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難兄難弟》百看不厭 紅遍粵港兩地有何魔力

編輯︰言嘉庸

  「情花開,開燦爛,情義逝永無限……」提起1997年電視劇《難兄難弟》,你首先想起的是經典歌曲《情花開》?抑或電視劇的同名主題曲《難兄難弟》:人情人情如做戲,有真心假意地;從前從前如夢去,太多的不堪記…… 

  這套紅遍粵港兩地的懷舊喜劇,開播至今25年間在無線電視(TVB)翡翠台重播了5次,在廣東電視台播出2次,被譽為「經典中的經典」。究竟《難兄難弟》有甚麼魔力,能廣受觀眾的喜愛並在大家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難兄難弟》笑中有淚 助觀眾走出陰霾 

難兄男弟-萱萱-吳鎮宇-羅嘉良-張可頤
《難兄難弟》的角色都有人物原型,從左到右,宣萱飾演的邵芳芳原型是蕭芳芳,吳鎮宇飾演的謝源映射謝賢,羅嘉良飾演的李奇映射呂奇,張可頤飾演的程寶珠則是陳寶珠。(圖片來源:官方海報)

  《難兄難弟》在1997年6月首播,橫跨及見證了香港回歸。劇集由鍾澍佳監製,羅嘉良、吳鎮宇、宣萱、張可頤等人出演,以輕鬆幽默的方式演繹了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香港娛樂圈。 

  劇中,謝源(吳鎮宇 飾)與舊友李奇(羅嘉良 飾)在偶然的機會下,一起進入五光十色的娛樂圈,二人從跑龍套做起。 謝源不善歌舞也不懂演戲,卻莫名其妙得到賞識並一炮而紅,跟當時得寵的兩大玉女邵芳芳(宣萱 飾)及程寶珠(張可頤飾)結下不少片緣;李奇夢想成為大明星,卻始終徘徊在二三線的小角色,甚至淪為好兄弟謝源的幕後代唱。 

難兄難弟-吳鎮宇模仿謝賢
吳鎮宇(左二)在劇集《難兄難弟》中將年輕時代的謝賢模仿得惟妙惟肖,衣着打扮、舉止做派、神態表情都非常相似。(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金像獎2022|吳鎮宇6度提名與85歲謝賢爭影帝

  一個風光,一個落魄。人生如戲,現實生活中,有人像謝源一樣,無心插柳柳成蔭,遇到貴人相助即登上「人生巔峰」。李奇則是更多普通人的縮影,認真努力卻不得志,明明有實力卻欠缺運氣。不少觀眾都能在劇中的角色找到自己或身邊人的影子,由此得到共鳴。 

  事業愛情皆不順,李奇坎坷的遭遇令人唏噓,但劇中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呈現他的人生故事,讓觀眾一邊為他抱打不平,一邊捧腹大笑。同時,李奇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的精神,亦鼓勵着不少人迎難而上,以樂觀態度面對人生。 

  《難兄難弟》的監製鍾澍佳就曾透露,劇集播出後收到很多觀眾來信,他得知這部溫情喜劇幫助一些處於人生低谷的觀眾走出陰霾,重獲開心。一部微小的作品能影響別人,鍾澍佳也認為,任何題材的港劇最終會回歸到人性人情,「港味就是一種生活味、人情味。 」

難兄難弟-羅嘉良-林曉峰-吳鎮宇
《難兄難弟》在嬉笑怒駡中為觀眾展現了從小配角到大明星的摸爬滾打的歷程。 (網上圖片)

  《難兄難弟》中的生活味和人情味,亦充滿了香港60年代的風情。謝源生長在一個草根家庭,與父母妹妹同住,再加上5個同屋主,總共9人五伙分租住一個大單位內。他們各有故事和背景,同舟共濟生活就像當時社會的縮影。 

  可以說,《難兄難弟》之所以能成為集體回憶,是因為它既勾起60後和70後的共同回憶,同時又是80後和90後的童年回憶,最終成為大家心中的經典作品。 

難兄難弟-張可頤-宣萱
《難兄難弟》劇情包含不少歌舞場景,兩大女主角張可頤(左)和宣萱(右)都有出色表現。(網上圖片)

全港最受歡迎劇集 羅家良憑《難兄難弟》奪視帝  

  一些數據和獎項可以說明《難兄難弟》播出時受歡迎的程度。全劇錄得平均收視34點,大結局達39點,約228萬人次收看,是1997年香港三部最高收視的電視劇之一。 

  獎項方面,在1997年首屆萬千星輝賀台慶上,《難兄難弟》橫掃「最佳男主角」、「最佳劇集」以及「全港最受歡迎電視節目」三項大獎。隨後在1999年,張可頤亦憑《難兄難弟》程寶珠一角勇奪「無綫千禧我最難忘的女角色」。 

TVB台慶-羅嘉良視帝-最佳男主角
星途不順的李奇在劇集《難兄難弟》算得上「最慘男主角」,從影多年未曾獲獎,但李奇角色的扮演者羅嘉良就在首屆TVB台慶上問鼎視帝寶座。(TVB萬千星輝賀台慶截圖)

《難兄難弟》主題曲深入人心 經典回味悠長 

  25年過去,大家對《難兄難弟》故事劇情或許只剩下一點模糊的記憶,有人也許仍記得一些金句對白,但大家肯定不會忘記劇中角色演繹的一首首經典金曲——《難兄難弟》、《情花開》、《奇哥》、《蝶兒雙雙》、《莫負青春》等,首首歌都瑯瑯上口,歌詞易記,TVB當年亦推出了原聲大碟。 

  重溫主題曲《難兄難弟》,不少人仍盛讚歌詞充滿哲理,特別是那句「無人無人能做到,這一生都趣味;悲悲喜喜常換轉,有一些都優美」,似是劇集想表達的主旨,沒有人一輩子能一帆風順,有悲有喜人生,有甜有苦才是生活。 

  一齊回味《難兄難弟》經典主題曲: 

  經典歌曲《情花開》的原唱是60年代香港青春派演員陳齊頌,《難兄難弟》劇中由羅嘉良和宣萱演唱: 

  延伸閱讀:回顧亞視家國鄉土情作品──《大地恩情》與《尋找他鄉的故事》

  延伸閱讀:滿載童年回憶的《閃電傳真機》

 

HKIFF-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明日戰記-風再起時-古天樂-劉青雲-郭富城-梁朝偉

香港國際電影節|《明日戰記》《風再起時》雲集7大影帝 無間道三部曲重映

網絡電影-目中無人-武俠片

電影《目中無人》:硬功夫打出武俠片新浪潮

當代中國-影視時尚-我在故宮六百年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 重新解讀紫禁城深藏密碼

當代中國-影視時尚-一次遠行

紀錄片《一次遠行》:中國留學生疫情下的逆光人生

相關標籤
最新文章

杭州亞運戰報|中國隊橫掃皮劃艇靜水有奪5金 港隊篤定總獎牌數破紀錄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百味中國

坐擁知名杭幫菜 杭州為何卻成了「美食荒漠」?

旅遊風物

杭州亞運會主題旅遊路線

看亞運遊杭州|官方推薦 6大主題路線 解鎖杭州多樣玩法

影視時尚

煲劇精選|2023年度熱門劇作 4套必追陸劇推薦

編輯推薦
香港創新活力

持續更新|《科技探索 香港創新活力》:港產衛星面世 航天科技顯優勢

杭州亞運戰報|中國隊橫掃皮劃艇靜水有奪5金 港隊篤定總獎牌數破紀錄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用「中國神藥」改變世界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百歲楊振寧的家國情懷

當代中國-莫言

說好當代中國的故事 莫言筆下的鄉土情懷

12歲隻身從河南農村來港 崔琦踏上諾貝爾獎之路

放下傷心往事 崔琦63年後重踏故鄉

當代中國-高錕初到香港

舉家離開上海 高錕初到香港

當代中國-高錕-高錕中大面試記

高錕中大面試記

2:26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3:39
一帶一路 港企機遇

一帶一路香港篇|港企參與大有可為 盤點4領域成功案例

2:21
北京亞運、廣州亞運、杭州亞運

杭州亞運前瞻篇|回顧亞運會歷史 中國兩度主辦稱霸獎牌榜

5:58
裱糊作-八大作-我們的故宮

我們的故宮|八大作的裱糊作是什麽?

1:39

從日用品到工藝品 「一壺一世界」的內畫絕技

5:59
故宮八大作彩畫作

我們的故宮|八大作的彩畫作是什麽?

1:40

從河泥到千古名硯 澄泥硯工藝是怎樣復活的?

杭州亞運人物篇|首位田徑歸化選手 混血美女鄭妮娜力為何決意代表中國?

疑難病例「活字典」!王愛霞報告內地第一例愛滋病 制定首個診治方案

農村,農作物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分布式策略保障糧食安全 預防戰爭風險帶來災難後果

電動車電池;寧德時代
當代中國 時評

從無名之輩到全球霸主 中國建立電動車電池王國

2022年歐洲籃球錦標賽,保加利亞隊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一念之間的啟示

1950年10月3日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正式開學

白鼻哥是何許人?

  白鼻哥是何許人?  

  白鼻哥,也叫白鼻。原指傳統戲曲的小丑(三花臉),因用白粉塗鼻,俗稱白鼻哥或白鼻。   在以前的粵劇中,白鼻哥上京考試總是榜上無名,下場時總是戲曲中說:「今科不中,明科再來。」   後來,「白鼻哥陪考」就是用來比喻為考試失敗之人。   其後,白鼻哥又泛指無能之輩瞎湊熱鬧,永遠是陪襯角色,...

30個西湖

     說到西湖,大家第一個想起的可能都是杭州西湖。原來中國有至少30個西湖,分別都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