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2/02/2021
編輯︰郭曉陽
早前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清拆工程期間,意外發現處於地底的、有百年歷史的羅馬式食水減壓缸。水務署其後確認,該食水減壓缸是在1904年落成,由於歷史悠久,被清拆的安排引起大眾的關注。團結香港基金今日舉辦「團結卓爾論壇」網上論壇,請來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丁新豹擔任嘉賓主持,以及古物咨詢委員會的主席蘇彰德、港大建築保育副教授李浩然、港大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築系客席教授馬冠堯及香港科學館前總館長葉賜權,分享對古物保育的觀點。
位於深水埗主教山的配水庫及食水減壓缸,部分地面上蓋被鑿開後,裏面具有歷史價值的羅馬式石柱及紅磚建成的園拱柱,其容量有約1.2萬立方米,相當於4.8標準游泳池。古物咨詢委員會的主席蘇彰德在論壇上分享,古物咨詢委員會非常重視古物保育,包括按照6大準則及15個分項來評定建築的歷史建築評級。
論壇上,蘇主席更分享多張主教山的食水減壓缸現況的圖片,可見其內裏的建築非常宏偉,並具有歐洲建築特色,多張相片更展現出該建築值得保育之處。




除了主教山的配水庫之外,蘇主席還提供了本港多個不同特色的配水庫,讓大眾認識本港的建築歷史。



多位專家學者及教授都同意本港不同的配水庫都值得進行保育,而且應該與地區特色連上關係,同時需要建設一系列的建築配套,讓大眾在參觀之餘,可以認識歷史,並感受香港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