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第一個香港旅行團 加速境外遊

撰文︰華思齊

  「香港的每一事物,在我的第一印象中都是新奇的。」38年前今日(1983年11月16日),新中國第一個香港遊旅行團抵港,展港為期8日的觀光之旅,25名團友的感受,濃縮在短短一句話當中。

改革開放恢復探親 喚起民眾對香港美好想像

  改革開放後,內地恢復港澳居民回鄉探親,香港親友帶來的電器用品、時尚衣飾,成為民眾窺探境外生活的一線窗,喚起人們對香港美好生活的想像。

1970年代,人們在羅湖華段與英段的路軌之間徒步而行。(圖片來源:新華網)
1970年代,人們在羅湖華段與英段的路軌之間徒步而行。曾經何時,只有香港同胞能進入內地,及至1983年才有第一團由廣東省訪港的旅客;時至今日,香港在2018年總共接待了逾6,515萬名旅客,當中78%、約5,000萬人次來自內地。(圖片來源:新華網)

改革開放與港英政府商討 辦香港旅行團

  80年代初,旅遊對大部分港人而言均遙不可及,更何況剛實行改革開放的中國。那時中國並沒旅遊概念,說到出行,要不出差、學習,要不探親;出門還得寫介紹信,獲所屬單位部門批准,才能預訂火車票和住宿。然而1983年,一份由廣東(香港)旅遊有限公司起草的《關於開辦廣東省內人士到港澳旅遊業務的報告》,卻打破這個局面。

  雖然國家已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但國內對開放旅遊仍有保留。當時在中央支持下,廣東省政府抵住思想束縛,指示外事辦與改革開放後第一家境外「窗口公司」粵海公司,聯同新華社香港分社及港英政府移民局談判,卒之在同年底首辦新中國第一團「香港遊」旅行團。

  延伸閱讀羅湖舊照片 看回鄉過關歷史演變

1983年11月16日的《大公報》,記錄了改革開放後新中國第一批訪港內地旅客,在美麗華酒店喝下午茶的情況。80年代參與「香港遊」旅行團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自行在內地報名付款,其次是由香港親友代辦手續及付款。(圖片來源:香港舊報紙)

改革開放遊香港 團費2000港元起 

  「香港遊」消息一出,旋即在國內外惹來極大哄動,吸引逾千名民眾報名。1983年11月15日,首個「香港遊」旅行團抵港,逾百名傳媒在紅磡火車站守候,追訪這班旅客的所見所聞。他們在8日行程,參觀了海洋公園、山頂、淺水灣,還到過香港仔珍寶海鮮舫和合和中心的旋轉餐廳吃自助餐。

  當年來一趟香港,團費介乎2,000至2,900港元,報名者還須經內地公安局審核。由申請到真正出境,動輒輪候3個月至半年。由於反應熱烈,「香港遊」很快由每日1團增至每日12團,每團人數亦由25人增至48人。據說當時民眾最愛在聖誕節時訪港,原因是可感受不一樣的西方節日氣氛。

  延伸閱讀迎接改革開放 中斷30年九廣直通車復開

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廣東梅縣一個軍用機場改裝為民用機場,滿足歸國華僑和往來客商的需要。當年很多人都沒坐過飛機旅遊,是以吸引不少民眾圍觀。(網上圖片)

  改革開放後廣東省的「香港遊」,開創中國境外旅遊先河。90年代開始,國門進一步打開,內地民眾的旅遊目的地不限於港澳,也擴展至東南亞、日韓、歐美。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統計,2018年中國人出境花費高達2,773億美元(約21,630億港元),數字是全球之冠,消費力驚人。

  雖然2018年全國近1.5億人次外遊,但相對全國14億人口,坐飛機出國的人只佔少數,佔約10%,反映中國出境旅遊業尚有很大發展空間。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40年 旅遊中國由問號到感歎號

2:15

霍英東助中國發展體育外交 重返國際奧委會

鄧小平提「兩個轉變」扭轉外交戰略 聚焦改革開放

2:38

改革開放就業變遷 由「頂替」「分配」到「下海」

1:45
經過整整15年磋商,中國終於跨進世貿的門檻,成為第143 個成員,為中國經濟發展寫下新里程。

中國入世|談判15年始成功 經濟發展新里程

香港街道故事|銅鑼灣鬧市曾有企鵝出巡?糖街有糖廠?東角何來角?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珠海

改革開放|一窮二白到GDP破4000億 珠海如何從小漁村變大都市?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香港街道故事|銅鑼灣利園山為何消失?這幾條街為何以廣東四邑命名?

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

廣州新地標|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 似天鵝又似遊輪 必看5大亮點

深圳美術館新館

北上新地標|深圳美術館新館打卡攻略 三大必看展覽

東莞虎門站擴容

東莞新地標|虎門站大變身 三鐵超級轉車站 15分鐘融入大灣區

廣州海珠區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範區

AI新地標 |廣州海珠區建全國首個 AI大模型應用示範區

深圳京東電器城市旗艦店

華強北新地標!京東電器城市旗艦店登場 連電競賽場都有?

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廣州南沙橫瀝島

南沙新地標|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登場 最高規格綠色建築有亮點

2:30

總體國家安全觀10周年 一文認識「國家安全」

2:49
我們的故宮-榫卯

我們的故宮|榫卯和斗拱的關係密不可分?

1:58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是甚麼?一文看清重點成果

1:54

一帶一路科普篇|如何以「中國方案」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2:25

一帶一路科普篇|RCEP是甚麼?它與一帶一路如何1+1>2

2:46

一帶一路科普篇|「鋼鐵駝隊」是甚麼?解密中歐班列

2:52
一帶一路科普篇

一帶一路科普篇|亞投行與絲路基金扮演甚麼角色?

敦煌保育80年|「敦煌癡人」常書鴻 放棄留法回大漠 「為它死也值!」

農田、貨櫃船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從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東、西方兩大文明的差異

坐在輪椅的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欣賞別人的幸福

道濟會堂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憶基督教跟革命的關係密切?

2017年5月3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中國研製出世界第一部光量子電腦原型機

中國研製出世界第一部光量子電腦原型機

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

  我們經常勸勉年輕一輩說:「做人要有遠見,志向遠大一點。」在中華經典名句中,就有張載《經學理窟.義理篇》的「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志向不遠大,精神又不集中,即使學習也不會有成效。

  張載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他指出學習要成功的話有兩大要素,一是立志要高遠,二是專心致志。

  他認為若是心不在焉的話,雖學習了仍會一無所成的,怎樣才是心不在焉呢?就是不能專心致志,而要做到專心致志,指的不是個人的一時狀態,而是這個人做事的慣常姿態。

  延伸閱讀:古代「勸酒」有專門職...

4個龍

     2024年是龍年,除了年份之外,原來月份、日期、時間都可以生肖來排序。那麼龍月、龍日是怎樣來定義?龍年、龍月、龍日、龍時這樣「四龍合一」的日子,今年會出現幾次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