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研究所:地理發燒友創作科普影片媲美BBC?

撰文︰紀小婷

  今年6月,中國太空站核心艙成功升空之際,一條名為《報告地球,這裏是中國空間站》(內地稱太空站為空間站)的科普影片在網絡上流傳。建太空站有多難?太空站用來做什麼?斥資建太空站值不值得?這些問題在影片中通通得到解答。

  不僅如此,不到10分鐘的科普影片還包羅豐富的航天知識,梳理了中國航天發展歷程。有人評價影片甚至可以媲美BBC這樣的專業製作,這當然是觀眾的溢美之詞,不過一個只有幾人的小作坊團隊「星球研究所」,製作出如此精良的影片,確實值得關注。

星球研究所搞科普 內容和視覺缺一不可

  「星球研究所」由幾個熱愛地理知識的年輕人組成,畢業於北京大學的耿華軍(封面人物)是第一個發起人,除了他,團隊中還有人負責收集資料,有人專門挑選照片,有人對接商務……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科普影片-星球研究所01
星球研究所由一班熱愛地理知識的年輕人組成,他們撰寫文章、製作影片、出版書籍,在當下的科普界佔有一席之地。圖為星球研究所出版書籍《這就是中國2》的分享會現場。(圖片來源:星球研究所@微博)

  《中國空間站》並不是他們第一個引起關注的作品,從2016年開始到現在,「星球研究所」已經發布了不少文章和影片。「萬象中國」系列中的《100年重塑中國》、《中國從哪裏來》,「省市卡片」系列中的《這才是武漢》、《深圳40年》,「世紀工程」系列中的《中國鐵路100年》、《中國摩天大樓TOP20》,這些文章和影片在網上都引起不小的反響,動輒就是幾百萬的閱讀量。

科普影片-星球研究所02
星球研究所的科普影片話題涵蓋「萬象中國」、「城市卡片」、「世界工程」3大類別。他們的在影片平台bilibili上累積了44萬的追蹤者,其中數條影片的播放量超過百萬。(網上圖片)

  在「娛樂至上」的影片平台中,類似的嚴肅話題和科普內容要存活下來並不容易,「星球」的法寶可以用「追求極致」四個字來概括。

  做科普,最重要的就是可靠。團隊中的作者都把自己稱為研究員,以鑽研精神為傲。耿華軍的桌子上,除了電腦和水杯,就只有各式各樣的書。因為所寫的內容涉及範圍很廣,所以必須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平時他不限制自己閱讀的範圍和種類,讀得很雜,無論什麼書都涉獵一些。

  收集資料往往也大費周章,在網上查資料雖然快,但很容易出錯,所以研究員們從來不從百度百科(類似維基百科的資料性網站)上找資料。團隊中的一位研究員就曾經為了證實一條河流的走向,翻完了幾本磚塊一般的參考書。

  為了做到「可靠」二字,「星球」打磨一篇文章,往往需要幾個人花費10天至30天的時間。

科普影片-星球研究所03
為了保證科普知識的可靠性和權威性,星球研究所的工作人員都頗具鑽研精神,常常大費周章查證資料,最後將資料用清晰有趣的形式呈現出來。圖為星球研究所製作的中國賞秋地圖。(圖片來源:星球研究所@微博)

  製作地理相關的文章影片,需要大量的圖片做支撑,為了呈現出最好的視覺效果,小小的團隊找到了上千個攝影師作供應方,每次選題確定後,都提前約定攝影師,最後從幾千張相片中精挑細選出幾十張呈現出來。圖片不僅要好看,視角、構圖、色彩都要夠獨特,才能入得了「星球」的法眼。

科普影片-星球研究所04
除了文字和內容,星球研究所團隊更在視覺和圖片上下功夫,通常要從幾百位攝影師、幾千張圖片中選中一兩張精彩圖片,其中很多都是拍攝難度頗大的俯視圖、全景圖。圖為雨後的廣州。(圖片來源:星球研究所@微博)

  「我覺得科普本身其實是反人性的。 你想把知識傳遞給別人,但從大眾的心理需求來看,人們更樂於接受吃喝玩樂、不需要思考的內容。想要吸引大眾的關注,視覺衝擊力非常關鍵。 它可以降低人們對專業知識的接受門檻,這樣專業的內容才可能觸達更多人。」——耿華軍

  延伸閱讀:星球研究所主創TEDx分享:可視化星球

星球研究所透過科普傳達價值觀:讓更多人愛上中國

  除了在文字和圖片的層面追求極致,「星球」還希望通過作品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如耿華軍所說,地理科普不能只是傳遞知識、展示美圖,一定要有價值觀,讓觀眾看到美背後的一些東西。比如在《什麼是中國》中,「星球」講解了中國地貌的幾個發展階段,字裏行間傳達出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這種情感共鳴,也是「星球」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科普影片-星球研究所05
在星球研究所的科普影片中,處處可以感受到創作團隊對於中國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令他們的影片在科普之上多了一層情感意義。圖為星球研究所製作的中國傳統建築解構圖。(圖片來源:星球研究所@微博)

  網絡上,讀者和觀眾催促更新是常見現象,但在「星球」社交媒體的留言區,卻會看到這樣的評論:不要更新太快,精品和極品的打造需要時間,我們等得起,我們願意等。想必正是因為觀眾認同「星球」追求極致的精神。

  6年來,「星球」團隊製作了一篇又一篇的優質文章,一個又一個的精彩影片,耿華軍不改初心,他說:希望將來有更多的人因為我們愛上地理,愛上我們的國家,愛上我們生活的地球。

科普影片-星球研究所06
在急促發展的網絡時代,星球研究所的團隊堅持製作有長期價值的內容和影片,這份堅持令他們獲得關注和認可。圖為星球團隊員工向讀者分享製作心得。(圖片來源:星球研究所@微博)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國產戰機一戰成名 懷緬「殲-10之父」宋文驄

傑出名人

沈靖韜

港產鋼琴家|沈靖韜國際大賽奪冠創歷史 「鋼琴神童」怎樣煉成?

創新先鋒

Labubu龍家昇

潮流新寵Labubu之父 香港藝術家龍家昇中西合璧無限創新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運動健兒

桌球世界冠軍趙心童

桌球|世界冠軍趙心童創歷史 年少成名曾迷失毀前途

影視巨星

周驄《新紮師妹》、曾江+周驄+胡楓

周驄由粵語片男一到御用爺爺 《新紮師妹》問「Sir字點寫」最經典

編輯推薦

電磁彈射航母命名「福建艦」有玄機?

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 重要戰略威懾力量

中國海洋戰略設計師 航母之父劉華清

遼寧艦交付海軍

2012年9月25日

遼寧艦航母交付海軍

福建艦

福建艦|出海首次航行試驗 海試試甚麼?電磁彈射有多強?

中國航母|「福建艦」下水 004是核動力航母嗎?

戰機降落航母有多難?夜間著艦是「蒙眼走鋼絲」!

1:40
團結香港基金呈獻節目《物暢其流》

香港智慧物流新篇章 盡在《物暢其流》

2:52

世界最大黃金生產國!中國哪一省最多金?|神州冷知識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心在地獄緣惡念」眼中映照內心成見

美經濟學家薩克斯:美國不在乎別人獨裁或民主 只關心權力和軍事基地

今天不養生 明天養醫生

  現代人都注意養生,因為養生能預防疾病,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若不作出預防,到生病需要治療的時候可能非常麻煩了,因此就有「今天不養生,明天養醫生」這個說法,也有人說「今天不保健,明天養醫院」。

  要養生,可以從飲食、運動、睡眠、情緒各方面入手。東方醫學有一名句:「有諸內而形於外」,內在情緒問題不去處理,必然反映在外。西方有一句說話:You are what you eat,即是說你吃甚麼,你的身體狀況就會反映甚麼。運動及睡眠這二方面,其重要性已毋庸置疑。

  不好好去養生,老來便需要養醫生...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