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棒!少年》 感受困境少年如何重拾熱血和夢想

編輯︰言嘉庸
撰文︰謝小明

  相比足球、籃球、乒乓球等運動,相信大多數內地與香港民眾都對棒球較為陌生。內地紀錄電影《棒!少年》,罕見以棒球作為題材,講述關於困境少年成長和希望的故事,不但獲得無數好評,更被評為「比劇情片還像劇情片的紀錄片」。到底《棒!少年》如何贏得如此高的口碑呢?

《棒!少年》 :困境少年逆風揮棒 真實人生改編

棒球紀錄片《棒!少年》-最佳紀錄片
紀錄電影《棒!少年》獲得無數好評,在電影評論網站豆瓣網評分獲得8.5分(10分滿分),也在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上斬獲「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圖片來源:官方海報)

  棒球在內地一直被視為中產運動,但片中的「強棒天使隊」隊員全部都是孤兒、留守兒童、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殘疾人子女等困境少年,他們被選進北京市郊的愛心棒球基地,接受前奧運國手孫嶺峰、70歲傳奇教練「師爺」張錦新的訓練,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

  2018年「強棒天使隊」被獲邀到美國參加國際青少年棒球賽事,而他們的故事亦被導演許慧晶拍成電影《棒!少年》,並於2020年12月搬上大銀幕。

《棒!少年》-公益棒球隊-孫嶺峰
《棒!少年》的拍攝對象「強棒天使隊」,是一支由全國各地困境少年組成的公益棒球隊。(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乍看片名,可能會以為《棒!少年》是一部講述孩子們刻苦訓練,由弱變強,最終成功奪冠的經典熱血片。然而,電影沒有渲染奪冠的段落,就連片中其中一個高潮位,也是講述孩子們遠赴美國參加比賽卻慘敗收場。

  電影採用紀實的拍攝手法,從多角度敘述一群曾被「放棄」的少年,希望通過努力學習棒球改變命運的真人真事。攝製組在棒球基地跟着孩子們拍攝,捕捉他們生活與棒球訓練的日常,看着這群少年如何重新拾回久違的熱血和夢想。

《棒!少年》張錦新
在電影《棒!少年》中,70歲的張錦新(左)是中國棒球隊的傳奇老教練,基地的孩子們親切地稱他為「師爺」,因為中國棒球隊一半以上的球員都是「師爺」栽培出來的。(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延伸閱讀:B站美食紀錄片集合:遊遍大江南北 吃盡一日4餐

《棒!少年》 :訓練中磨合成長 棒球少年們的苦樂人生

  《棒!少年》集中講述兩個孩子的故事,橫行霸道的馬虎與敏感細膩的梁正雙,這兩個性格截然相反的孩子,卻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

《棒!少年》-棒球少年
棒球是這群少年叫板命運的武器,猶如每個投出的球都是人生賽場上選擇,揮出的每一棒都在擊打命運,《棒!少年》的電影宣傳標語「叫板命運」正是這群少年心聲的迴響。(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在馬虎三個月大時,母親便離家出走,父親在外謀生,自小跟着奶奶長大。雖然剛進棒球基地時的馬虎是個問題少年,吃飯插隊,不愛守隊規,上課喜歡搗亂,一言不合便跟隊員吵架,甚至大打出手,但他的背景卻令人心生憐憫。而性格安靜沉默的梁正雙(小雙),其身世同樣讓人心痛。小雙剛出生後,媽媽跑了,爸爸也不在人世,雙胞胎哥哥更被賣走,而他則由二伯撫養。

  小雙和馬虎二人性格一動一靜,一起在基地生活、訓練,自然產生很多交集,影片亦用了很大篇幅去講述小隊員間磨合成長的點滴。

  從鏡頭下看到兩個男主角的歡笑與淚水、矛盾與和解,恍如參透出棒球少年們真實的苦樂人生。經過長期的相處,小雙和馬虎兩人慢慢冰釋前謙,在美國參賽時,負傷比賽的小雙因關鍵的失誤輸掉比賽,賽後泣不成聲,馬虎馬上捧着漢堡薯條去安慰他,但小雙十分自責,覺得自己辜負了所有幫助他的人。

《棒!少年》-馬虎-小雙
訓練了一段時間,孩子們終於可以去美國參賽。由於馬虎(右)等隊員超齡,肩膊受傷的小雙(左)成為球隊主力,最終輸掉比賽後,小雙崩潰大哭,馬虎拿着漢堡薯條去安慰他。(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那一幕雖然傷感,但同時也為他們終於變成互相支持的隊友而感動。《棒!少年》讓我們看到小隊員們最真實的成長歷程,也深深感受到棒球帶給他們叫板命運的力量。

《棒!少年》 :多視角敘事記錄 以真誠勇氣打動人心

  《棒!少年》從多視角的方式敘述棒球隊孩子們背後的生活,從而窺探出社會現實與成長環境所帶來的殘酷,引導觀眾對小雙和馬虎出生的複雜環境、對愛心基地運營方式,以及生存處境與人生選擇的思考。

  與此同時,電影所傳達的訊息並非只是運動場上的熱血澎湃,也不是要突出這群失學、邊緣孩子們的苦況,而是讓大家真正見識到一群棒球少年,在艱苦的困境中逆流而上的勇氣,這也是《棒!少年》深深打動觀眾的原因。

《棒!少年》-愛心基地
電影《棒!少年》中提到愛心基地即將被清拆,雖然教練和隊員們都忍不住落下男兒淚,但教練們也不忘藉此機會教育隊員,帶領整支隊伍整整齊齊走到場地進行再見敬禮,才撤離這個昔日的大家庭。(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延伸閱讀:紀錄片《超級工程》系列 見證中國10年科技成就

  延伸閱讀:《蔚藍之境》紀錄片:展示中國海洋生態 鏡頭之美不遜BBC

滿江紅-張藝謀-易烊千璽-沈騰

張藝謀懸疑喜劇《滿江紅》 鎖定中國影史最賣座古裝片

盛夏未來-吳磊-張子楓-陳正道

青春片《盛夏未來》:勇敢奔赴未來的正能量

新年片單|4套經典賀歲片百看不厭 港式幽默伴你度歲

楊紫瓊金球獎影后

楊紫瓊一擊即中金球獎封后 天馬行空《奇異女俠玩救宇宙》叫好叫座

相關標籤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百味中國

深圳南山美食

北上消費|盤點深圳南山必打卡餐廳 這間「排隊王」你試過未?

旅遊風物

河西走廊人文景觀

沿河西走廊看風景|4個必去人文景觀 跨越時空探尋千年印記

影視時尚

金手指|20年後再交手!華仔偉仔鬥戲經典作品盤點

編輯推薦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會員活動

中國航天|停留太空時間最長中國人 王亞平和世界紀錄還差多遠?

神七任務曾遇險 劉伯明:回不去也要讓國旗在太空飄揚

張陸 曾夢想當歌手的太空人

乘神舟十四號再征穹蒼 陳冬:要為祖國飛出新高度

王亞平長駐中國太空站半年 女太空人遇「例假」影響大?

準備25年 鄧清明終圓飛天夢

神舟十七號|進駐天宮最年輕太空人 唐勝傑是黃土高原走出來的窮孩子

1:40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 盡覽中國發展新機遇

2:13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文看清「一帶一路」10年成績單

3:15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帶一路10周年 哪些基建項目最矚目?

2:21

一帶一路合作篇|為何要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21

杭州亞運|18屆亞運奪38金 香港金牌運動員逐個睇 哪位贏最多金牌?

2:26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澳門、中山、珠海
丁新豹
丁新豹

大灣區歷史|丁新豹憶澳門最早接觸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灣人才輩出

重慶、蘭渝鐵路、銀川煉油廠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國家地緣戰略 帶起西部3次工業化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文化深度遊2023前瞻 走進歷史現場

1988年12月2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南極文森峰

中國人登上南極最高峰文森峰

「走鬼」點樣走?

  你們有沒有看過經典港產電影《旺角卡門》?其中一幕是由張學友飾演的烏蠅在戲院前當無牌小販,突然小販管理隊前來驅趕,烏蠅因被由萬梓良飾演的Tony阻礙,結果「走鬼」失敗被抓。

  這一幕出現的小販「走鬼」情境,今時今日在香港真的很難見到,但大概在三、四十年前,小販走鬼可說是市區每天都會出現的情境。   所謂「走鬼」,就是無牌流動小販為逃避執法人員的動作。   當年港英政府僱傭了大批來自印度與巴基斯坦的人當警察,他們其中一個任務就是驅趕街上的無牌流動小販。   由...

735個洞窟

     歷經千年營建而成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全人類的文明瑰寶。俗稱「千佛洞」的莫高窟,現存洞窟735個,在規格、形狀、主題上各具特色,被學者分為9大類,各有甚麼特別之處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