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3/08/2022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對外開放後,大家可以在觀賞從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出的珍貴文物,其中有166件更屬國寶級文物,包括北京故宮的陶瓷、玉石藏品等。
若想再深入了解藏於紫禁城的秘密,誠意推介你欣賞一部珍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通過故宮博物院古建部、修繕技藝部、工程處、文保科技部、考古部等故宮人的工作視角,踏上故宮再發現之旅,為大家解開蘊藏在紫禁城600多年的秘密。
《我在故宮六百年》揭開丹宸永固之迷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所指的「我」是指故宮內的珍貴古建築物。2020年適逢是紫禁城建成後第600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故宮博物院聯合攝製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從「丹宸永固*」大展說起,藉着453件展品帶領人們穿梭時光,親歷600年前紫禁城初建成的歷史時刻。
*丹宸永固:丹宸是指金甌沒有殘缺的深邃房屋,比喻國土完整,帝王的居所光輝永續。
再透過「故宮600年」的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聚焦故宮古建修繕保護、記錄宮牆之內悉心呵護故宮的匠人工作日常,展現宮牆之外的天下人與這座宮殿發生的奇妙關聯。影片講述了紫禁城青春永駐,更紀錄了自建國70年以來,老中青的古建保護者們代代相傳的故事。
延伸閱讀:《我在故宮修文物》: 傳承千年工匠精神
《我在故宮六百年》:從一磚一瓦說起紫禁城的故事
作為口碑佳作《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姊妹篇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播出前已「自帶流量」,成功贏得觀眾的愛戴。據了解,此次創作團隊基本是原班人馬,鏡頭語言、影片風格也一脈相承。該片共有3集,每集約50分鐘,主要闡述紫禁城的歷史、保護和展覽等。
第一集以解開「丹宸永固的秘密」作為先導,帶領觀眾們探尋紫禁城最初的模樣,透過鏡頭走訪到千里之外的安徽鳳陽,從明朝的中都皇城遺址的土作(地基)工藝秘密,發現紫禁城的土作汲取了中都皇城的經歷並經過進一步改良,所以紫禁城宮殿的厚重堅實結構才能歷經600多個寒暑仍依然青春永駐,也闡釋了故宮——「丹宸」得以「永固」的原因。
第二集講述的是「養心殿的秘密」,養心殿正殿屋頂上有一根腐爛、需要替換的扶脊木,製作團隊決定將木頭運進紫禁城的過程拍下,意外拍到凌晨時分的故宮依然人來人往,滿是修繕者、貨車司機的工作身影,為觀眾揭開了夜幕低垂下故宮的神秘面紗。
第三集講的是「歲修保養」,亦是紫禁城這600年從不間斷的日常「生活」。因為在這座城裏,不論是磚、瓦、木、石等出現任何狀況,修繕者都會及時修理更換。從紅牆瓦壁上每道珍貴的歷史痕迹,見證着歷代匠作學徒從新手到練成熟練的工藝技術,以及一代代的故宮匠人們的妙手、巧思與承傳。
匠人們在這個漫長的接力賽中付出了畢生時間與心血,他們將延漫着璀璨光輝的紫禁城當成一份珍貴的禮物留給世人。
片中有一個關於透風磚內的秘密的有趣情節。透風磚是古代木質建築牆體上,為防木柱子受潮腐爛,加強空氣流通而加裝的。故宮工作人員幾年前意外發現園子裏一塊透風磚內藏了一份戲折,上面所記錄的是當時宮中上演的戲目。他們推測可能是某個太監順手把它放在磚裏,卻沒想到一放便是100年。
延伸閱讀:央視國家文物局合拍《尋古中國》紀錄片 使用新技術還原歷史現場
故事背後所隱藏的密碼
不少網民說,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延續了《我在故宮修文物》裏的溫情日常和有趣細節,又增添多幾分特殊節點上傳承的意義。更有網民表示,看完這部紀錄片,下輩子想成為故宮匠人,這正正道出了製作團隊的心思。
該片導演之一梁君健曾表示,他們拍攝時希望這些知識和技藝可以透過此作品真實地紀錄下來,以生命影響生命,將技藝、歷史一直傳承着、延續着,這也是此作品想表達的深層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