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7/04/2021
“搭棚”建筑技术在香港随处可见,但大家又知不知道,这项技术原来与香港文化及历史发展息息相关?
竹子搭棚功能多 陪伴香港文化腾飞
搭棚是以竹子搭建棚架的建筑技术,亦是香港文化之一。搭棚师傅会按建筑进度和需要搭建不同类型的竹棚,并用尼龙篾綑绑固定竹枝,从而达到作为工作台、阻挡灰尘、保护公众免受建筑物料、高空角物影响等功能。
其实,以竹搭棚建筑技术源自广东,但却是从香港开始扬威海外,并逐渐成为香港文化。60、7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因应建筑发展,一个个结构分明、井然有序的施工竹棚陆续出现,慢慢成为具代表性的香港文化风景。
3个原因搭棚首选竹子 形成香港文化
选用竹子搭棚主要有3个原因——便宜、快捷、方便。首先,搭棚使用竹子比使用金属便宜得多。竹子是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而且可以循环再用,比起用铝合金条或钢管搭建的棚架,成本要便宜数倍甚至数十倍不等,所以香港建筑商通常都会选用竹子搭棚,久而久之,竹棚亦成为香港文化。
其次,竹子搭棚非常快捷。竹子富有弹性、坚韧无比,却有着相当高的可塑性搭棚师傅可按需要在现场快速切割及组装成不同形状,因地制宜,无需像金属搭棚般要事前做足量度、组装等准备功夫。
第三个原因是,竹子搭棚比金属搭棚更方便攀爬。竹枝比钢条粗,建筑工人可以脚踏的积更大,加上金属棚架在雨天时会变得十分滑脚,因此对一众建筑工人来说,竹棚更容易攀爬,亦更安全。而且以力学角度来说,弹性较大的竹棚在倒塌时所造成的危害亦相对较低。
竹子搭棚作为香港文化扬威海外
直至今时今日,小至“招牌竹棚架”或维修外墙用的“悬空棚”,大至能够覆盖楼高数10层的大厦的“双层竹棚”,依然在香港广泛应用,搭棚已成为香港文化。
相比起外国主流使用的金属棚架,香港的竹棚架拥有一定的优势,外国人见搭棚如此鬼斧神工,都希望引进,但外国人却因为缺乏经验老到的搭棚师傅而无法“复制”这项技术。有指英国曾经聘请香港搭棚工人到英国工作,令搭棚作为香港文化成为一时佳话。
美国摄影师Peter Steinhauer曾经推出专门纪录香港建筑棚架的摄影集《Cocoons 茧》,影集的命名象征建筑物从兴建到落成、从残旧到翻新后,蜕变成美丽蝴蝶。不知道这个满载诗意的比喻传到一众香港搭棚师傅耳中,会否让他们更加为自己的工作感骄傲自豪?
延伸阅读:旧时香港文化教子必备藤条、鸡毛扫 你“尝”过哪一种?
搭棚香港文化面临后继无人
竹子弯而不折,折而不断的特质,套用在建筑香港摩天大厦时所用到的搭棚,仿佛在见证香港发展的同时,亦诉说著香港人的坚毅精神。然而,搭棚工作始终危险又辛苦,导致近年很少新人愿意入行学搭棚,令香港文化之一的搭棚技术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批荡搭棚”、“招牌搭棚”、“悬空搭棚”等,恐怕很快再无立足之地。到底搭棚会否慢慢绝迹,成为香港文化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