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舊照片 看回鄉過關歷史演變

撰文︰華思齊

  若非疫情,大概不少港人都已回鄉度歲。羅湖是其中一個香港人北上的熱門口岸,由昔日古舊的羅湖鐵路橋,到如今現代化的聯檢大樓,立於深圳河之上的羅湖橋,記載改革開放前後血濃於水的中港親情。

   曾經何時,返一趟鄉下過年相當折騰,由紅磡坐火車到羅湖就要兩個鐘頭,而且班次疏落,一天就那一兩班,過時過節才會增加班次。為求盡早回鄉,很多人天未光便摸黑到火車站。當年中國內地物資匱乏,港人回鄉總是大包小包,人多行李多,大汗疊細汗,不舒服的感覺可想而知。

  然而,最令人頭痛一幕,尚在後頭。

  那時國內一窮二白,港人回鄉,總會攜帶大量物資北上接濟親友,然而不是所有東西都能帶返內地。當時的查驗規則,概括而言就是「10米布、3斤花生油、36件商品」,除了上述免稅品,其他東西要麼徵稅,要麼退回香港。

1960年代的羅湖火車站,穿著光鮮的旅客在月台候車,部分人以擔挑攜帶物資回鄉。(圖片來源:Getty)
1960年代的羅湖火車站,穿著光鮮的旅客在月台候車,部分人以擔挑攜帶物資回鄉。(圖片來源:Getty)
圖為1960年代的羅湖火車站(英段)的邊防通道。(網上圖片)
圖為1960年代的羅湖火車站(英段)的邊防通道。(網上圖片)

  1957年重建的羅湖橋(日本侵華期間被英軍炸毀),是中國對外的一扇重要窗口。昔日羅湖邊檢對入境內地物品有嚴格限制。據昔日關員引述,改革開放前,間諜活動猖獗,為免在行李中隨時撿出炸單,檢查棚外有個坑,發現爆炸品便直接扔進去。

  不過,大部分時間關員搜的都不是炸彈,而是反映兩地物質差異的經濟商品。

  由於搜查嚴格,盤問仔細,要通過邊防檢查,動輒花費三、四個鐘,物資愈多,盤問愈長,過程令人身震又心震。為了避過徵稅,很多人過關前,盡可能把最多的長褲外衣套上身,過關後把大汗淋漓的衣物脫下來,帶回鄉送給親友。

1970年代,人們在羅湖華段與英段的路軌之間徒步而行。(圖片來源:新華網)
1970年代,人們在羅湖華段與英段的路軌之間徒步而行。(圖片來源:新華網)
80年代羅湖火車站,頭戴草帽、身穿白汗衣的旅客以大包小包的紅白藍袋盛載物品回鄉。
80年代羅湖火車站,頭戴草帽、身穿白汗衣的旅客以大包小包的紅白藍袋盛載物品回鄉。

  穿過的舊衣、幾斤油,今天看來不算甚麼,對於當時實行計劃經濟、糧油雜貨都得憑票購買的社會,卻異常珍貴,是有錢也未必買到的奢侈品。

  由50年代羅湖邊檢站成立,到1985年羅湖口岸聯檢大樓落成,橫跨深圳河上的羅湖鐵路橋,變成雙層的聯檢通道橋,旅客攜帶的行李亦出現變化,由糧油雜貨到家電手錶,由大包變細包,由輸入到輸出。

  改革開放,拉近中港的經濟差距,模糊了富足與匱乏的邊界。一河兩岸40年,羅湖,不再是那道狹小單向的窗,是促進兩地互動多向交流的歷史見證。

1985年6月,羅湖口岸聯檢大樓落成,由雙層的通道橋連接港深口岸。(網上圖片)
1985年6月,羅湖口岸聯檢大樓落成,由雙層的通道橋連接港深口岸。(網上圖片)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90秒看中國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國策通識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改革開放

深圳特區45年

深圳特區45年|圖說深圳改革開放史 從邊陲農業縣到國際大都市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談中美對帳 最令美國人震驚7件事是?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雒城遺址 細看東漢戰亂與繁榮

中國經濟-中國湖南長沙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中國經濟增長跑輸國際?這些數據拆穿了荒謬

2017年4月19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維加獎

中國科學家姚檀棟獲頒維加獎

「白鴿轉」與「白鴿眼」

  電視劇《下流上車族》成為網民們討論焦點,劇情誇張荒唐,笑中帶淚。其中一幕就是主角的小女兒在外國因殺了一隻白鴿烹調成乳鴿,而被開除學籍及註銷簽證。   白鴿的象徵意義,對外國人和中國人大為不同,而廣東話也有不少和白鴿有關的俗語。

  廣東話中有「白鴿轉」這說法。白鴿轉的意思就是兜一圈又回來。在古代白鴿多為養鴿,它們被訓練成往外飛之後又懂得飛回來,古代飛鴿傳信就是利用鴿子的這種習性來通信,因此廣東人便有「打個白鴿轉」的說法,來形容走了又回來。

  除此以外,廣東話俗語還有「白鴿眼」的說法,鴿子的一雙眼睛是長在頭上的兩側,因此視線...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