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棒!少年》 感受困境少年如何重拾熱血和夢想

編輯︰言嘉庸
撰文︰謝小明

  相比足球、籃球、乒乓球等運動,相信大多數內地與香港民眾都對棒球較為陌生。內地紀錄電影《棒!少年》,罕見以棒球作為題材,講述關於困境少年成長和希望的故事,不但獲得無數好評,更被評為「比劇情片還像劇情片的紀錄片」。到底《棒!少年》如何贏得如此高的口碑呢?

《棒!少年》 :困境少年逆風揮棒 真實人生改編

棒球紀錄片《棒!少年》-最佳紀錄片
紀錄電影《棒!少年》獲得無數好評,在電影評論網站豆瓣網評分獲得8.5分(10分滿分),也在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上斬獲「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圖片來源:官方海報)

  棒球在內地一直被視為中產運動,但片中的「強棒天使隊」隊員全部都是孤兒、留守兒童、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殘疾人子女等困境少年,他們被選進北京市郊的愛心棒球基地,接受前奧運國手孫嶺峰、70歲傳奇教練「師爺」張錦新的訓練,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

  2018年「強棒天使隊」被獲邀到美國參加國際青少年棒球賽事,而他們的故事亦被導演許慧晶拍成電影《棒!少年》,並於2020年12月搬上大銀幕。

《棒!少年》-公益棒球隊-孫嶺峰
《棒!少年》的拍攝對象「強棒天使隊」,是一支由全國各地困境少年組成的公益棒球隊。(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乍看片名,可能會以為《棒!少年》是一部講述孩子們刻苦訓練,由弱變強,最終成功奪冠的經典熱血片。然而,電影沒有渲染奪冠的段落,就連片中其中一個高潮位,也是講述孩子們遠赴美國參加比賽卻慘敗收場。

  電影採用紀實的拍攝手法,從多角度敘述一群曾被「放棄」的少年,希望通過努力學習棒球改變命運的真人真事。攝製組在棒球基地跟着孩子們拍攝,捕捉他們生活與棒球訓練的日常,看着這群少年如何重新拾回久違的熱血和夢想。

《棒!少年》張錦新
在電影《棒!少年》中,70歲的張錦新(左)是中國棒球隊的傳奇老教練,基地的孩子們親切地稱他為「師爺」,因為中國棒球隊一半以上的球員都是「師爺」栽培出來的。(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延伸閱讀:B站美食紀錄片集合:遊遍大江南北 吃盡一日4餐

《棒!少年》 :訓練中磨合成長 棒球少年們的苦樂人生

  《棒!少年》集中講述兩個孩子的故事,橫行霸道的馬虎與敏感細膩的梁正雙,這兩個性格截然相反的孩子,卻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

《棒!少年》-棒球少年
棒球是這群少年叫板命運的武器,猶如每個投出的球都是人生賽場上選擇,揮出的每一棒都在擊打命運,《棒!少年》的電影宣傳標語「叫板命運」正是這群少年心聲的迴響。(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在馬虎三個月大時,母親便離家出走,父親在外謀生,自小跟着奶奶長大。雖然剛進棒球基地時的馬虎是個問題少年,吃飯插隊,不愛守隊規,上課喜歡搗亂,一言不合便跟隊員吵架,甚至大打出手,但他的背景卻令人心生憐憫。而性格安靜沉默的梁正雙(小雙),其身世同樣讓人心痛。小雙剛出生後,媽媽跑了,爸爸也不在人世,雙胞胎哥哥更被賣走,而他則由二伯撫養。

  小雙和馬虎二人性格一動一靜,一起在基地生活、訓練,自然產生很多交集,影片亦用了很大篇幅去講述小隊員間磨合成長的點滴。

  從鏡頭下看到兩個男主角的歡笑與淚水、矛盾與和解,恍如參透出棒球少年們真實的苦樂人生。經過長期的相處,小雙和馬虎兩人慢慢冰釋前謙,在美國參賽時,負傷比賽的小雙因關鍵的失誤輸掉比賽,賽後泣不成聲,馬虎馬上捧着漢堡薯條去安慰他,但小雙十分自責,覺得自己辜負了所有幫助他的人。

《棒!少年》-馬虎-小雙
訓練了一段時間,孩子們終於可以去美國參賽。由於馬虎(右)等隊員超齡,肩膊受傷的小雙(左)成為球隊主力,最終輸掉比賽後,小雙崩潰大哭,馬虎拿着漢堡薯條去安慰他。(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那一幕雖然傷感,但同時也為他們終於變成互相支持的隊友而感動。《棒!少年》讓我們看到小隊員們最真實的成長歷程,也深深感受到棒球帶給他們叫板命運的力量。

《棒!少年》 :多視角敘事記錄 以真誠勇氣打動人心

  《棒!少年》從多視角的方式敘述棒球隊孩子們背後的生活,從而窺探出社會現實與成長環境所帶來的殘酷,引導觀眾對小雙和馬虎出生的複雜環境、對愛心基地運營方式,以及生存處境與人生選擇的思考。

  與此同時,電影所傳達的訊息並非只是運動場上的熱血澎湃,也不是要突出這群失學、邊緣孩子們的苦況,而是讓大家真正見識到一群棒球少年,在艱苦的困境中逆流而上的勇氣,這也是《棒!少年》深深打動觀眾的原因。

《棒!少年》-愛心基地
電影《棒!少年》中提到愛心基地即將被清拆,雖然教練和隊員們都忍不住落下男兒淚,但教練們也不忘藉此機會教育隊員,帶領整支隊伍整整齊齊走到場地進行再見敬禮,才撤離這個昔日的大家庭。(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延伸閱讀:紀錄片《超級工程》系列 見證中國10年科技成就

  延伸閱讀:《蔚藍之境》紀錄片:展示中國海洋生態 鏡頭之美不遜BBC

相關標籤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百味中國

藕粉

哪吒2|重塑哪吒肉身為何用藕粉?哪裏的藕粉最好吃?

旅遊風物

湖南張家界

香港直飛張家界 夏日必訪的避暑山水天堂|漫遊城市

影視時尚

2025上半年必睇4部口碑內地劇 情感 權謀 懸疑百花齊放

編輯推薦
Labubu龍家昇

潮流新寵Labubu之父 香港藝術家龍家昇中西合璧無限創新

沈靖韜

港產鋼琴家|沈靖韜國際大賽奪冠創歷史 「鋼琴神童」怎樣煉成?

朱芸編

哪吒2|動畫電影也是音樂盛典 原來香港音樂人有份打造?

黑暗之中唱出真我 香港視障女高音膺「感動中國」人物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香港故宮|港產設計師嚴迅奇 讓古今東西隔空對話

拍拉美吳德川

港產ChatGPT人材 拍拉美吳德川如何令「冇價值」變成功?

1:40
團結香港基金呈獻節目《物暢其流》

香港智慧物流新篇章 盡在《物暢其流》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必先擺脫外國資本控制

2001年6月23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男高音

世界三大男高音放歌紫禁城

冷僻字系列|又双叒叕

   一些重複又重複的事情,網絡上的說法是「又双叒叕」,是怎麼來的呢?

   「又双叒叕」,讀音為「又、雙、若、絕」。

   「又和雙」比較易理解,意思是重覆和一對。

  「叒」(音:若)原是古代神話中的樹木名稱。 《說文解字·叒部》:「叒,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榑桑,叒木也。」

  「叕」(音:絕),聯、綴的意思。《說文》:「叕,綴聯也。象形。凡叕之屬皆从叕。」

   「又双叒叕...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