儀器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也是關鍵。研究團隊特別購買了離子探針、納米離子探針等儀器,並且發明了獨特的技術,將儀器調試到最佳狀態,用工作人員的話說,是將儀器的能力「用到極限」。

  正是在這種極限狀態下,工作人員才能夠在月塵中尋寶。最終,科研人員透過一類新的月海玄武岩,證明月球直到20億年前仍然存在岩漿活動,比以往認知的岩漿活動時間延長了約8億年。這個數據填補了美國和前蘇聯月球採樣任務的空白,進一步還原月球演化歷史。

  延伸閱讀:「嫦娥五號」月壤研究成果面世  還原月球演化歷史

  延伸閱讀:嫦娥五號採集月球樣本亮相 展現中國航天科技實力

從美國贈送到自採月壤 科學家秉持不倦精神

  而在中國取得屬於自己的月壤之前,月球研究更是難上加上。

  連續7年擔任「嫦娥工程」首席科學家的歐陽自遠,是中國著名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他曾經和團隊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潛心研究關於月球地質、探月工程的相關知識。

嫦娥五號-月壤研究-歐陽自遠
歐陽自遠被稱為「嫦娥之父」,曾經進行月壤研究時,歐陽自遠及工作人員只能依靠美國贈送的月壤樣本,如今中國擁有了自主採集的能力,不過不變的是研究人員的鑽研精神。(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他回憶1978年,美國贈送給中國1克月壤樣本,「只有黃豆一般大小」。中國科學家用其中0.5克樣本,花了3到4個月時間,完成了全部的分析測試工作,發表出14篇科學論文。

  40年後的今天,中國成功發射了自己的月球探測器,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月壤。探測能力和科研實力與以前相比已經有雲泥之別,但一直不變的,是科學家和科研人員們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

嫦娥五號-月壤研究04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利用以克為單位的月壤樣本,還原了部分的月球演化歷史。(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李振聲——比肩袁隆平的農業科學家 要讓中國人家中裝滿糧

傑出名人

塔吉克族家庭三代義務戍邊70年 巴依卡:守護中國每一寸土地

創新先鋒

「無創產前檢查之父」盧煜明

盧煜明獲任香港中大校長 帶你認識這位「無創產前檢查之父」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烈士紀念日|科技考古追尋塵封歷史 文少卿: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運動健兒

2:22
巴黎殘奧WH2級單打亞軍陳浩源

「輪羽二哥」陳浩源再闖殘奧 勇奪銀牌突破個人成績

影視巨星

周慧敏

周慧敏由DJ到歌手 永遠的「玉女掌門人」

編輯推薦
當代中國-香港摩天大樓

3000棟|中國摩天大樓最多的城市

真「一線城市」 建在峽谷中的最窄縣城

1:59

32.5歲|中國最年輕城市是哪個?

當代中國-深圳創業密度全國第一

200萬家企業|中國老闆最密集的城市

1:55

6400家咖啡店|最愛咖啡的城市是上海?

603個博物館|中國博物館最多的城市

4330個公園|全國最多公園的省份是哪個?

1:37
原來在山西省運城市有一個被譽為「中國死海」的鹽湖,運城鹽湖的湖水會隨着氣溫等及礦物變化,呈現五顏六色的變幻美景,令人歎為觀止。

山西旅遊|「中國死海」運城鹽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3:1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如何成為「基建狂魔」?

3:02

非凡75年·政經篇|社會民生「七個有」 中國建成全球最大社保體系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諸葛亮八陣圖未解之謎

玫瑰園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超越仇恨的玫瑰花圃

從三國遺跡到時尚打卡點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從三國遺跡到時尚打卡點

1966年10月27日
首顆導彈核武器

中國首顆導彈核武器飛行爆炸成功

八九不離十

  形容某事與事實十分相近,或者一件事差不多完成,一般會說「七七八八」,但亦有人形容「八九不離十」,為甚麼?

  「十」在中國通常被認為是代表圓滿的數字,「八九」就代表一件事接近完成、或猜測接近真相。

  古代典藉中,不少文章都出現過「八九」的用法。例如《紅樓夢》第三十回:「紫鵑也看出八九。」

  中國現代作家老舍的《柳屯的》則出現「八九不離十」的用法:「可是比較的,我還算是他的熟人,自幼兒的同學。我不敢說是明...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書展專題講座-《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

第34屆香港書展將於本月17日至23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香港地方志中心再度與中華書局攜手參與香港書展,並舉行專題講座。書展亦設置《香港志》專屬展位,親臨專區並參與遊戲,更有機會獲贈禮品,不容錯過!

  •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6-227)
  • 日期︰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