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入世|訪美談判 竟為朱鎔基迎來黑暗一天?

撰文︰華思齊

  改革開放後,中國申請加入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簡稱關貿總協定或GATT,即世貿前身),竟然由1986年開始,談到2001年,足足15年,究竟箇中理由是什麼?談判初期非常順利,但後來,卻因兩個議題膠著。

向外國人解釋改革開放後的經濟體制

  第一個難題,是向世界解釋中國經濟貿易體制。儘管當時中國已經改革開放,然而要令外國人明白中國經濟體制實質如何執行,還是有一定難度。

  當時中國世貿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憶述:「當時我們叫市場調節和計畫調節相結合的商品經濟體制。國際上不知道什麼叫做商品經濟體制……我們請了很多專家、學者到日內瓦,試圖講清楚我們的經濟體制,但是講來講去,越講越糊塗,最後人家說你不要講了,你就回答我一個問題,你們搞不搞市場經濟?當時誰敢講這個話呀!」

  單是釐清中國經濟貿易體制,就花了6年,一直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視察改革開放成效,提出中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也可以搞市場經濟,中國世貿首席談判代表團終於可以對外宣佈,「我們中國也是搞市場經濟的。」

  延伸閱讀:朱鎔基訪美 幽默回應中美關係矛盾

改革開放十多年後,朱鎔基於1999年4月訪美,在美國刮起了一陣「朱旋風」。沒想到看似樂觀的談判,卻為他迎來入世談判的「至暗時刻」。(圖片來源:AP)
改革開放十多年後,朱鎔基於1999年4月訪美,在美國刮起了一陣「朱旋風」。沒想到看似樂觀的談判,卻為他迎來入世談判的「至暗時刻」。(圖片來源:AP)

談判審慎 衡量改革開放市場步伐

  過了經濟體制這一關,還有第二關,就是開放市場的談判。

  中國入世後,朱鎔基說過:「搞得好,我們自己農民,利大於弊,搞得不好,弊大於利。」這番話意味深長。加入世貿意味著中國農民、工人和商品得直接面對外國競爭。雖然中國已經改革開放,但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絕不能無條件開放所有市場,中國在談判過程非常審慎,就開放市場的範圍、速度和條件跟美國及歐盟周旋多年,難度非常高。

  在中國申請入世,談判難度最大的對手,自然是美國。爭取入世15年間,中美一共進行多達25場談判。最後一場、亦是最關鍵的一場在1999年。踏入世紀末,中國改革開放廿載,申請入世亦已經13年,加上翌年美國總統大選將至,讓原來的經濟議題變為政治議題,談判變得舉步維艱。

朱鎔基與克林頓的嬉笑背後,仍是中美關係角力。(圖片來源:Getty)
朱鎔基與克林頓的嬉笑背後,仍是中美關係角力。(圖片來源:Getty)

  1999年4月,朱鎔基以國務院總理身份訪問美國,在美國刮起了一陣「朱旋風」。儘管朱鎔基在出發前會見美國國會議員代表團時表示,希望美國人不要以為中國不加入世貿就活不下去,但根據媒體報道,中方當時已考慮讓步條件。

  然而,這場看似樂觀的談判,卻失敗收場。

  4月8日會面結束後,美國在中方不知情下,在其貿易代表辦公室的網站上,發布了由其單方面起草的「中美聯合聲明」,附上一份長達17頁的附件,將中國並未答應的項目公諸於世,稱之爲談判結果,企圖逼中國就範。這份聲明很快被翻譯並分發到中國高層領導人手中,謠言愈傳愈烈。

  這一天,被指為是朱鎔基訪美的「至暗時刻」。

  延伸閱讀:朱鎔基破中美關係談判樽頸 促成中國入世

老兵返鄉 兩岸破冰台灣開放探親

由兩岸三通 重溫台灣老兵回鄉歷史

當代中國-中國經濟-汽車

由單車到汽車大國 全國車輛突破2.6億輛

裸婚 愛情與麵包的赤裸考驗

2:13
當代中國-香港回歸25周年|千億入市擊退炒家中央支持鞏固金融地位

香港回歸25周年|千億打鱷 人幣中心 互聯互通 中央鞏固香港金融地位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1:45
經過整整15年磋商,中國終於跨進世貿的門檻,成為第143 個成員,為中國經濟發展寫下新里程。

中國入世|當年今日世貿簽字 談判15年始成功

2:52
美國卻在中方不知情下,在網上發布由其單方面起草的「中美聯合聲明」,將中國並未答應的項目公諸於世,稱爲談判結果,企圖逼中國就範。

中國入世|美國條款苛索 朱鎔基高明談判促成入世

2:39
中國申請加入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簡稱GATT,即世貿前身),竟然由1986年開始,談到2001年,足足15年,究竟箇中理由是什麼?

中國入世|訪美談判 竟為朱鎔基迎來黑暗一天?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中美WTO

1999年11月15日

中美簽署中國加入世貿雙邊協議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加入世貿組織

2001年11月10日

中國獲批准正式加入世貿

改革開放

人民路高架橋

改革開放|全國第一座城市內高架橋 廣州人民路高架橋令人又愛又恨?

十四五規劃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一帶一路

3:23

一帶一路入門篇|盤點一帶一路八大里程碑

編輯推薦

神舟十六號升空創多項第一 航天工程師 載荷專家首登「天宮」

執行神舟十六號任務 景海鵬四度上太空

香港 航天 科研

香港農業研究首次「上太空」 有哪3方面重要意義?

展望2023|中國航天3大任務逐個數 第三批太空人出征成焦點

中國航天|駐守天宮 中國太空人能吃到甚麼水果?

天舟六號發射 為中國太空站送「快遞」包括70公斤水果

中國航天;嫦娥七號;重型火箭;天問二號

一文看清2023中國航天焦點:重型火箭 嫦娥七號 天問二號等全面推進

3:2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路」機遇 甚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3:20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0
一帶一路地圖;一帶一路科普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怎麼建?一文看清5大合作重點

2:10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是甚麼?

3:04
故宮鐘錶館

我們的故宮|鐘錶館的精品知多少?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3:32

十四五創科篇|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甚麼?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茅坑裏扔石頭」會有甚麼後果?

  廣東話歇後語的功能除了幽默地帶出說話者意思外,還能夠很形象化地展示場景,令人看後會心微笑。

  「茅坑裏扔石頭」就是形象化地展示場景,只要稍加想像,便令人會意得到當中的意思。   當把石頭用力投入一桶水中時,石頭就會激起桶中的水,還會濺出來沾濕身。如果那不是一桶水而是茅坑的話,激出來的就不是水了,而是「激起公糞」。   套用在生活中,就有「茅坑裏扔石頭——激起公憤」的意思了。  ...

1.4萬條龍

  在中國古代,龍被視為皇權的象徵,皇帝也自稱「真龍天子」。在北京故宮,就可以看到許多「龍元素」裝飾。   俗稱「金鑾殿」的太和殿,是紫禁城龍元素最多的宮殿之一,據指有超過1.4萬處龍紋裝飾,分別都藏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