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遜訪華 中美建交的採訪花絮

撰文︰潘少權

   49年前,即1972年2月21日,美國尼克遜應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邀請,到中國訪問,是美國總統歷史上第一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也終結了兩個國家長達25年相互敵對和充滿隔絕的歷史。

  尼克遜稱此次的訪問為「改變世界的一周」。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前,尼克遜已經表達了對於改善中美關係的態度。親自訪華所引起的外交震動,可說影響深遠。

  今日和大家分享一些新聞以外的小故事⋯⋯

  當時美國白宮通訊聯絡辦公室向中方提出1,000名記者來華採訪,中方表示旅館無法容納這麼多人,美方說800人,但中方說也不行,最後確定為500名新聞工作者。這不難理解,閉關鎖國多年,而且亦從來沒有接待這麼多外國記者。

毛澤東(圖左)指中美關係正常化說是一把鑰匙,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圖片拍攝於1972年。
毛澤東(圖左)指中美關係正常化說是一把鑰匙,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圖片拍攝於1972年。(圖片來源:Getty)

  不過,為向美國記者提供便利,中方把民族文化宮西部大廳改作「新聞中心」,在大廳兩旁裝置電話和電報設備,大廳正中間擺著桌椅,讓美國記者隨時可以到那裡寫稿和發稿。大廳前端的舞台上還擺著小桌椅,記者可以買咖啡、其他飲料和點心。「新聞中心」24小時開放。

  關於尼克遜總統到達北京機場時的採訪安排:中外記者共分三線,一線近身採訪,約10名記者,主要為文字記者和少數攝影記者;二線是停機坪邊上電視台記者、其他攝影記者和文字記者,共數百人;三線是位於候機廳外陽台上的美國電視做直播記者。

周恩來陪同尼克遜檢閱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圖片來源:Getty)
周恩來陪同尼克遜檢閱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圖片來源:Getty)

   此外,這也是外國記者第一次在中國境內設立地面衛星站。當時中國尚沒有這種技術設備。中方同意美方把他們淘汰的一座小型地面站運來中國安裝使用,除了供他們代表團的官方使用外,尤其要供新聞記者發稿,特別是電視即時轉播使用。

   可惜,美國記者人多,卻搶不到毛澤東會見尼克遜「頭條」。尼克遜2月21日上午到北京,毛澤東下午就在中南海會見他。毛澤車會見尼克遜的消息理論上應由美國記者先發報導,但卻被常駐北京的其他外國記者搶先了。因為外國記者熟悉北京的情況,尼克遜一到北京,他們就派人在中南海門口等,一見總統車隊開進中南海,就知道是見毛澤東。一般情況,周恩來同外國領導人會見和會談,都在人民大會堂進行的,所以駐京記者的新聞觸覺比較敏銳。這可說是美國記者隨團採訪國家元首活動「第一次」沒有爭到「第一」。

尼克遜在離開北京前登上長城,因前一天下了大雪,長城披着銀裝。尼克遜讚歎「只有一個偉大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長城。」 (圖片來源:AP)
尼克遜在離開北京前登上長城,因前一天下了大雪,長城披着銀裝。尼克遜讚歎「只有一個偉大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長城。」 (圖片來源:AP)

  為了彌補美方記者團這個遺憾,中美雙方簽署《上海公報》時,中方特意讓總統顧問基辛格下午在上海先舉行記者招待會。一些美國記者一拿到分發的公報稿,立即紛紛跑出會議廳,奔去發電報。我方則在當晚新聞聯播節目中公佈關於《上海公報》的消息。

  這是中國人圓潤細緻的做事方式。

2:43

鄧小平晚年對上海特別關心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不搞爭論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幹

鄧小平南巡講話3|不搞爭論 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 是為了爭取時間幹

鄧小平空中過年 訪問美國外交破冰

羅湖舊照片 看回鄉過關歷史演變

最新文章
澳門、中山、珠海

大灣區歷史|丁新豹憶澳門最早接觸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灣人才輩出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百事可樂

改革開放|深圳第一間世界500強企業 細說百事可樂發展史

十四五規劃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一帶一路

2:13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文看清「一帶一路」10年成績單

編輯推薦

中國航天|停留太空時間最長中國人 王亞平和世界紀錄還差多遠?

神七任務曾遇險 劉伯明:回不去也要讓國旗在太空飄揚

張陸 曾夢想當歌手的太空人

乘神舟十四號再征穹蒼 陳冬:要為祖國飛出新高度

王亞平長駐中國太空站半年 女太空人遇「例假」影響大?

準備25年 鄧清明終圓飛天夢

神舟十七號|進駐天宮最年輕太空人 唐勝傑是黃土高原走出來的窮孩子

2:24

彩虹邨擬清拆|尼克遜來過打羽毛球 網紅打卡點 曾獲建築獎

1:40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 盡覽中國發展新機遇

3:15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帶一路10周年 哪些基建項目最矚目?

2:21

一帶一路合作篇|為何要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21

杭州亞運|18屆亞運奪38金 香港金牌運動員逐個睇 哪位贏最多金牌?

2:26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重慶、蘭渝鐵路、銀川煉油廠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國家地緣戰略 帶起西部3次工業化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文化深度遊2023前瞻 走進歷史現場

彎路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彎彎曲曲的成功路

2016年11月30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二十四節氣

中國「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

「生保」同戶籍有關?

  現今社會進步,不少大樓屋苑都有保安,甚至公共屋邨有看更幫大家巡樓兼看門口。當保安人員遇到一些「生保」人及陌生面孔,通常也會多問幾句探明來意,並要求他們先登記再上樓,以策安全。

  在廣東話俗語當中,「生保」有陌生、生疏的意思,而這個俗語的由來是與中國古代一種制度有關的。   「保甲制度」是自宋代開始一種帶有軍事管理的戶籍管理制度,所謂「什伍其民」、「變募兵而行保甲」,就是這個意思。   到了明清兩代仍有類似設置,是管理鄉村地區的重要制度。保甲制度以戶、甲、保等為基...

735個洞窟

     歷經千年營建而成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全人類的文明瑰寶。俗稱「千佛洞」的莫高窟,現存洞窟735個,在規格、形狀、主題上各具特色,被學者分為9大類,各有甚麼特別之處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