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6-09
踏入雨季,窗外淅淅瀝瀝。6月是香港的傳統雨季,也是暴雨最多的月份,歷史上駭人聽聞的「612雨災」及「618雨災」,都在6月出現。
其中1966年6月12日清晨,香港在一小時內錄得超過108毫米的雨量,北角山洪暴發,洪水從山上的賽西湖水塘湧至英皇道,大約50架停泊在斜坡的汽車被洶湧的潮水沖走,堆疊在明園西街,這一幕成為歷史定格。
事隔多年,水塘早被填平,惟全球暖化,香港暴雨頻仍,就算賽西湖氾濫不再,山下水患未見消失。
賽西湖水塘變公園 百年遺迹看歷史
乘車登北角寶馬山,不見賽西湖,只有一個「賽西湖公園」。山上湖泊不是沒有,只是半世紀前已被填平。
深入公園,水塘遺址佇立幽幽林間。水管飽經風霜,鏽迹斑斑,歲月痕迹藏不住古蹟的風華,荒廢數十載,麻石水閘典雅依舊,水壩石牆與草木融為一體,更添美態。
賽西湖水塘風光如畫 媲美西湖得名
賽西湖,又名「七姊妹水塘」或「寶馬山水塘」,百多年前由太古洋行私人開發。
七姊妹是北角的舊稱,以此命名水塘尚可理解,「賽西湖」一名又是怎樣來?
舊日水塘風景如畫,居民常往游水嬉戲,就連九龍對岸的人都慕名而至,讚嘆風光媲美杭州西湖,於是冠上「賽西湖」的美名。
延伸閱讀:香港街道故事|北角七姊妹道7女投海都市傳說 見證泳棚到工商區變遷
太古私人開發賽西湖 確保山下糖廠水源
1884年,太古在鰂魚涌海旁開設煉糖廠。由於產糖要用到大量淡水,為確保水源充足,於是在山上興建多座水塘,賽西湖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太古內部稱它為「5號水塘」。
賽西湖不但是太古的私人水塘,也會供水給鰂魚涌的居民。昔日香港食水短缺,賽西湖擔當重要角色,包括在1894年香港鼠疫期間,以及香港制水的日子,政府多次徵用賽西湖的淡水,以船隻運送給有需要的居民使用。
「612雨災」賽西湖氾濫 沖走汽車 傷亡慘重
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賽西湖雖與港人共渡缺水難關,但亦曾在雨季,帶來無法忘懷的傷痛。
六、七十年代,香港暴雨連連,賽西湖水塘經常滿瀉,釀成天災。其中1966年的「612雨災」,暴雨導致賽西湖山洪暴發,澎湃洪水奔流而下,沖走數十架停泊在斜坡的汽車,汽車在北角明園西衝堆成小山,畫面震撼。這場雨災最終導致64人死亡,48人失蹤,29人受傷。
太古糖廠停產 賽西湖被填平 發展住宅
1972年,太古煉糖廠停產,賽西湖水塘亦隨之停用。後來太古把水塘填平,以約8,500萬將地皮售予長實發展地產,建成賽西湖大廈,套現資金發展太古城;部分土地歸還政府,1985年建成賽西湖公園。
延伸閱讀:太古城當年今日落成 首批單位最平賣幾錢?
如今寶馬山上再無賽西湖水塘,但市民仍可從賽西湖公園的百年水壩遺蹟,了解北角及太古的工業史,或從半山步道拾級而下,一邊眺望維多利亞港,一邊感受這個舊日旅遊勝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