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愛回家 挑扁擔送物資回鄉探親

撰文︰黃皓頤

  回鄉探親,是不少香港人在農曆新年、清明節和暑假的必定行程,過程一點也不輕鬆,但卻意義重大。

改革開放前 羅湖步行過橋返鄉下

當代中國-名家-改革開放愛回家 挑扁擔送物資回鄉探親
改革開放1979年,來自香港的乘客從羅湖步行走過這條鐵路橋——羅湖橋,當跨過臨時站界標的位置,便會進入中國境內,回鄉探親。(圖片來源:Getty)
當代中國-名家-改革開放愛回家 挑扁擔送物資回鄉探親
改革開放前後1970年代,當火車抵羅湖站,乘客便要下車,攜帶着大量帶回鄉的行李過境。連綿不絕的回鄉探親旅客人龍,可見回鄉人潮的擠擁。(網上圖片)

  早於1906年,在深圳河上建設一條鐵路橋——羅湖橋,1911年正式啟用,成為連接內地和香港的主要通道。1950年,羅湖邊檢站成立。1957年,重建的羅湖橋(日本侵華期間被英軍炸毀)成為了旅客往來深港兩地的通道,火車返鄉下的主要交通工具。那時,當火車抵達羅湖,所有乘客都必須下車,帶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從羅湖橋兩側的行人通道步行過去,形成延綿不斷的人龍。

  在1960、70年代,不少人由內地偷渡來港,這大批勞動人口幫助香港的經濟高速發展,他們亦改善了生活情況,之後便不時回鄉探望及接濟環境艱難的親友。每逢農曆新年、清明節等日子,在羅湖橋望去,就是延綿不斷的人龍,大家都不約而同帶着大量物資返鄉下,接濟親友和同鄉。

  延伸閱讀:羅湖舊照片 看回鄉過關歷史演變

改革開放 回鄉必帶糧油雜貨

當代中國-名家-改革開放愛回家 挑扁擔送物資回鄉探親
改革開放前1960年代的羅湖火車站,回鄉探親的旅客正在月台排隊候車,人們都帶着大包小包物資,有些人更挑扁擔攜帶大量物品回鄉。(圖片來源:Getty)

  改革開放70、80年代,很多經羅湖回內地的人,會用麻布袋或魚網狀的麻繩袋、或挑着扁擔,或後來的港產代表紅白藍尼龍帆布袋,盛載着一罐罐食油、大包的米、布料、舊衣服及鞋子等,擠在人群中慢慢地前進;將這份帶着愛的心意親自送到親人手中。那時,中國實行計劃經濟,糧油雜貨都需要憑票購買,十分珍貴,可說是有錢也未必買得到。

  人們又為了避免徵收關稅,在過關前會盡量多穿幾件外衣、幾條長褲,務求多帶幾件衣服回鄉,所以即使在冬天,仍會熱得滿頭是汗;過關後才大汗淋漓地脫去衣物,帶回鄉去送給親友。當他們每次返到鄉下,看到親友一臉期待、滿心喜歡地接受這些從香港帶來的物品時,之前的辛苦勞累,都會一掃而空。

改革開放 掀起攜帶家電回鄉潮

當代中國-名家-改革開放愛回家 挑扁擔送物資回鄉探親
改革開放後1979年,中斷30年的省港直通火車恢復通車,自此港人回鄉探親更加頻繁。每逢到了農曆新年、清明節等日子,大量回鄉旅客一起擠上火車,造成場面混亂。他們除了從正常車門上車外,還會攀爬車窗進出火車廂內,險象環生。(網上圖片)

  1979年4月4日,曾中斷30年的省港直通火車恢復通車,從那時起,港人回鄉探親更加頻繁。初時由於火車並沒有限制乘客攜帶的行李數量和體積,於是大班回鄉探親者會拼博地大件細件地帶上火車,包括電視機、洗衣機等家電產品,大班回鄉者一起擠湧上車的場面,十分混亂。1979年中國海關宣布,由8月1日起,只有憑回鄉證入境,才可以帶、電視機、錄音機、相機、風扇、單車、手錶及縫紉機等,每人每年只准帶一件完稅的物件;才令帶家電回鄉的熱潮稍為平緩。

  延伸閱讀:迎接改革開放 中斷30年九廣直通車復開

  1985年羅湖口岸聯檢大樓落成,人們終於不用再徒步走過羅湖橋,改走在雙層的聯檢通道橋。回鄉探親的手信,亦由以往的糧油雜貨,變成了家電產品。但,不變的是每個回鄉探親者跟親友共聚一刻的期盼。

全運會的前世今生 由軍事競技場到奧運練兵場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特區-深圳-股票證券

深圳810股票風波 深化改革開放證券監管

2:04

改革開放|勤勞堅毅工廠妹 造就中國經濟起飛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重溫改革開放後1984年奧運中國奪金的難忘畫面

重溫改革開放後1984年奧運 中國奪金的難忘畫面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人民路高架橋

改革開放|全國第一座城市內高架橋 廣州人民路高架橋令人又愛又恨?

十四五規劃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一帶一路

3:23

一帶一路入門篇|盤點一帶一路八大里程碑

編輯推薦

神舟十六號升空創多項第一 航天工程師 載荷專家首登「天宮」

執行神舟十六號任務 景海鵬四度上太空

香港 航天 科研

香港農業研究首次「上太空」 有哪3方面重要意義?

展望2023|中國航天3大任務逐個數 第三批太空人出征成焦點

中國航天|駐守天宮 中國太空人能吃到甚麼水果?

天舟六號發射 為中國太空站送「快遞」包括70公斤水果

中國航天;嫦娥七號;重型火箭;天問二號

一文看清2023中國航天焦點:重型火箭 嫦娥七號 天問二號等全面推進

3:2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路」機遇 甚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3:20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0
一帶一路地圖;一帶一路科普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怎麼建?一文看清5大合作重點

2:10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是甚麼?

3:04
故宮鐘錶館

我們的故宮|鐘錶館的精品知多少?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3:32

十四五創科篇|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甚麼?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直播帶貨|弘揚綠色健康飲食文化

「茅坑裏扔石頭」會有甚麼後果?

  廣東話歇後語的功能除了幽默地帶出說話者意思外,還能夠很形象化地展示場景,令人看後會心微笑。

  「茅坑裏扔石頭」就是形象化地展示場景,只要稍加想像,便令人會意得到當中的意思。   當把石頭用力投入一桶水中時,石頭就會激起桶中的水,還會濺出來沾濕身。如果那不是一桶水而是茅坑的話,激出來的就不是水了,而是「激起公糞」。   套用在生活中,就有「茅坑裏扔石頭——激起公憤」的意思了。  ...

1.4萬條龍

  在中國古代,龍被視為皇權的象徵,皇帝也自稱「真龍天子」。在北京故宮,就可以看到許多「龍元素」裝飾。   俗稱「金鑾殿」的太和殿,是紫禁城龍元素最多的宮殿之一,據指有超過1.4萬處龍紋裝飾,分別都藏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