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6-16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卻有過輝煌的工業史,煉糖業正是其一。香港被逼開埠初期,兩大英資洋行怡和及太古,先後在銅鑼灣及鰂魚涌興建糖廠,糖街和糖廠街之名正由此而來。
全盛時期,香港一共有3間糖廠。本來人稱「糖業大王」的華商郭春秧,亦打算在北角舊電廠旁、即如今電氣道一帶建糖廠,無奈1920年代國際糖價下挫,糖廠開不成;同時間,怡和的糖廠亦經營失敗結業,餘下太古糖廠一枝獨秀,經營至1972年才停產。
世界歷史上的製糖業 貴族奢侈品變日常必需品
人生百味,酸甜苦辣。甜,最俘虜人。俘虜人的,不單那甜絲絲的滋味,更甚是嗜甜的慾望,驅使人從真正意義上俘虜另一些人,晝夜工作,確保餐桌上的甜美珍饈不會消失。
曾幾何時,每粒砂糖都是血淚結晶。回看世界歷史,砂糖與奴隸貿易及侵略主義密不可分,歐洲人為滿足舌尖上的歡愉,數百年來,掠奪侵佔,壓榨奴僕,從勞力、精神和金錢上支配操控。
後來工業化展開,奴隸解放,社會文明,情況才得到改善。隨着糖的應用普及,價錢變得大眾化,砂糖亦由數世紀前貴族奢侈品,蛻變成家家戶戶的日常必需品。
香港煉糖業始於銅鑼灣糖街 怡和洋行先拔頭籌
香港在殖民管治時期亦有過規模龐大的煉糖產業,兩大英資洋行怡和及太古都曾在香港開設煉糖廠。
先拔頭籌的怡和洋行,1878年在如今銅鑼灣糖街一帶開設香港第一間煉糖廠「中華火車糖局(China Sugar Refinery)」。該廠除了製糖,也生產過糖的副產品──烈酒。
其實在1881年,香港還有過一家由華商興建的「利源糖廠(音譯,Lee Yuen Sugar Refinery)」,可惜1886年便因資本實力不足被淘汰,廠房設備由中華火車糖局吸納。
1920年代,因為國際糖量大增,糖價大跌,加上主要銷售市場中國內地政局不穩,中華糖局最終在1928年結業清盤。
延伸閱讀:香港街道故事|銅鑼灣鬧市曾有企鵝出巡?糖街有糖廠?東角何來角?
不滿怡和大班太囂張 太古開糖廠迎戰?
專營貿易和航運生意的太古洋行,為製糖業的後起之秀,1884年才於鰂魚涌開設太古糖廠。
根據《太古家族》(鄭宏泰著)一書引述,當年太古掌舵人約翰‧森姆爾‧施懷雅(下簡稱JS.施懷雅)進軍糖業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看不過與政界過從甚密的怡和大班威廉.凱瑟克(William Keswick)盛氣凌人,故希望在對方壟斷的生意還以顏色,將其擊倒。
太古投地鰂魚涌建糖廠 怡和刻意抬價
就在太古密鑼緊鼓籌備買地建廠之際,怡和給對手來了一個惡作劇。
根據《太古之道》(鍾寶賢著),當年怡和獲悉太古欲購鰂魚涌海旁地皮建糖廠,刻意在公開拍賣會上抬價,令太古需以「遠超預期」的價錢買下地皮。後來JS.施懷雅幽默回應,這不過是「一件瑣碎惱事」,「有如兩位大將軍爭奪帝國時,其中一人在對方床上放了一隻蚤子一樣」。
兩大洋行的糖業大戰,也由此拉開帷幕。
延伸閱讀:消失的賽西湖|太古開糖廠 半山建水塘 風光媲美西湖
糖廠提升協同效應 帶動太古貿易航運生意
當然,開立糖廠不是單純「為啖氣」,對太古的商業王國亦有莫大脾益:先是太古洋行可藉採購和經銷賺取中介費;也能為承運原料和貨物的太古輪船增加生意,更好地填補貨船倉位,降低運輸成本;而建設糖廠買下的土地,更成為價值不菲的投資,為日後「登陸」發展地產提供極為有利的條件。
從結果可以知道,太古最終成功向怡和「復仇」,不但將中華火車糖局從市場擊退,更發展成「蘇伊士運河以東最大糖廠」,生意遍及華北、日本、中東和美國。
延伸閱讀:「船王」包玉剛棄舟登陸 智鬥怡和置地收購九倉 成華資大亨第一人
踏入19世紀,全球糖業市場增長驚人。1800年全球蔗糖產量不過25噸,1880年已增長至約380萬噸。20世紀初一戰爆發,蔗糖生產亦進入現代化階段,現代糖的產量攀升至1,600萬噸。有調查指,在1900至1970年間,全球現代糖的產量增長約5至8倍。太古糖廠作為全球最具規模的糖廠之一,生意之大、利潤之豐可想而知。
延伸閱讀:香港街道故事|北角渣華道以印尼爪哇命名? 春秧街記錄「糖王」一生
洋糖改變華人飲食習慣 方糖配咖啡紅茶受歡迎
外資煉糖廠的出現,改變了華人的飲食習慣。昔日華人主要採用傳統方式生產的「土糖」,無論味道、色澤、粗幼程度及保質期都比不上洋糖,只是價格昂貴。後來糖價格下跌,洋糖才於華人社會普及開來。
以前中式餅房多以粗砂糖製作糕點,缺點是餅皮易碎,太古出品的幼滑糖粉則改善這個問題,提升唐餅的存放期;在雲南,有富戶更會在筵席中放上一碟碟潔白的太古冰糖奉客。不過最受歡迎,依然是配合紅茶或咖啡享用的太古方糖。以下的香港報章廣告,就記錄了當時的民風。
不過到了6、70年代,一些國家實行保護主義,限制糖品進口,太古失去多個重要市場,最終在1972年結束煉糖業務。後來糖廠拆卸改建成工商業大廈,90年代再發展為今天的「太古坊」。
延伸閱讀:太古城當年今日落成 首批單位最平賣幾錢?
太古糖廠1972年停業 汽水業務延續至今
糖廠消失了,因糖廠而來的汽水業務卻延續至今。
二戰之後,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為拓展香港市場,1948年在太古糖廠的地皮興建了「香港汽水廠」,皆因這裏齊備生產可樂的兩大條件──充足的糖和淡水(太古在半山建有多座私家水塘)。1965年,汽水廠被太古收購,後來改名為「太古汽水有限公司」。
今天「太古可口可樂」已是全球最大的可口可樂裝瓶商之一,專營香港、內地多個省市及美國西部的可樂業務。目前屹立沙田小瀝源、高143米的汽水廠,更是全球最高的可口可樂裝瓶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