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5周年|香港兒童合唱團 用歌聲見證 用音樂傳承

撰文︰蘇言

  「尖沙咀散步,筲箕灣眺望……這是我家是我的鄉,是東方的新路向……」在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的晚會上,香港兒童合唱團演繹了一曲《這是我家》,清脆悠揚,情感飽滿,贏得一眾掌聲。這個香港歷史最久的合唱團,與香港一同經歷了許多重要時刻,不少團員更是與特區一同成長、一路相伴,見證了香港回歸25年來的變化。

香港回歸25周年|兒童合唱團 數度見證重要時刻

  成立於1969年的香港兒童合唱團,是香港首個兒童合唱團,起初只有39人,隨後不斷發展壯大,80年代擴大到1,500人,而今團員人數更超過5,000人,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組織最龐大的兒童合唱團之一。

  香港兒童合唱團與香港一同經歷很多重大歷史時刻,其中最特別的,莫過於在1997年香港回歸時的政權交接儀式上,參與慶回歸演出。

香港回歸-香港兒童合唱團01
香港兒童合唱團成立超過50年,是香港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合唱團。(圖片來源:香港兒童合唱團Facebook)

  當時尚年幼的葉詠媛是1997回歸表演合唱團成員之一,那時的她雖然還不完全理解回歸的意思,但也明白這是對香港產生深遠影響的大事,「我們在台上,對中英兩國領導人演出,能參與其中是很興奮的。」葉詠媛回憶道,演出時雖然遇上下雨,但合唱與樂器的奏鳴澎湃激昂,台下的燈光此起彼伏,瞬間覺得非常激動。

  隨後的日子裏,在每一個慶回歸的重要節點,都少不了香港兒童合唱團的身影:慶祝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文藝晚會上,香港兒童合唱團更和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這歌壇「四大天王」合作,共同演繹了回歸10周年紀念主題曲《始終有你》。

  在2017年慶回歸20周年文藝晚會上,香港兒童合唱團帶來了由《東方之珠》、《我的中國心》等組成的《回歸組曲》。演出結束後,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向演員們致意,並與幾位合唱團的小成員一一握手。

  今年,兒童合唱團又登上了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辦的慶回歸25周年晚會,用《這是我家》、《明天會更好》兩首歌來慶祝回歸。對他們來說,歌聲承載的是對音樂的傳承和對香港的愛。

香港回歸-香港兒童合唱團02
疫情之下合唱團演出機會驟減,這也令他們格外珍惜每一次的排練和登台機會。(圖片來源:香港兒童合唱團Facebook)

  延伸閱讀:香港回歸25周年|特區政府推多項慶祝活動 主題曲《前》寄語港人邁步向前

香港回歸25周年|將故事放入歌曲 讓底蘊代代傳承

  講回1997年的回歸表演,葉詠媛印象深刻:「香港終於回到自己的國家,不再被殖民統治,不再像一隻沒有腳的小鳥。」長大後的她這樣說。自5歲加入香港兒童合唱團開始,葉就與音樂結緣,長大後成為合唱團的助理指揮、香港管弦樂團助理指揮。她身上,亦體現出了香港兒童合唱團的一個重要使命,推動藝術培訓,培養音樂人才,傳承音樂文化。

  自1997年開始擔任合唱團音樂總監的霍嘉敏則表示:「有很多我教的小朋友已長大成人,其中不乏合唱團舊生成為合唱團同事、老師。」霍認為,合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在教小朋友唱歌的時候,把感情、故事放進去,讓同學們通過歌詞明白、理解歌曲的含義,把其中的底蘊一代代傳下去。「比如《香港香港》這首歌,很多小朋友可能未必聽過,但我們帶領他們去想像心中的香港,便能讓他們對『香港我心中的故鄉』有具體的感受。」

香港回歸-香港兒童合唱團03
香港兒童合唱團培養了一批批學生,有的學生長大後又回到合唱團工作,將合唱團的精神和情感一代代延續下來。(圖片來源:香港兒童合唱團Facebook)

  在這樣一代代的傳承之中,香港兒童合唱團每年都會到世界各地演出,將香港的音樂、東方的音樂帶到全球,同時也演唱世界知名的曲目,促成文化的交流。他們也因此獲得了「小小音樂親善大使」、「世界最傑出兒童合唱團之一」的殊榮。

  受疫情影響,這兩年香港兒童合唱團的演出驟減,因此他們格外珍惜每一次登台機會,希望能用自己的歌聲傳遞信息,感動他人。不少小團員亦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去內地演出,真切感受歌曲中祖國的地大物博。

香港回歸-香港兒童合唱團04
今年香港兒童合唱團登上慶回歸25周年晚會,演唱了《這是我家》、《明天會更好》兩首歌曲。(圖片來源:香港兒童合唱團Facebook)

  延伸閱讀:香港回歸25周年|香港的明天會更好 這是祝福更是信心

曾朗傑登上珠峰最年輕港人

登頂珠峰最年輕港人 曾朗傑:最愛「大地在腳下」滋味

新興行業|劇本殺寫手 塑造無數第二人生體驗

香港故宮|館長吳志華:讓香港故宮說好中國故事

理大科學團隊 協助中國航天「奔月探火」

相關標籤

香港回歸紀念塔

   在大埔海濱公園裏,有一座高32.4米的香港回歸紀念塔,回歸塔牌匾由前新華社分社社長周南題詞。   紀念塔以木材為建築材料,分上下兩層,設計為螺旋形建築。遊人登上紀念塔,可將吐露港迷人景致盡收眼底,更可以遠眺八仙嶺及馬鞍山的景色。而這座建築物建於大埔海濱公園裏,當中還有一個特別的意義。

  香港回歸紀念塔所在地,正是當年英國接管新界時英軍登陸之處。

  1898年,英國強迫滿清政府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及島嶼「租借」給英國,為期99年。在1899年4月16日,港英政府在大埔舉行接管新界的儀式,而當時這批英軍登岸的地方正是現時香港回歸紀念塔所在之處。

 ...

香港回歸:1997年

  1997年,中國開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至於為何是1997年呢?這就與一個歷史遺留的問題有關。

  在19世紀末,滿清政府積弱,外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強佔中國土地。1898年,當時英國政府乘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之機,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以「租借」名義強佔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及島嶼,為期99年,而這個所謂「租借期」結...

香港回歸

  今天是香港回歸26周年,讓我們說一下「回歸」這個詞語。   回歸有重回、回到的意思。1997年7月1日,祖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對香港而言,就是正式回歸祖國的大日子。

  回歸一詞是出現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問題不斷交鋒,英國希望延續對香港的管治,但中國表明要「收回香港」。

  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曾於1982年明確表示:「關於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餘地。坦率地講,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一九...

最新文章

香港街道故事|銅鑼灣利園山為何消失?這幾條街為何以廣東四邑命名?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乘神舟十八號一飛沖天 「農村娃」李聰有甚麼期待?

創新先鋒

小米造車

小米造車|從無到有只需3年 雷軍:小米正式成為一家車廠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女性第一人!董紅娟登頂全部14座8000米級高峰

運動健兒

乒乓球員之最 馬龍擁30個世界冠軍!

影視巨星

姜大衛,《新獨臂刀》、《大內群英》、《再見亦是老婆》、《白日之下》

金像獎2024|香港首位亞太影帝 姜大衛為一個原因堅持演武俠片

編輯推薦

垃圾徵費|4‧22齊「走塑」 禁膠餐具外賣點算?網購棉花棒會否犯法?

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

廣州新地標|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 似天鵝又似遊輪 必看5大亮點

深圳美術館新館

北上新地標|深圳美術館新館打卡攻略 三大必看展覽

東莞虎門站擴容

東莞新地標|虎門站大變身 三鐵超級轉車站 15分鐘融入大灣區

廣州海珠區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範區

AI新地標 |廣州海珠區建全國首個 AI大模型應用示範區

深圳京東電器城市旗艦店

華強北新地標!京東電器城市旗艦店登場 連電競賽場都有?

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廣州南沙橫瀝島

南沙新地標|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登場 最高規格綠色建築有亮點

2:30

總體國家安全觀10周年 一文認識「國家安全」

2:49
我們的故宮-榫卯

我們的故宮|榫卯和斗拱的關係密不可分?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1:58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是甚麼?一文看清重點成果

1:54

一帶一路科普篇|如何以「中國方案」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2:25

一帶一路科普篇|RCEP是甚麼?它與一帶一路如何1+1>2

2:46

一帶一路科普篇|「鋼鐵駝隊」是甚麼?解密中歐班列

敦煌保育80年|「敦煌癡人」常書鴻 放棄留法回大漠 「為它死也值!」

坐在輪椅的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欣賞別人的幸福

道濟會堂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憶基督教跟革命的關係密切?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2005年4月29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首次會晤

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首次會晤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28年1次

  今年能「穿越」回1996年?大家都買起了1996年日曆?因為今年的公曆日曆,跟1996年完全一樣。為甚麼會有這樣的「巧合」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