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返鄉 兩岸破冰台灣開放探親

撰文︰華思齊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鄕愁》余光中

  國共內戰結束,數十萬人隨國民黨退守台灣,以為捱過幾年便可回家,誰知當日一別,竟是千山萬水。改革開放後,台灣老兵姜思章在1982年以探親為名,取道香港,經廣州、上海到達寧波,乘船回到闊別30載的故鄉舟山。

  儘管1979年內地改革開放,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倡兩岸三通,但當時海峽兩岸關係仍未解凍。姜思章從台灣回鄉這件事,哄動舟山。方圓幾十里的人,一聽到有人從台灣回來,紛紛跑到姜家去,希望問出兒子、丈夫及兄弟的下落。「我帶了上百個人的家書、訊息回來(台灣),透過朋友、同鄉會,一個一個問。」來自故鄉的家書,讓分開的家庭重新連繫,讓失落的心重燃溫暖。

  收到家書的人都渴望回鄉,姜思章成為爭取老兵回家的發起人之一。當時台灣尚未解除戒嚴,上街集會、遊行有被捕的可能,為免牽連家人,姜思章甚至跟太太假離婚。多年後他接受訪問,被問到挑戰權威的決心何來,白髮蒼蒼的老人低頭一笑:「我不知道,只是認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可以回去了,我只是希望這些鄉親也能回去。」

1987年大批台灣老兵走上街頭,穿上寫著訴求的上衣,並高舉「白髮娘,盼兒歸,紅妝守空幃」等等的標語,爭取回家探親。(網上圖片)
1987年大批台灣老兵走上街頭,穿上寫著訴求的上衣,並高舉「白髮娘,盼兒歸,紅妝守空幃」等等的標語,爭取回家探親。(圖片來源: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

  1987年,爭取老兵返鄉運動進入白熱化階段。大批老兵走上街頭,要求政府讓他們回大陸探親。母親節當日,上萬老兵以「母親節遙祝母親」的名義在台北舉行集會,甚至與維持治安的人員發生衝撞,造成社會極大震動,促使政府在同年10月15日宣布允許民眾往大陸探親。

  從此兩岸之間,不再有越不過的海峽,解不開的鄉愁。

  由開放探親到官方會談、小三通到大三通,80年代老兵返鄉運動,打破兩岸冷戰30餘年的僵局,以血濃於水的親情,為改革開放後兩岸的交流,築起無法割捨的堅固里程。

台灣在1987年7月宣布解除戒嚴,同年12月開放民眾赴內地探親。圖為返鄉老兵在機場整理行裝的情況。(網上圖片)
台灣在1987年7月宣布解除戒嚴,同年12月開放民眾赴內地探親。圖為返鄉老兵在機場整理行裝的情況。(網上圖片)
1987年底,86歲沙先生(左一)與失散38年的弟弟(右一)在北京機場重逢,悲喜交集。(網上圖片)
1987年底,86歲沙先生(左一)與失散38年的弟弟(右一)在北京機場重逢,悲喜交集。(網上圖片)
1:48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這是一張非常有名的照片,拍攝年份是1979年。據說相中男孩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個喝可口可樂的平民。有指他手上的可口可樂是攝影師James Andanson偷偷帶進中國,然後在長城送給男孩,好讓他能拍照。

改革開放|第一家外資企業 可口可樂進軍中國

街頭廣告是歷史快拍,利用簡潔圖像、直接標語,呈現最真實的社會面貌。

改革開放街頭廣告變化 喚起對美好生活想像

由兩岸三通 重溫台灣老兵回鄉歷史

2:39
中國申請加入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簡稱GATT,即世貿前身),竟然由1986年開始,談到2001年,足足15年,究竟箇中理由是什麼?

中國入世|訪美談判 竟為朱鎔基迎來黑暗一天?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人民路高架橋

改革開放|全國第一座城市內高架橋 廣州人民路高架橋令人又愛又恨?

十四五規劃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多圖詳解 全球有哪些國家參與一帶一路?

編輯推薦

神舟十六號升空創多項第一 航天工程師 載荷專家首登「天宮」

執行神舟十六號任務 景海鵬四度上太空

香港 航天 科研

香港農業研究首次「上太空」 有哪3方面重要意義?

展望2023|中國航天3大任務逐個數 第三批太空人出征成焦點

中國航天|駐守天宮 中國太空人能吃到甚麼水果?

天舟六號發射 為中國太空站送「快遞」包括70公斤水果

中國航天;嫦娥七號;重型火箭;天問二號

一文看清2023中國航天焦點:重型火箭 嫦娥七號 天問二號等全面推進

3:2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路」機遇 甚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3:20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0
一帶一路地圖;一帶一路科普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怎麼建?一文看清5大合作重點

2:10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是甚麼?

3:04
故宮鐘錶館

我們的故宮|鐘錶館的精品知多少?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3:32

十四五創科篇|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甚麼?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1985年6月4日
裁軍

鄧小平宣布解放軍裁軍100萬

「啞子」有多少歇後語?

  啞子,就是啞巴,即不能說話的人。不能說話的話,所有感覺都不能說出來,只有自己承受,當中的酸甜苦辣的確不好受。

  不知是否因為這樣,「啞子」的歇後語有不少。   首先,大家最熟悉的,當然是「啞子吃黃蓮——有苦自己知」,意思就是吃了超苦的黃蓮,想大喊出來卻沒有人能聽得到,自己也叫不出來,當中的苦味只有自己才知道。   「啞子彈琴」,你又知道歇後語是甚麼嗎?啞子彈琴,彈得好與不好他自己聽不到,比喻人光會...

1.4萬條龍

  在中國古代,龍被視為皇權的象徵,皇帝也自稱「真龍天子」。在北京故宮,就可以看到許多「龍元素」裝飾。   俗稱「金鑾殿」的太和殿,是紫禁城龍元素最多的宮殿之一,據指有超過1.4萬處龍紋裝飾,分別都藏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