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前引起全港熱話的中國文化展──金縷玉衣

撰文︰華思齊

  43年前(1978年)的4月,尖沙咀星光行人頭湧湧,他們目的只有一個:親眼一睹10年前在河北滿城漢墓(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中國文化國寶「金縷玉衣」。

兵馬俑踏燕飛馬 中國文化國寶登陸香港

  是次中國文化國寶展覽規模龐大,佔地3層,展出近百件來自中國14個省市、橫跨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至14世紀元朝的珍貴古物,包括西安秦陵兵馬俑及甘肅東漢墓的「踏燕飛馬」,市民反應熱烈,印象深刻。

港督麥理浩(右三)也有參觀展覽。
港督麥理浩(右三)也有參觀「金縷玉衣」的展出,一睹這項中國文化瑰寶的風采。(圖片來源:Getty)

全國開挖防空洞 掘出中國文化珍寶

  在文革時期,全國響應毛澤東提出「深挖洞、廣積糧」的號召,在各地進行大規模國防戰備工程,「金縷玉衣」以及其所在的滿城漢墓,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偶然被發掘。

  當時正值文革之初,全國考古工作幾乎停頓,不少專家受到派系鬥爭衝擊,加上古墓所在的保定地區武鬥嚴重,這個時候發現中國文化歷史文物,可謂危機重重。

  事實上,根據前綫工程兵憶述,發現古墓不久,消息已經走漏,數百名民眾一度舉着火把上山,聲言要下洞「破四舊」。

  幸而時任總理周恩來有先見之明,得悉河北發現滿城漢墓,立即囑咐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組員查探,同時寫了封信給當時北京軍區代司令員鄭維山和副政委陳先瑞,讓考古團隊在軍方保護和支持下,得以在那個特殊年代守護中國文化瑰寶。

天花的鏡子讓參觀者多角度細看金縷玉衣的全貌。
天花設置了一面鏡子,讓參觀者多角度細看富有中國文化色彩的金縷玉衣全貌。(圖片來源:Getty)

  看過中國文化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的讀者,對「中山靖王」這個名號一定不會陌生。

  作為劉備的祖先,靖王劉勝是漢景帝的庶子,亦即是漢武帝的哥哥、西漢中山國的諸候王。漢代實行的20等爵制,諸候王屬最高一級,僅次於皇帝,而古墓中發現的金鏤玉衣,更證劉勝地位尊貴。

  有關「玉衣」的典故,最早可追索至《漢書》,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的殮葬服飾,分為金縷、銀縷、銅縷三級。

  劉勝墓中發現的是最華貴的金縷玉衣,長1.88米,由1.1公斤的金絲將2,498塊玉片聯製,其妻竇綰的玉衣較短小,長1.72米,使用了2,160塊玉片,兩者均由頭部、上衣、手套、褲筒和鞋5部分組成,每一部件都可彼此分離。

  此前,中國只出土過一些玉衣片,劉勝墓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把史書記載的金縷玉衣完整呈現,於中國文化史上意義非凡。

是次國寶展覽規模龐大,佔地3層,展出近百件來自中國14個省市、橫跨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至14世紀元朝的珍貴古物。
是次中國文化國寶展覽規模龐大,佔地3層,除了金縷玉衣,展出近百件來自中國14個省市、橫跨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至14世紀元朝的珍貴古物。(圖片來源:Getty)

巡迴外國展出 擔任中國文化宣傳大使

  1973年,金縷玉衣以中國文化大使的身份,被帶到法國巴黎展出,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次把國內文物帶到外地展覽。

  改革開放後,國家對中國文化文物保育愈趨重視。

  1988年,滿城漢墓在國務院批准下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3年修復對外開放。劉勝的金縷玉衣常年保存於河北省博物館展出,成為鎮館之寶;其妻竇綰的玉衣則與其他文物走出門國,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張「金色名片」,向世界展現中國改革開放後的深刻變化。

  延伸閱讀:「再造」莫高窟 保育大漠中的中國文化  

滿城漢墓的金縷玉衣至今已是出國次數最多的「民族服裝」。圖為1973年加拿大。
滿城漢墓的金縷玉衣至今已是出國次數最多的中國文化「民族服裝」。圖為1973年加拿大。(圖片來源:Getty)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紅館香港演唱會地標誰能代替你地位

紅館:香港演唱會地標 地位無可代替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回顧香港「1997」的來由

回顧香港歷史「1997」的來由

香港茶餐廳|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飲食文化

2:08

香港科學館30周年 曾展出神舟七號返回艙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建築女王」扎哈‧哈迪德香港情緣 設計山頂俱樂部 奪生涯首個國際獎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原是鯉魚門炮台 改名「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是回歸初心?

2:36

香港回憶鬼節篇|調景嶺因誰自殺變「吊頸嶺」?陰澳改名多得迪士尼?

3:06

香港回憶鬼節篇|赤柱美利樓是猛鬼辦公室?政府公帑驅鬼 法師超渡

3:23
(左上)《十二傳說》UFO事件的劇照、(左下)昔日的華富邨、(右)2014年華富邨

香港都市傳說|華富邨曾是亂葬崗?瀑布灣意外多?邨民目擊UFO?

(左)1926年從拔萃男書院遠眺九龍塘「花園城市」。(右)2023年的九龍塘「花園城市」。

九龍塘為何能保持低密度發展?這片天價洋房區 昔日曾淪「爛尾樓」?

1960年代太古針對不同受眾在報章刊登了各式各樣的廣告,構圖精美,訊息簡潔,吸引眼球。

香港街道故事|太古糖廠街 銅鑼灣糖街 兩大洋行之爭?北角差點有糖廠?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