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傾城之戀》到《色,戒》 看淺水灣酒店歷史

撰文︰華思齊

  淺水灣酒店,打從1920年代建成就是浪漫的代名詞。水清沙幼的海灘,風光如畫的美景,充滿異國情調的歐式建築,成為張愛玲筆下《傾城之戀》白流蘇和范柳原的邂逅之地,令這片海灘更添浪漫。已故華懋集團主席龔如心當年新婚時,甚至曾把淺水灣的海沙寄給家人,分享她和丈夫王德輝在這片沙灘感受到的幸福。

  雖然淺水灣酒店已於1982年拆卸,改建成豪宅影灣園,但市民仍可從酒店保留下來的露台餐廳,感受張愛玲描繪、即使「一個大都市傾覆」也要成全的不朽浪漫。

淺水灣露台餐廳 拍過電影《色,戒》《傾城之戀》

  裝潢雅緻的淺水灣露台餐廳是香港旅遊打卡熱點,這裏不但環境食物一流,更因為拍攝過電影《色,戒》和《傾城之戀》等而聲名大噪。

  淺水灣露台餐廳原是淺水灣酒店一部分,由香港酒店有限公司興建,1920年落成。

由梁朝偉及湯唯主演的電影《色戒》,曾於淺水灣露台餐廳取景拍攝。電影於2007年威尼斯電影節中獲頒最高殊榮的「金獅獎」,這是導演李安第二次獲此殊榮。(網上圖片)
由梁朝偉及湯唯主演的電影《色,戒》,曾於淺水灣露台餐廳取景拍攝。電影於2007年威尼斯電影節中獲頒最高殊榮的「金獅獎」,這是導演李安第二次獲此殊榮。(網上圖片)

淺水灣乃高檔社交場合 配合酒店興建道路基建

  100年前,淺水灣酒店一帶是上流社會的社交及渡假勝地。在1930年代巴士開通前,來往淺水灣的車費非常昂貴,一般人難以負擔。

  昔日很多政要、商人或遊客,都愛來這片遠離煩囂的海邊酒店游泳、跳舞,聽着樂隊演奏吃午餐。

  回顧南區的發展歷史,與淺水灣酒店密不可分。如今黃泥涌峽到淺水灣的一段淺水灣道,正是100年前港英政府為配合淺水灣酒店興建而發展。

  延伸閱讀馬照跑 舞照跳! 由跑馬地看香港賽馬運動

如今黃泥涌峽到淺水灣的一段淺水灣道,正是100年前港英政府為配合淺水灣酒店興建而發展。(網上圖片)

淺水灣酒店 二戰成日軍醫院和療養中心

  淺水灣酒店建成後,附近一帶的地價,亦在這座知名的海邊酒店帶動下變得水漲船高;包括南洋富商「余仁生」藥行創辦人余東璇、猶太裔的嘉道理家族等,亦在淺水灣興建別墅,令淺水灣慢慢變成豪宅區。

  二戰期間,淺水灣酒店被日軍攻下,一度被徵用為醫院和療養中心,酒店內的平民被送到北角臨時集中營;而比鄰淺水灣酒店的余東璇別墅「余園」一帶,則淪為日軍處決英軍的刑場。

  不過相比這段殘酷的歷史,更多人記得的是張愛玲名作《傾城之戀》。

  延伸閱讀香港街道故事|北角七姊妹道7女投海都市傳說 見證泳棚到工商區變遷

淺水灣英文名是Repulse Bay,有指這個叫法由1840年代停泊此地的一艘英國軍艦HMS Repulse命名。(圖片來源:The Repulse Bay官網)
淺水灣英文名是Repulse Bay,有指這個叫法由1840年代停泊此地的一艘英國軍艦HMS Repulse命名。(圖片來源:The Repulse Bay官網)

張愛玲《傾城之戀》 男女主角邂逅於淺水灣酒店

  《傾城之戀》以香港淪陷為時代背景,講述在淺水灣酒店相遇的失婚婦人白流蘇與風流富家子范柳原,在戰火硝煙下譜出浪漫淒美的戀曲。

  動盪不安的歲月,愛情與現實的拉鋸,悲喜交雜的結局,為《傾城之戀》寫下永恆,也令淺水灣酒店成為經典。

  正如書中名句:「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

  延伸閱讀《第一爐香》:許鞍華三遇張愛玲 從女性視角講故事

1984年,導演許鞍華把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改編拍攝電影,由周潤發和繆騫人擔任男女主角。(網上圖片)
1984年,導演許鞍華把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改編拍攝電影,由周潤發和繆騫人擔任男女主角。(網上圖片)

淺水灣酒店結業 原址興建豪宅影灣園

  二戰之後,淺水灣重拾朝氣,淺水灣酒店再現繁華,招待過不少外國政要及荷李活影星,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作家海明威及主演《教父》的馬龍白蘭度等,亦曾經到訪淺水灣酒店。

  然而隨着地產市道拾級而上,淺水灣酒店縱受歡迎,亦難逃拆卸命運。

  1973年,淺水灣酒店率先把接近50年歷史的附屬大樓拆卸,騰出空間興建保華大廈;1982年,淺水灣酒店正式結業,原址興建豪宅影灣園,只保留部分建築經營露台餐廳。

淺水灣泳灘昔日海床上佈滿碎石,特別是颱風過後,沙石流失嚴重,經常有泳客被石頭割傷,故多年來進行過多次鋪沙工程,海灘面積亦因此擴大不少。圖片攝於1972年。(圖片來源:Getty)
淺水灣泳灘昔日海床上佈滿碎石,特別是颱風過後,沙石流失嚴重,經常有泳客被石頭割傷,故多年來進行過多次鋪沙工程,海灘面積亦因此擴大不少。圖片攝於1972年。(圖片來源:Getty)
圖片攝於1978年,氣溫高達32度的盛夏,淺水灣泳灘人頭湧湧。(圖片來源:Getty)
圖片攝於1978年,氣溫高達32度的盛夏,淺水灣泳灘人頭湧湧。(圖片來源:Getty)

35呎巨型天后觀音像 1970年代屹立淺水灣海灘

  而酒店外淺水灣沙灘的景貌,亦隨着1970年代巨型天后像、觀音像等民間中式神佛進駐,變得平民化、大眾化。

天后是民間的「海神」,高35呎的巨型天后像(右)及比鄰的觀音像,於1970年代由香港拯溺總會興建,目的希望拯溺員學習天后精神,保障泳客水上安全;另外該會認為特色的天后像,能促進淺水灣旅遊業。
天后是民間的「海神」,高35呎的巨型天后像(右)及比鄰的觀音像,於1970年代由香港拯溺總會興建,目的希望拯溺員學習天后精神,保障泳客水上安全;另外該會認為特色的天后像,能促進淺水灣旅遊業。(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雖然淺水灣酒店消失,淺水灣貴族化不再,但酒店留下的露台餐廳,依舊深受市民及遊客喜愛。

  如今只要花數百塊元,人人都可走進這座百年建築,歎着英式下午茶,看着南區海景,想像張愛玲筆下的白流蘇與范柳原,或是李安《色,戒》鏡頭下的易先生及王佳芝,細味大時代下的「傾城之戀」,到底是甚麼滋味。

淺水灣影灣園座落於淺水灣酒店的舊址,1989年建成,其波浪形的外牆及中空的設計,成為一大建築特色。(圖片來源:The Repulse Bay官網)
淺水灣影灣園座落於淺水灣酒店的舊址,1989年建成,其波浪形的外牆及中空的設計,成為一大建築特色。(圖片來源:The Repulse Bay官網)
露台餐廳「The Verandah」的舊式吊扇及盆栽棕櫚等裝飾,為高雅的餐館添上懷舊氣息,不少食客專程來這裏打卡。(圖片來源:The Repulse Bay官網)
露台餐廳「The Verandah」的舊式吊扇及盆栽棕櫚等裝飾,為高雅的餐館添上懷舊氣息,不少食客專程來這裏打卡。(圖片來源:The Repulse Bay官網)
2:25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重溫4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細味香港文化的集體回憶

重溫4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細味香港文化的集體回憶

2:37
香港天文台,打風,寒冬

回顧香港天文台140年 打風落雨酷熱急降溫全賴有你提示

2:49

香港街道故事|雪廠街真係有雪廠!做過第一代中環天星碼頭 見證香港政經變遷

https://www.ourchinastory.com/images/cover/hong-kong/2022/03/normal/當代中國-飛凡香港-驚蟄打小人踢走衰運慰藉心靈_x1.jpg

驚蟄打小人 踢走衰運慰藉心靈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香港街道故事|銅鑼灣鬧市曾有企鵝出巡?糖街有糖廠?東角何來角?

2:14

龍年|九龍何以命名?以界限街還是獅子山為界?九龍有新舊之分?

油麻地戲院

集體回憶|逾90年歷史油麻地戲院 曾首創一票全日睇「鹹片」 現活化成粵劇基地

香港夜繽紛|香港街道故事|有廟才有街? 廟街睇相、聽歌食煲仔飯 娛樂無窮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