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前引起全港热话的中国文化展──金缕玉衣

撰文︰华思齐

  43年前(1978年)的4月,尖沙咀星光行人头涌涌,他们目的只有一个:亲眼一睹10年前在河北满城汉墓(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中国文化国宝“金缕玉衣”。

兵马俑踏燕飞马 中国文化国宝登陆香港

  是次中国文化国宝展览规模庞大,占地3层,展出近百件来自中国14个省市、横跨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至14世纪元朝的珍贵古物,包括西安秦陵兵马俑及甘肃东汉墓的“踏燕飞马”,市民反应热烈,印象深刻。

港督麦理浩(右三)也有参观展览。
港督麦理浩(右三)也有参观“金缕玉衣”的展出,一睹这项中国文化瑰宝的风采。(图片来源:Getty)

全国开挖防空洞 掘出中国文化珍宝

  在文革时期,全国响应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在各地进行大规模国防战备工程,“金缕玉衣”以及其所在的满城汉墓,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偶然被发掘。

  当时正值文革之初,全国考古工作几乎停顿,不少专家受到派系斗争冲击,加上古墓所在的保定地区武斗严重,这个时候发现中国文化历史文物,可谓危机重重。

  事实上,根据前线工程兵忆述,发现古墓不久,消息已经走漏,数百名民众一度举着火把上山,声言要下洞“破四旧”。

  幸而时任总理周恩来有先见之明,得悉河北发现满城汉墓,立即嘱咐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组员查探,同时写了封信给当时北京军区代司令员郑维山和副政委陈先瑞,让考古团队在军方保护和支持下,得以在那个特殊年代守护中国文化瑰宝。

天花的镜子让参观者多角度细看金缕玉衣的全貌。
天花设置了一面镜子,让参观者多角度细看富有中国文化色彩的金缕玉衣全貌。(图片来源:Getty)

  看过中国文化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的读者,对“中山靖王”这个名号一定不会陌生。

  作为刘备的祖先,靖王刘胜是汉景帝的庶子,亦即是汉武帝的哥哥、西汉中山国的诸候王。汉代实行的20等爵制,诸候王属最高一级,仅次于皇帝,而古墓中发现的金镂玉衣,更证刘胜地位尊贵。

  有关“玉衣”的典故,最早可追索至《汉书》,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的殓葬服饰,分为金缕、银缕、铜缕三级。

  刘胜墓中发现的是最华贵的金缕玉衣,长1.88米,由1.1公斤的金丝将2,498块玉片联制,其妻窦绾的玉衣较短小,长1.72米,使用了2,160块玉片,两者均由头部、上衣、手套、裤筒和鞋5部分组成,每一部件都可彼此分离。

  此前,中国只出土过一些玉衣片,刘胜墓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把史书记载的金缕玉衣完整呈现,于中国文化史上意义非凡。

是次国宝展览规模庞大,占地3层,展出近百件来自中国14个省市、横跨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至14世纪元朝的珍贵古物。
是次中国文化国宝展览规模庞大,占地3层,除了金缕玉衣,展出近百件来自中国14个省市、横跨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至14世纪元朝的珍贵古物。(图片来源:Getty)

巡回外国展出 担任中国文化宣传大使

  1973年,金缕玉衣以中国文化大使的身份,被带到法国巴黎展出,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把国内文物带到外地展览。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中国文化文物保育愈趋重视。

  1988年,满城汉墓在国务院批准下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3年修复对外开放。刘胜的金缕玉衣常年保存于河北省博物馆展出,成为镇馆之宝;其妻窦绾的玉衣则与其他文物走出门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金色名片”,向世界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深刻变化。

  延伸阅读:“再造”莫高窟 保育大漠中的中国文化  

满城汉墓的金缕玉衣至今已是出国次数最多的“民族服装”。图为1973年加拿大。
满城汉墓的金缕玉衣至今已是出国次数最多的中国文化“民族服装”。图为1973年加拿大。(图片来源:Getty)

重阳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来自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提及了古代中国重阳节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植物,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阳节时,会将茱萸插在家门前及戴在头上,根据晋代周处《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重阳这一天,民间流行茱萸插头上,以御初寒消灾避难、预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风俗志《岁华纪丽卷第三》也记载了重阳节时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龄、萸系臂”的风俗。

  为何重阳...

当代中国-飞凡香港-红馆香港演唱会地标谁能代替你地位

红馆:香港演唱会地标 地位无可代替

当代中国-飞凡香港-回顾香港“1997”的来由

回顾香港历史“1997”的来由

香港茶餐厅|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饮食文化

2:08

香港科学馆30周年 曾展出神舟七号返回舱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建筑女王”扎哈‧哈迪德香港情缘 设计山顶俱乐部 夺生涯首个国际奖

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

香港海防博物馆原是鲤鱼门炮台 改名“抗战及海防博物馆”是回归初心?

香港回忆鬼节篇|调景岭因谁自杀变“吊颈岭”?阴澳改名多得迪士尼?

(左)1926年从拔萃男书院远眺九龙塘「花园城市」。 (右)2023年的九龙塘「花园城市」。

九龙塘为何能保持低密度发展?这片天价洋房区 昔日曾沦“烂尾楼”?

1960年代太古针对不同受众在报章刊登了各式各样的广告,构图精美,讯息简洁,吸引眼球。

香港街道故事|太古糖厂街 铜锣湾糖街 两大洋行之争?北角差点有糖厂?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