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0/08/2021
改革開放後,深圳成為經濟特區,企業需要更多資金擴大經營,於是開始按照政府規定實行股份制改造。然而在1992年今日(8月10日),深圳發生了一椿由抽新股引起的大型衝突,史稱「810事件」。
改革開放後 深圳金融證券發展迅速
1987年,由6家信用社組成的深圳發展銀行,是全國第一家按照規範方案成立的股份制金融企業。當時股票對普羅市民仍是新鮮事,深圳發展銀行的股票銷售並不理想,賣不出的股票甚至要擺地攤的方式向農民兜售。沒想到這批股票後來大幅升值。
1988年,股票進入櫃枱交易時代。隨深圳發展銀行及後來幾家上市企業的股價暴漲,市民炒股熱情高漲,櫃台交易頻繁,許多弊端浮現,加速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
改革開放鄧小平南巡 推動證券市場發展
1990年12月,深交所正式敲鐘,是改革開放後全國首個集中處理證券交易的平台。不過,1990年開始,國內掀起「姓社姓資」的爭論,保守派質礙改革開放的步伐,是邁向資本主義化,還是社會主義,並在多份報刊掀起激烈討論。
直至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發表「三個有利於」的講話,認為要判斷「姓資姓社」,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落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槌定音,釋除坊間對股市疑慮,推動證券市場發展。
投機者湧入深圳搶股票 盼在改革開放炒股致富
1992年5月,滬交所開放上市股票的價格,引發股市暴漲。由於沒停板機制,滬股全日漲了105%,幾隻股份短時間漲價25至30倍,愈來愈多人相信炒股可以一夜暴富。
同年8月, 深圳宣布發售500萬張新股抽籤表,容許每人最多持有10人的身份證購買10張抽籤表,按中籤率10%估計,轉手可賺萬餘元(人民幣‧下同)。當時人均工資才數百元,這筆錢可是天文數字。
當時深圳才改革開放十餘年,人口僅80萬,為抽新股,超過120萬五湖四海的投機者湧入深圳,在深南大道築成長長人龍。儘管正值炎夏,汗流浹背,為防止被沖散,不分男女老少個個胸貼後背緊抱前面一人,維持超過10小時,即使期間下了一場大雨,都沒把他們的狂熱澆熄。
中國證監成立 成改革開放里程
令人難以理解是,抽籤表一開售便迅速售完,一些排了數千人的銷售處,只有寥寥幾十人成功購得。然後,手握幾十、甚至幾百長抽籤表的「黃牛」現身,以十倍炒價向途人兜售,人們的憤怒可想而之。
8月10日傍晚,幾千名未能購得抽籤表的股民聚集,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敗的標語,抗議徇私舞弊,並演變成圍攻市政府及銀行的衝突,釀成震驚全國的「810事件」。後來政府緊急增發500萬張新股認購表,查出4,000多名幹部涉及截留私買10萬張抽籤表,予以處分,事件才慢慢平息。
「810事件」為股市帶來重挫,讓人們嘗到股市有升有跌的滋味;同時加速制度上的變革,促成日後中國證券監督委員管理會的成立,成為改革開放一個里程碑。
延伸閱讀:小漁村變大都市 深圳改革開放40年巨變
由一竅不通到瘋狂追捧,理性投資到發展金融,2010年深交所正式開展創業板指數,磨劍十年,截至2019年9月,在創業板指數成份股中流通的市值約 1.76 萬億元。從區域到全國、單一產品到多元市場體系,改革開放後深交所為中國資本市場崛起走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