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中年」河南民警 7年往返北京80次 記錄故宮四季

編輯︰紀小婷
撰文︰戴路雨

  年近50的蘇唐詩身形魁梧,總是扛着攝影器材,自稱「斜杠中年」。這個在古建築攝影圈頗有名氣的河南阿叔,原本職業是商丘虞城縣的一位基層民警。他利用業餘時間走遍各地,鏡頭中記錄最多的場景,就是故宮

7年拍3萬張靚相 捕捉故宮一磚一瓦

  在過去7年多的時間裏,蘇唐詩像隻遷徙的候鳥,利用周末和假期,往返北京近80次,在故宮博物院的一磚一瓦、一梁一柱之間捕捉光影,積累拍攝了3萬余張絕美的相片。

拍攝故宮08
蘇唐詩用相機記錄故宮的四季變化,圖為他鏡頭中的春日故宮。(圖片來源:蘇唐詩@微博)

  故宮總令蘇唐詩感到驚喜。他拍攝的故宮春天落英繽紛,夏天風移影動,秋天優雅深邃,冬天浪漫靜美;不變的共同點是,這座600多年歷史的古建築群,在他的鏡頭裏褪去了往日的高傲威嚴,充滿着恰到好處的平和與溫柔。

拍攝故宮07
蘇唐詩拍攝的故宮富有特色,他不單將眼光停留在宏偉的建築上,更用心發掘一磚一瓦的細節之美。(圖片來源:蘇唐詩@微博)

  有一次接近故宮閉館時間,天空突然下起暴雨,太和殿上方的天空恰好被堆積的雲層一分為二,一半藍天白雲,一半烏雲密布。「這麽難得一遇的場景,不拍完肯定不願意走」,蘇唐詩說自己厚着臉皮一面跟工作人員「死纏爛打」,一面不停「咔嚓」按下快門。那天的照片,也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

拍攝故宮01
故宮太和殿上方一半烏雲一半晴天,為了捕捉這個畫面,蘇唐詩與準備收工的工作人員不斷周旋,最終才得以拍攝。(圖片來源:蘇唐詩@微博)

  而他最難以忘懷的,是故宮雪景。2019年春節,蘇唐詩搶到一張火車站票,拎着十幾公斤重的攝影器材,站了5個鐘頭去北京,用鏡頭記錄下紅墻黃瓦之上大雪紛揚灑落的美景。

拍攝故宮02
蘇唐詩鏡頭下的冬日古建築,古老又靜謐。(圖片來源:蘇唐詩@微博)

  蘇唐詩拍攝的故宮,也引起了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的共鳴。他曾評價「我被眼前這些照片打動」。2019年,蘇唐詩的攝影作品集《看見,不一樣的故宮》出版,單霽翔專門為其寫序:「我看到了已然落下神壇,走入人間的太和殿廣場,格局依然恢弘,卻多了些和藹可親」。

拍攝故宮03
蘇唐詩的作品在古建築攝影圈小有名氣,他的故宮影相已經集結成書。(圖片來源:蘇唐詩@微博)

  延伸閱讀:《我在故宮修文物》: 傳承千年工匠精神

拍攝故宮等200多處古建築 傳播中國文化

  蘇唐詩出生於書香世家,考入警校後,因學習刑事勘查技術而開始學習拍攝。畢業後,蘇唐詩進入當地公安局工作,負責案件勘查紀實。

  繁重的工作中,攝影逐漸成了他緩解壓力的方法。他從家鄉旁邊的黃河故道拍起,早上5點起床,開40分鐘車去拍一個小時,再回警局工作。一張滿意的相片誕生,往往需要十幾個清晨的默默堅持。

拍攝故宮04
學習攝影原是出於工作需要,沒想到後來成為蘇唐詩一生的愛好。(網上圖片)

  一次帶家人去山東單縣旅遊時拍攝的「百壽坊」古代建築牌坊,令蘇唐詩獲得第一個全國性的攝影古建築獎。他從此決定用自己的作品,讓更多的人看到中國傳統建築之美。

  除了故宮,多年下來,蘇唐詩已經探訪了全國各地200多處古建築。從開封山陜甘會館、應縣木塔,到天津獨樂寺、蘇州園林……雖然受到無數讚譽,但蘇唐詩仍然覺得「自己拍的照片還不夠好」。

拍攝故宮06
蘇唐詩走過一個又一個古城,流連於一座又一座古建築,用鏡頭記錄中國歷史建築。(網上圖片)

  在不斷練習拍攝技巧的同時,蘇唐詩也在持續學習古建築相關歷史和理論知識。他還時常聯系清華大學、蘇州大學的老師一齊討論,話題從追求攝影之「術」延伸到感悟文化之「道」。

拍攝故宮09
蘇唐詩拍攝的武當山,體現出自然、建築、人之間和諧共生的關係。(圖片來源:蘇唐詩@微博)

  蘇唐詩不止一次說:「六百歲的故宮,是有生命的」。他想通過自己的攝影作品,吸引更多人的目光聚焦中國古建築之美,及其背後所承載的中國傳統文化。他說:「我想通過自己的攝影作品,做變化的記錄者、故事的講述者、文化的傳播者」。

  延伸閱讀:1900萬人次|600歲故宮獲新生 參觀人次冠絕全球  

  延伸閱讀:故宮博物院 由博物館變身當代中國跨界潮流文創中心

中國無人機-馮如三號-打破世紀紀錄

中國00後團隊造國產無人機 兩度打破續航世界紀錄

街市女畫家-趙衛紅

街市女畫家趙衛紅「左手煙火 右手詩意」 從賣菜到開畫展的奇妙人生

北京冬奧|「冰絲帶」設計師 將中國智慧融入奧運建築

月壤研究背後的故事:「塵中尋寶」如履薄冰

相關標籤
最新文章
澳門、中山、珠海

大灣區歷史|丁新豹憶澳門最早接觸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灣人才輩出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靈魂擺渡人」劉德文 20年義送近300赴台老兵魂歸故里

創新先鋒

希望之手湯啟宇

主攻冷門研究 研製「希望之手」 湯啟宇為中風病人重燃希望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95後小夥奪「世界麵包冠軍」 靠中國原料征服世界

運動健兒

港隊單車造王者 沈金康的傳奇故事

影視巨星

黎明,新秀歌唱比賽(左)

「四大天王」黎明 90年代紅遍半邊天 他更是樂壇「金句王」

編輯推薦

中國航天|停留太空時間最長中國人 王亞平和世界紀錄還差多遠?

神七任務曾遇險 劉伯明:回不去也要讓國旗在太空飄揚

張陸 曾夢想當歌手的太空人

乘神舟十四號再征穹蒼 陳冬:要為祖國飛出新高度

王亞平長駐中國太空站半年 女太空人遇「例假」影響大?

準備25年 鄧清明終圓飛天夢

神舟十七號|進駐天宮最年輕太空人 唐勝傑是黃土高原走出來的窮孩子

2:24

彩虹邨擬清拆|尼克遜來過打羽毛球 網紅打卡點 曾獲建築獎

1:40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 盡覽中國發展新機遇

2:13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文看清「一帶一路」10年成績單

3:15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帶一路10周年 哪些基建項目最矚目?

2:21

一帶一路合作篇|為何要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21

杭州亞運|18屆亞運奪38金 香港金牌運動員逐個睇 哪位贏最多金牌?

重慶、蘭渝鐵路、銀川煉油廠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國家地緣戰略 帶起西部3次工業化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文化深度遊2023前瞻 走進歷史現場

彎路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彎彎曲曲的成功路

1983年11月29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票中票

中國首次發行票中票

人惡人怕天不怕 人善人欺天不欺

  本性兇惡的人,人人都怕他,但上天不會怕;善良的人,往往被人欺負,但天卻不會欺負他。

  這句話語見於明·李梅實《精忠旗》三四折:「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俺秦檜一生奸詐,半世強梁,害了岳家父子,指望富貴久遠,誰知報應分明,今日東嶽罰惡司投到,受了一場大苦。」   岳飛是歷史上有名的忠臣、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當他在前線步步進迫,勢如破竹殺退金兵、直搗黃龍,眼看就要收復半...

735個洞窟

     歷經千年營建而成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全人類的文明瑰寶。俗稱「千佛洞」的莫高窟,現存洞窟735個,在規格、形狀、主題上各具特色,被學者分為9大類,各有甚麼特別之處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