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鄧小平坐日本新幹線說起 回顧中國高鐵威水史

撰文︰黃皓頤

  2008年,中國第一條時速達到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通車,自此,標誌中國進入高鐵時代。短短十多年間,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高鐵國家。

  這一切的起點,應該由1978年鄧小平訪問日本之旅說起。

改革開放前鄧小平訪日取經 催生發展高鐵念頭

1978年鄧小平訪日坐新幹線
改革開放前,1978年10月鄧小平訪問日本,期間曾乘坐由東京往京都的新幹線列車,對高鐵留下深刻印象。這次改革開放的取經之旅,也令中國發展高鐵的念頭萌芽。(網上圖片)

  1978 年,中國未開始興建高速鐵路。當年10月,鄧小平訪日期間,乘坐從東京開往京都的新幹線列車,第一次體驗到高速鐵路的速度感。當時有人問鄧小平的感受,他說:「(列車)有催人跑的意思,我們正適合坐這樣的車。」 那時候,發展高鐵的念頭已經萌芽了。

  無奈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缺乏發展基建的資金,而且當時鐵路的速度和穩定性不足,難以規劃建設高鐵。於是,循序漸進朝着自主建設高鐵的目標走下去。

  高鐵技術起源於西方,初時中國以引進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的高鐵製造技術為主。經過消化和吸收的階段後,開始嘗試自主研發。

2008年首條高鐵「京津城際」通車 開展高鐵火速發展時代

  終於,在2008年成功建設了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鐵路」。

京津城際
2008年,中國第一條設計時速達到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通車。(網上圖片)

  往後的高鐵建設突飛猛進,以驚人的速度向前走。每年有大批高鐵建成通車,年均投產達3,500公里,而高鐵網絡更從「四縱四橫」,2016年開始擴展到以沿海、京滬等「八縱」通道和陸橋,以及沿江等「八橫」通道為主幹的「八縱八橫」。

中國高鐵「八縱八橫」規劃圖
2016年提出的「八縱八橫」高鐵網絡規劃,計劃2030年完工,設計高鐵時速為250公里至350公里。(「當代中國」製圖)

  延伸閱讀:3.8萬公里|全球最大的高鐵網絡

  2017年9月21日,復興號在京滬高鐵實現時速達350公里,為中國的鐵路史寫下光輝的一頁。

復興號
復興號列車時速可達350公里。(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2019年底,中國第一條採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的高鐵「京張高鐵」通車,創下智能鐵路的先河。

  經新升級的智能化「復興號」列車,可以自動啟動、加速、行駛、減速、到站時自動停車、車門自動打開等,只需要一個按鈕作控制。

京張高鐵
2019年,中國第一條採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的高鐵「京張高鐵」通車,創下智能鐵路先河。(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2年6月,京廣高鐵京武段(北京至武漢)開始以時速350公里運行。繼京滬高鐵、京津城際、成渝高鐵、京張高鐵(部分路段)後,京廣高鐵成為第五條時速達350公里的高鐵。

京廣高鐵
2022年6月,京廣高鐵京武段(北京至武漢)開始以時速350公里運行。繼京滬高鐵、京津城際、成渝高鐵、京張高鐵(部分路段)後,京廣高鐵成為第五條時速達350公里的高鐵。(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30年「八縱八橫」高鐵網絡完成 2035年期待「123交通圈」

  現時,中國鐵路里程已超過15萬公里,高鐵里程突破了4萬公里,佔全球高鐵總里程的三分之二。根據中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預計「八縱八橫」高鐵網絡於2030年完成,總里程達45,000公里,可以覆蓋全國約95%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

  延伸閱讀:香港回歸25周年|高鐵香港段通車 設一地兩檢 接入內地高鐵網

2018年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
2018年9月23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通車,在實施一地兩檢安排下,乘客可以一次過在高鐵西九龍站辦妥香港和內地的通關手續,無縫接入內地高鐵網絡。圖為當日清晨第一批「鐵路迷」在香港西九龍站衝過彩帶的情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根據中國鐵路的長遠規劃,到了2035年,全國鐵路網約達20萬公里,高鐵網絡將達7萬公里,形成「123交通圈」。一是省內不同城市可於1小時往來,例如廣東的廣州、深圳;二是城市群內城市2小時交通圈,例如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上海到浙江杭州;三是相鄰城市群或省會城市之間,3小時便可以往來。

  中國的高鐵發展,由零開始的跟跑角色,憑着引進、消化、吸收、創新,逐步從實踐中學習,至現在成為世界上高鐵運營里程最長、建設規模最大的國家,成績突出。由最初速度和密度較低的「四縱四橫」,到現在陸續完成的「八縱八橫」高鐵網絡,為民眾帶來大大的出行便利,也帶動高鐵沿線城鎮的經濟發展。

  從高鐵的快速進步,見證了改革開放的飛躍發展,以及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基建實力。

中國高鐵車廂
高鐵開通後,車廂的環境及服務包括餐飲、衛生和座位等,都不斷完善,使旅客體驗到舒適的出行體驗。(圖片來源:Getty)
2:01
華強北

改革開放|中國電子第一街 華強北見證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更新迭代

中國咖啡文化

改革開放|你喜歡速溶還是即磨?細談中國咖啡文化變遷

胡國華

改革開放|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 細說中國第一份專利證書的故事

廣州友誼商店

改革開放|「買堅嘢,嚟友誼」 一代廣州集體回憶廣州友誼商店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人民路高架橋

改革開放|全國第一座城市內高架橋 廣州人民路高架橋令人又愛又恨?

十四五規劃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多圖詳解 全球有哪些國家參與一帶一路?

編輯推薦

神舟十六號升空創多項第一 航天工程師 載荷專家首登「天宮」

執行神舟十六號任務 景海鵬四度上太空

香港 航天 科研

香港農業研究首次「上太空」 有哪3方面重要意義?

展望2023|中國航天3大任務逐個數 第三批太空人出征成焦點

中國航天|駐守天宮 中國太空人能吃到甚麼水果?

天舟六號發射 為中國太空站送「快遞」包括70公斤水果

中國航天;嫦娥七號;重型火箭;天問二號

一文看清2023中國航天焦點:重型火箭 嫦娥七號 天問二號等全面推進

3:2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路」機遇 甚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3:20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0
一帶一路地圖;一帶一路科普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怎麼建?一文看清5大合作重點

2:10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是甚麼?

3:04
故宮鐘錶館

我們的故宮|鐘錶館的精品知多少?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3:32

十四五創科篇|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甚麼?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1985年6月4日
裁軍

鄧小平宣布解放軍裁軍100萬

「啞子」有多少歇後語?

  啞子,就是啞巴,即不能說話的人。不能說話的話,所有感覺都不能說出來,只有自己承受,當中的酸甜苦辣的確不好受。

  不知是否因為這樣,「啞子」的歇後語有不少。   首先,大家最熟悉的,當然是「啞子吃黃蓮——有苦自己知」,意思就是吃了超苦的黃蓮,想大喊出來卻沒有人能聽得到,自己也叫不出來,當中的苦味只有自己才知道。   「啞子彈琴」,你又知道歇後語是甚麼嗎?啞子彈琴,彈得好與不好他自己聽不到,比喻人光會...

1.4萬條龍

  在中國古代,龍被視為皇權的象徵,皇帝也自稱「真龍天子」。在北京故宮,就可以看到許多「龍元素」裝飾。   俗稱「金鑾殿」的太和殿,是紫禁城龍元素最多的宮殿之一,據指有超過1.4萬處龍紋裝飾,分別都藏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