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7/04/2021
「搭棚」建築技術在香港隨處可見,但大家又知不知道,這項技術原來與香港文化及歷史發展息息相關?
竹子搭棚功能多 陪伴香港文化起飛
搭棚是以竹子搭建棚架的建築技術,亦是香港文化之一。搭棚師傅會按建築進度和需要搭建不同類型的竹棚,並用尼龍篾綑綁固定竹枝,從而達到作為工作台、阻擋灰塵、保護公眾免受建築物料、高空角物影響等功能。
其實,以竹搭棚建築技術源自廣東,但卻是從香港開始揚威海外,並逐漸成為香港文化。60、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因應建築發展,一個個結構分明、井然有序的施工竹棚陸續出現,慢慢成為具代表性的香港文化風景。
3個原因搭棚首選竹子 形成香港文化
選用竹子搭棚主要有3個原因——便宜、快捷、方便。首先,搭棚使用竹子比使用金屬便宜得多。竹子是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而且可以循環再用,比起用鋁合金條或鋼管搭建的棚架,成本要便宜數倍甚至數十倍不等,所以香港建築商通常都會選用竹子搭棚,久而久之,竹棚亦成為香港文化。
其次,竹子搭棚非常快捷。竹子富有彈性、堅韌無比,卻有着相當高的可塑性搭棚師傅可按需要在現場快速切割及組裝成不同形狀,因地制宜,無需像金屬搭棚般要事前做足量度、組裝等準備功夫。
第三個原因是,竹子搭棚比金屬搭棚更方便攀爬。竹枝比鋼條粗,建築工人可以腳踏的積更大,加上金屬棚架在雨天時會變得十分滑腳,因此對一眾建築工人來說,竹棚更容易攀爬,亦更安全。而且以力學角度來說,彈性較大的竹棚在倒塌時所造成的危害亦相對較低。
竹子搭棚作為香港文化揚威海外
直至今時今日,小至「招牌竹棚架」或維修外牆用的「懸空棚」,大至能夠覆蓋樓高數10層的大廈的「雙層竹棚」,依然在香港廣泛應用,搭棚已成為香港文化。
相比起外國主流使用的金屬棚架,香港的竹棚架擁有一定的優勢,外國人見搭棚如此鬼斧神工,都希望引進,但外國人卻因為缺乏經驗老到的搭棚師傅而無法「複製」這項技術。有指英國曾經聘請香港搭棚工人到英國工作,令搭棚作為香港文化成為一時佳話。
美國攝影師Peter Steinhauer曾經推出專門紀錄香港建築棚架的攝影集《Cocoons 繭》,影集的命名象徵建築物從興建到落成、從殘舊到翻新後,蛻變成美麗蝴蝶。不知道這個滿載詩意的比喻傳到一眾香港搭棚師傅耳中,會否讓他們更加為自己的工作感驕傲自豪?
延伸閱讀:舊時香港文化教子必備藤條、雞毛掃 你「嘗」過哪一種?
搭棚香港文化面臨後繼無人
竹子彎而不折,折而不斷的特質,套用在建築香港摩天大廈時所用到的搭棚,彷彿在見證香港發展的同時,亦訴說著香港人的堅毅精神。然而,搭棚工作始終危險又辛苦,導致近年很少新人願意入行學搭棚,令香港文化之一的搭棚技術面臨後繼無人的危機,「批盪搭棚」、「招牌搭棚」、「懸空搭棚」等,恐怕很快再無立足之地。到底搭棚會否慢慢絕迹,成為香港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