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中國人的人生圖鑑 細說一件件平凡大事

編輯︰言嘉庸
撰文︰謝小明

  近年網絡短片的熱潮越來越熱,在「互聯網+紀錄片」的創作和播出模式下,網絡紀錄片也成功贏得年輕人的喜愛。

  當中央視網的人文紀錄片系列《人生第一次》以許多「第一次」的場景,串聯起人生的重要章節,展現中國人一生的圖鑑,喚起觀眾的共鳴。

人生第一次|溫柔描繪12個重要人生場景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被評為2020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之一。(圖片來源:官方海報)

  節目以縱向手法記錄普通人們的故事,利用蹲守的方式拍攝,將人生中許多「第一次」的場景,那些對中國人意義重大的階段呈現。

  透過鏡頭與觀眾走過人生中12個重要里程碑,從出生到長大、上學,由上班、結婚、買房,再到退休、養老、告別,勾劃出中國人典型的人生圖鑑。

  人生場景主要分布於醫院、學校、軍隊、房產中介、村莊、工廠、老年大學等地,循序漸進地帶領觀眾以不同角度觀看自己的過去和可能的將來。

人生第一次|從必經人生課題 撫慰世間冷暖

《人生第一次》以許多「第一次」的場景,串聯起人生的重要章節。(圖片來源:官方海報)

  面對人生這個課題,或許有些人會不敢直視疾病、別離、孤獨和死亡等必經關卡。

  《人生第一次》全片沒有刻意渲染上述恐懼,不會使觀眾喘不過氣。製作團隊採用從容、輕快的鏡頭,含蓄地展現人們真實的生活現況和面對殘酷的勇氣,以感動而不煽情的溫度,撫慰世間冷暖,見證平凡生命中的美好。

  同時,製作團隊更像一個朋友、一位長輩,以溫柔的手牽着觀眾,一同細看不同生命歷程的人生意義。

  《人生第一次》更引導觀眾留意不同群體的生活現況和人生態度,使其對殘疾人士、留守兒童、農民工等弱勢群體有更深了解和關注,以至尊重。

《人生第一次》由記錄嬰兒第一聲啼哭的《出生》開啟整個篇章,直至《告別》前夕的老年生活。在12位故事講述人的旁白引領下,觀眾跟隨着一群普通人的生活路徑,走進他們上學、成家、立業、養老等不同的人生階段。(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人生第一次|故事溫暖人心 道出人生幸福密碼

  在網上引發廣泛共鳴的第三集《長大》,講述了留守兒童第一次寫詩的故事。在支教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坐在山野中,用詩句來抒發情感,以及對進城打工的親人的思念。

  雖然孩子們的詩句沒有華麗的修辭,字裏行間卻滲透出率直與純真的感動。

第三集《長大》中講述,雲南大山深處的孩子們每天上學需要翻山越嶺,但也不會妨礙他們寫詩的靈感。他們會把對親人的思念和對大自然的感情都寫進自己的詩裏。(網上圖片)
第11集《養老》,講述老人們離開住了一輩子的家,住進這樣的養老社區的生活狀態,呈現出當下中國老年人面對養老真實動人的故事。(網上圖片)

  另外,第九集《相守》同樣讓人感動,記錄癌症家庭在「抗癌廚房」裏發生溫暖人心的故事。

  片中以江西南昌腫瘤醫院旁的共享廚房為背景,敘述熊阿姨夫婦為該醫院癌症病人家屬準備煮食的用具,讓他們可以在這裏備菜、做飯給患病的家人。

  這個簡單的廚房,大大降低癌症家庭用餐的成本,從三餐的溫飽,帶出癌症家庭的心酸,帶出相守、盼望,家人可早日戰勝癌魔的希望。

  《人生第一次》的紀實場景與充滿生活質感的鏡頭,將人們的日常生活移至幕前,影片不會避談人生的苦難,反而展示出人們生活的勇氣、希望和美好,以至引人深思「向死而生」的人生態度,用心地標註出幸福人生的終極密碼,是一套讓大家慢慢細味的作品。

第12集《告別》中講述「生的對立面,不是死亡,而是遺忘」。巢文臻的妻子聶愛榮四年前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現在開始逐漸遺忘生活中的一切,巢爺爺也快要從她的記憶中消失。(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延伸閱讀:尋找「華夏四大神獸」 紀錄片《眾神之地》見證萬物有靈

  延伸閱讀:紀錄片《超級工程》系列 見證中國10年科技成就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百味中國

藕粉

哪吒2|重塑哪吒肉身為何用藕粉?哪裏的藕粉最好吃?

旅遊風物

四川三星堆主題列車沿線景點

四川三星堆列車遊 探秘古蜀文化和瑤池仙境|漫遊城市

影視時尚

時代記憶:5部經典處境長劇,哪一部承載了你的青春?

編輯推薦

盤點「曲線女王」扎哈‧哈迪德 香港科幻大樓|名建築師在香港

天安門城樓是現代建築?1970年重建的!

建築大師傑作 廣東博物館的現代美學|灣區自由行建築篇

1:57

香港故宮|方形大鼎延續中軸線概念 與北京故宮遙相呼應

3:28

香港高樓數目冠全球|它們都做過香港之巔!盤點半世紀最高建築

1:34

型格建築|上海再添世界級建築 上海中心大廈刷新中國高度

上海天文館|建築設計有乾坤 玩轉天人合一概念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必先擺脫外國的資本控制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一瓶果醬 定義更好的自己

2001年6月15日
上合組織成立

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

冷僻字系列|嘦

   今日再談一個冷僻字——「嘦」,音與焦類似,意思就如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只要」。

   「嘦」其實是古字,收錄於《康熙字典》內,是「只」和「要」合體而成,發音上就是將只要、只要、只要,快速念十次,成為類似「焦」音。

   點餐時,可以跟店員直接「嘦炸醬嫑麵」,簡單、清晰,也容易明白。網絡上也有人喜歡用這個字,如「嘦專心讀書」,「嫑只顧打機」,就是用「嘦」、「嫑」二個字,給予年青人清...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