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5/03/2023
北角「七姊妹道」在港島區略有名氣,除了因為它的街名易記,還多得關於「七姊妹」流傳下來的猛鬼都市傳說。
七位金蘭姊妹不滿逼婚 手牽手投海自盡
「七姊妹」是誰?相傳這七姊妹,是指七個結義金蘭的「自梳女」,本來決定「梳起不嫁」;怎料七人中的「三妹」卻遭到父母逼婚,將她許配予一名同鄉,而三妹卻寧死不屈。
由於七姊妹結義時曾許下「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三妹不想忍辱偷生,其餘六人決定捨命相陪。
傳說的結局是七姊妹手牽手投海自盡,死後化作七塊礁石,立於北角海邊的七姊妹灣。
七姊妹石填海消失 七姊妹灣發展泳棚
七姊妹灣之後發展為七姊妹泳棚,後來每當有男泳客遇溺,人們都會歸咎是都市傳說中,溺斃的七姊妹找泳客「鬼掹腳」所致。
不過傳說歸傳說,唯一可以肯定是,北角海邊昔日確有七塊由大至小排列的礁石,不過這七塊石,早已隨着百多年前的北角填海工程沒入海底。
七姊妹新填海區 曾為香港最受歡迎暢泳點
20世紀初,游泳開始在香港盛行,七姊妹新填海區因為交通方便、有電車經過,成為當時香港最受歡迎的游泳熱點之一,不少團體在該處自資搭建泳棚,包括中華遊樂會、南華體育會、華人游泳會等,並由如今寶馬山賽西湖引進山水,方便會員淋浴。全盛時期,北角七姊妹灣一共有七個泳棚。
延伸閱讀:由維港渡海泳 看香港百年海泳歷史
七姊妹泳棚誕女飛魚楊秀瓊 全運會奪四金
其後,七姊妹泳棚更出過一位偶像級運動員,她就是女飛魚楊秀瓊。
1930年,楊秀瓊以12歲之齡成為維港渡海泳女子冠軍,其後出戰1933年,當時仍被稱為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的全國性大型比賽,刷新四項游泳紀錄勇奪四冠,並於1934年遠東運動會擊敗日本、菲律賓及印度選手摘下兩面游泳金牌,成績驕人。
雖然她21歲結婚後便淡出體壇,但仍不遺餘力為香港拯溺總會推動女子拯溺培訓。
日軍侵華登陸北角 香港淪陷期間 七姊妹泳棚毀於戰火
1941年香港淪陷,日軍從鯉魚門及北角登陸,七姊妹泳棚被炮火摧毀;日軍更曾在如今英皇道遊樂場位置建立「北角集中營」,囚禁歐美外籍婦嬬。
香港重光後,七姊妹公眾泳棚沒有復修重開,只有「麗池花園」這個集游泳池、舞池、餐廳、酒吧、夜總會於一身的高級娛樂場所繼續營運。
填海開闢七姊妹道 因城市發展一分為三
戰後城市發展迅速,填海工程不斷,北角海濱不再有泳棚,建築物更迭頻繁。
至於因為填海工程而開闢的七姊妹道,亦因為興建模範邨和港運城被一分為三;七姊妹道的故事和街道面貌,見證北角發展,亦記錄香港歷史文化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