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文化篇|傳統文化怎樣「活」起來?

編輯︰聞華

  2021年,國家制定「十四五」規劃,為中國未來五年(2021-2025年)定明了前進方向,描繪出發展藍圖。 

  「十四五」不僅為經濟發展、創新科技等重點範疇謀篇布局,同時圍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亦有不少著墨。「十四五」系列主題文章文化篇,就透過數據和實例來進行解讀。 

  本文為文化篇的第二篇文章,主要聚焦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發展。

 

十四五文化篇|甚麼是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的概念,源於18、19世紀發生社會巨變的歐洲,最開始是指歷史遺留下來的、能夠展示輝煌過往的物質載體,例如遺址、建築、壁畫、藝術品等等;後來拓展至「非物質」範疇,包括表演藝術、節慶儀式、傳統技藝等等。

十四五文化-福州世界遺產大會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於2021年在福建福州舉行,「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作為中國當屆唯一的文化遺產申報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截至2023年9月,中國共有57項世界遺產。(圖片來源:Getty)

      文化遺產對每一個國家或民族來說,都是無可替代、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維繫着民族的精神血脈。怎樣保護和利用文化遺產,讓傳統文化「活」起來、傳下去,融入現代社會發展和文明建設,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

十四五文化篇|「數字故宮」的啟示

      北京故宮,是中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亦是博物館界的「超級網紅」,被視為傳統文化「活」起來的典範。

十四五文化-故宮直播
北京故宮博物院,近年將數碼科技融入傳統文化傳播,2020年因疫情閉館期間,開啟網絡直播,令網友身在家中,亦可暢遊故宮。(圖片來源:Getty)

      故宮博物院自2001年啟動數字故宮建設,將3D掃描、AR、VR、AI等最新科技融入文化遺產保護,目前「數字文物庫」藏品已超過10萬件(套),網站、APP訪問量超過10億次,早在2017年的文創年收入已突破15億元人民幣。

十四五文化-故宮APP
目前「故宮出品」系列APP共有10款,截至2020年11月,當中最受歡迎的「每日故宮」和「故宮展覽」APP總計訪問量超過8億次。(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故宮與高校、科企聯合推動的項目「大型綜合性博物館數字孿生關鍵技術研究與服務示範」,已成功申報為「十四五」規劃重點研發項目。

十四五文化篇|推動傳統文化「兩創」建設

      中國近年愈來愈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十四五」規劃中提到,要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包括構建傳承發展體系、加強文物保育利用、建設國家文化公園,以及完善非遺保護傳承體系等4大重點。

十四五文化-圖表1
(當代中國製圖)

      此後出台的《「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等文件,對此作了更詳細的闡釋。

十四五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現有23個重點項目。(當代中國製圖)

      中國自2019年起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現有23個重點項目,主要在記憶、傳承、創新、傳播四個方面「用心機」,包括典籍出版、文化溯源、運用科技力量提高傳承水平等工作;計劃到2025年時,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延續中華文脈。

十四五文化-考古中國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當代中國製圖)

      在文物保育利用方面,繼續實施中華文明探源、「考古中國」工程等,加強文物科技創新,計劃到2025年時,文物科技研發投入年均增長率達到10%,文物科研人員超過4.1萬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增加到30處。

十四五文化-文物目標
當代中國製圖

十四五文化篇|建設國家文化公園

      中國於2017年首次提出建設國家文化公園,集保護、傳承、教育、旅遊、科研等功能於一體。

十四五文化-大運河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3個部分,各省市正在建設中。圖為浙江揚州大運河博物館。(圖片來源:Getty)

      「十四五」規劃中提到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預期到2025年,基本完成這一批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標誌,令相關重要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利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是「非遺」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現有世界級非遺43項,國家級非遺1,557項。

十四五文化篇-非遺進校園
內地「非遺進校園」活動遍地開花,江西吉安的長塘鎮中心小學,近年每周都會開設剪紙課,每年舉辦一場剪紙藝術節,圖為學生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十四五」規劃提出完善非遺「數據庫」,建設30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推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延伸閱讀:甚麼是「十四五規劃」?

      延伸閱讀:十四五文化篇|「中文熱」席捲全球?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90秒看中國

1:40
團結香港基金呈獻節目《物暢其流》

香港智慧物流新篇章 盡在《物暢其流》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國策通識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改革開放

深圳巴士站

深圳特區45年|巴士服務如何從無到有?香港經驗助公共交通發展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盤點「曲線女王」扎哈‧哈迪德 香港科幻大樓|名建築師在香港

天安門城樓是現代建築?1970年重建的!

建築大師傑作 廣東博物館的現代美學|灣區自由行建築篇

1:57

香港故宮|方形大鼎延續中軸線概念 與北京故宮遙相呼應

3:28

香港高樓數目冠全球|它們都做過香港之巔!盤點半世紀最高建築

1:34

型格建築|上海再添世界級建築 上海中心大廈刷新中國高度

上海天文館|建築設計有乾坤 玩轉天人合一概念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一瓶果醬 定義更好的自己

2009年6月13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兵馬俑

兵馬俑1號坑進行第3次發掘

冷僻字系列|兲

  在網絡上看到「兲」這個字,驟眼看來,就像是罵人「王八蛋」之類的粗話,這是真的嗎?

  大多數人一看到此字,由於不懂唸,也不確定其解釋,也許會直接想到「王八」二字,就是罵人的粗話。

  事實上,「兲」這個字是「天」字的古體字,此字收錄於《康熙字典》正文 · 字集下,部首為八部,《改併四聲篇海 · 八部》引《併了部頭》:「兲,古文天字」,與「天」字同,有「天朝」、「天子」之意。

  有趣...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