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3-12
香港有很多街道名稱,都是以昔日的地標命名,例如鰂魚涌糖廠街是以前太古糖廠的所在,天后銀幕街有過香港第一間電影廠,北角琴行街是曾福琴行的廠房......而今次介紹的中環雪廠街,自然也曾設有過雪廠。
中環雪廠街 百年前曾建冰屋 供醫院用冰
用「雪廠」來稱呼,其實並不準確,正確應該翻譯做「冰屋街」或「冰庫街」更加貼切。而這裏存放的冰塊,早期主要是提供予醫院使用。
如今製冰工序簡單,家家戶戶有自來水又有雪櫃;但百多年前家用雪櫃仍未普及,用作保存物品所用的冰塊,在香港等亞熱帶地區罕見又珍貴。
駐港英兵得熱病 死亡率高 美國公司運冰圖利
1840年代香港開埠初期,不少駐港英兵因為不適應香港水土而得到熱病,無奈香港缺乏冰塊,令發燒的病人無法透過敷冰降溫,導致得此病的病人死亡率甚高。
由於香港開埠之後,往來船隻逐漸曾多,一些來自外國的船隻運載有藏冰供應予乘客備用,後來港英政府就通過這些船隻,向其徵用冰塊,以作醫療用途。
其時,美國丟杜公司(Tudor)發現運冰來港有利可圖,於是開始從美國運載天然冰塊到香港,提供予公立醫院使用,並獲港英政府免費撥出臨海地皮建冰屋,冰屋的所在正是雪廠街。
牛奶公司冰廠 現為外國記者協會及藝穗會所在
1870年代,蘇格蘭人約翰·凱爾(John Kyle)把人造冰技術引入香港,運輸成本高的天然冰難以競爭,最後丟杜公司及冰屋都被人造冰公司吞併。
隨着1917年雪廠街冰屋的土地租約期滿,獲怡和洋行支持的人造冰公司,後來亦改名「牛奶公司冰廠」,在下亞厘畢道和雲咸街交界設置倉庫,即如今「香港外國記者協會」及「藝穗會」所在地。
第一代中環天星小輪碼頭 位於雪廠街
雪廠街不但有過冰屋,1898年天星小輪成立,雪廠街臨海位置更做過第一代中環天星小輪碼頭。
香港開埠初期,港島中區的海岸線位於皇后大道一帶,後來多次填海,雪廠街亦伴隨海岸線,由皇后大道、德輔道,一直延伸至干諾道;天星碼頭亦幾經搬遷,第一和第二代碼頭設於雪廠街與干諾道交界,第三代碼頭搬到愛丁堡廣場,2006年再度搬遷,如今的天星碼頭屬於第四代,設於鄰近國際金融中心(IFC)的位置。
雪廠街曾是香港金融心臟地帶 有過香港首家證券交易所
雪廠街如今是香港最昂貴地段之一,金融及經濟活動頻繁。
事實上,早在百年前,雪廠街已是香港的金融中心及股票市場,這從1891年香港第一家證券交易所「香港股票經紀會」在這裏成立可見一斑。
以前的雪廠街是洋行的集中地,早期很多股票買賣由洋行大班經營,是以雪廠街上經常站滿替人買賣股票的經紀中介。
延伸閱讀:華資第一人|李嘉誠買和黃入主英資洋行 誰是背後最大推手?
列強向中國貸款建鐵路開礦 債券於香港發行
19世紀末的金融產品,除了一些大型企業如滙豐銀行、煤氣公司的股票,市面上還有一些證券產品,它們與當代中國歷史和發展息息相關。
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外債增加,一方面要支付戰爭賠款,另邊廂列強為了瓜分中國,向中國提供包括鐵路建設及煤礦項目等借款;一些牽涉中英借款的債券,乃由怡和洋行及滙豐銀行擔任中介促成,並在香港發行債券。由這些金融產品,可窺探當代中國經濟面貌。
二戰後,華人經紀增加,參與股票集資及買賣的華人愈來愈多,金融產品發展蓬勃,香港的股票交易所,亦由一間發展成為四間。
隨着1980年代香港聯合交易所成立,1986年四間交易所合併,遷至中環交易廣場,香港證券市場開始採用電腦輔助交易,正式步入新時代。
延伸閱讀:香港回歸25周年|千億打鱷 人幣中心 互聯互通 中央鞏固香港金融地位
1959年港英政府在昔日冰屋的地皮,興建中區政府合署西座,比鄰雪廠街的小山丘成為政府多個部門所在,變身「政府山」;2011年金鐘添馬艦新政府總部落成之前,這裏一直是行政立法的政治心臟,後來新總部落成搬遷,2015年才易名「律政中心」,成為律政司主要辦公室。
由冰屋到天星小輪碼頭,股票發源地到政治中心,一條小小的街道記錄了香港民生、交通、金融及政治的深刻變化,雪廠街的變遷儼如一部香港政經發展的簡史,值得大眾細味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