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茶餐廳|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飲食文化

編輯︰豆子

  一間小小餐館,既可以吃到中式的廈門炒米、福建炒飯,亦有機會品嚐到東南亞的星州炒米、泰式金邊粉、肉骨茶,甚至是西式炒飯、瑞士雞翼等加入了香港飲食文化的「西式」美食,最重要的是,可以吃到代表香港飲食文化的「菠蘿油」、「碟頭飯」,以及喝一杯濃滑的「絲襪奶茶」或「鴛鴦」。這間小小的餐館,就是在香港隨處可見、總有一間在左近的「茶記」茶餐廳。

茶餐廳起源自冰室 代表香港飲食文化延續

  茶餐廳是香港飲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家或者都聽說過,茶餐廳的前身是上世紀流行的冰室。50年代,香港流行冰室,主要提供冷飲、冰淇淋和沙冰等冰凍食品,當時冰室持有的「小吃牌照」只能售賣三文治、飲品等小吃。當時香港只有西餐廳提供西式食物,但價格昂貴,非平民百姓所能負擔。

  延伸閱讀:香港戲棚文化 式微傳統如何追上新世代的節奏?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文化-香港飲食文化-茶餐廳-豉油西餐-1
茶餐廳代表着香港飲食文化,世界各地都有華人開設茶餐廳,只為傳承當中的香港人情味。(圖片來源:Getty)

加入香港飲食文化的茶餐廳「豉油西餐」

  60年代,香港工業發展蓬勃,為迎合工薪階層的需求,部分冰室開始改領餐館牌照,轉型為茶餐廳,以平民價錢,提供模仿高級西餐廳食品,但又加入香港飲食文化的港式西餐,亦即中西合璧的「豉油西餐」。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文化-香港飲食文化-茶餐廳-豉油西餐-4
早年的西式扒房價格昂貴,茶餐廳提供的廉價鐵板牛排餐便成為市民吃西餐的選擇,成為一種香港飲食文化。(圖片來源:Getty)

  豉油西餐,就是用香港式或中式方法去烹調西方菜式,加起來變獨一無二的香港飲食文化,例如,意粉本是西餐食材,加入中式豉油去炒,便成為茶餐廳的香港式美食,瑞士雞翼亦如是。

  不過,豉油西餐不一定有豉油,餐湯、牛油麵包、鐵板扒餐以及餐飲,便是其中一種典型港式豉油西餐的組合。總之,看似不中不西,但又中西合璧的菜式,就是香港獨有的「豉油西餐」。

  延伸閱讀:繁體字手寫招牌如何傳承香港文化 在變幻中求存?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文化-香港飲食文化-茶餐廳-豉油西餐-2
香港的星洲炒米是茶餐廳的午餐和晚餐食品,加入了香港飲食文化元素,和馬來西亞的炒米有明顯分別。(圖片來源:kiki.is.cooking@Instagram)

  至於星州炒米、廈門炒米、福建炒飯、揚州炒飯等各種以地名命名的茶餐廳菜式,亦與豉油西餐同出一轍,全部均是加入了香港飲食文化的茶餐廳菜式,是其他地方難以吃到的香港人情味。

茶餐廳為世界美食注入香港飲食文化

  事實上,世界各地的餐廳都會稍為調整一下外來菜式的食譜,讓食物吃起來更符合在地人口味。例如,英國一間有賣熟食的連鎖百貨店,便曾推出「紅椒壽司」,而加拿大、美國亦將日本的壽司「加工」製作成更適合當地人口味的新菜式「加州卷」,甚至傳回了亞洲地區。

  不過,能夠在同一間餐廳裏集天下之大成,融合來自中國不同地區、東南亞、歐美國家等多國美食,再創出多款地道的香港飲食文化菜式,卻只有香港的茶餐廳才做得到。

  延伸閱讀:當舖與霓虹燈招牌 照亮香港文化歷史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文化-香港飲食文化-茶餐廳-豉油西餐-3
茶餐廳瑞士雞翼雖然以瑞士為名,卻非源於瑞士,而是因為使用了「瑞士汁」烹調而成,是香港飲食文化特有的調味汁。(圖片來源:kiuu922@Instagram)

  正因為香港茶餐廳的菜式選擇太多、太符合香港人口味,所以許多香港人到外國旅遊、生活一段時間後,最掛念的仍然是代表着香港飲食文化的茶餐廳。

  延伸閱讀:搭棚技術建摩天大廈 讓外國人驚歎的香港文化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回顧香港「1997」的來由

回顧香港歷史「1997」的來由

1:54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中國歷史-金縷玉衣

1978年前引起全港熱話的中國文化展──金縷玉衣

2:08

香港科學館30周年 曾展出神舟七號返回艙

繁體字手寫招牌如何傳承香港文化 在變幻中求存?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香港歷史博物館增3展覽「香港多面體」 看油尖旺發展 讀華僑葡人故事

《破·地獄》劇照

《破·地獄》|破地獄為超渡亡者還是慰藉生者?「跳油鑊」為何已很少見?

「建築女王」扎哈‧哈迪德香港情緣 設計山頂俱樂部 奪生涯首個國際獎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原是鯉魚門炮台 改名「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是回歸初心?

2:36

香港回憶鬼節篇|調景嶺因誰自殺變「吊頸嶺」?陰澳改名多得迪士尼?

3:06

香港回憶鬼節篇|赤柱美利樓是猛鬼辦公室?政府公帑驅鬼 法師超渡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