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時代|專訪自得琴社:當中國古琴遇上哆啦A夢

編輯︰紀小婷
撰文︰蘇言

  哆啦A夢遇上中國傳統樂器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你是否想像得到?中國就有一班熱愛傳統樂器的年輕人,自發組成一個名叫「自得琴社」的樂團,用古典手法演繹現代歌曲。作為古琴領域的KOL,他們亦成功將傳統樂器帶出國門。

用古琴演奏現代歌曲 自得琴社變身KOL

  前段時間,一曲古風版《哆啦A夢之歌》在網絡上流傳。影片中年輕樂手身穿盛唐服飾,手持傳統樂器,或坐或跪,姿態各異,背景如鋪陳的宣紙,遠看就像一幅古代畫作。忽而畫中人開始彈奏,交織出一曲輕快樂章,「古代畫卷」就這樣「活」了。畫面中還不時有貓咪行過,這些有趣的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KOL自得琴社00
看似一幅古代畫卷,但演奏的卻是《哆啦A夢》《權力的遊戲》這樣的現代曲目,這種跨界融合正是自得琴社的最大特點。(受訪者供圖)

  琴社社長朱里鉞多年前就在上海學琴,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師從中國職業古琴演奏家龔一先生的唐彬、蔡珊夫妻,3位青年一拍即合,但學琴的琴社不好找,「沒有合適的琴社,索性就自己開一個。」於是2014年,面向大眾推廣古琴的「自得琴社」成立了。

  如何讓更多人認識古琴甚至產生學習衝動?朱里鉞說,一方面出於宣傳琴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想表達自己對古琴及傳統文化的理解,「自得琴社」由此開始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作品。

社長朱里鉞介紹,『自得琴社』取意『天真自得』,希望通過古琴讓大家回歸到一個天真的狀態,也可以理解為『自得其樂』。(受訪者供圖)

  琴社成員多為80後、90後,有豐富的創意和想像力。2015年,自得琴社拍攝了系列迷你劇《古琴診所》,在古琴圈子引起反響;2016年,團隊又創作了古琴版《權力的遊戲》,吸引了一批網友的注意。

  而讓琴社為大眾所熟知,是源於他們探索出了古代復原裝束風格的MV。「我們拍影片的時候,也在考慮着裝和構圖。拍攝《空山鳥語》時就找了專門做服裝的朋友,復原了唐代裝束。」沒想到,影片一下子席捲互聯網。

KOL自得琴社02
古代復原裝束是自得琴社的一大特色,從演奏和觀賞兩方面帶給觀眾視聽享受。(受訪者供圖)

  琴社成員總結經驗說,古風MV用大眾熟悉的曲子做改編,讓抽象的古琴藝術變得親民。隨後,自得琴社成員身着漢服演出《哆啦A夢之歌》、《大話西游》、《天龍八部》等歌曲,果然廣受歡迎。這種將古風與當下完美結合的創新演奏,讓國風古樂和古琴重煥生機。

  延伸閱讀:【漢服潮】今年流行哪種漢服?認識不同朝代漢服 教你穿出個人風格

KOL自得琴社引起「跨國界」共鳴

  「主創有興趣,有改編動力;大眾喜歡,有改編價值,這是我們選曲的兩大原則。」朱里鉞說,琴社的初心就是推廣普及古琴藝術,而今,有很多人慕名而來琴社學琴。

  這種「跨時空」的共鳴,亦引發了「跨國界」共鳴。好幾條作品獲得百萬播放量,不少網民自發翻譯影片、加字幕,令海外網民知道了古琴,甚至喜歡上了這些充滿禪意的東方樂器。

  「有些根本不懂中文的外國人,也能欣賞我們的畫面,雖然看不懂服飾和樂器,他們也覺得好看,這一點對我們來說其實很欣慰。」朱里鉞提到,「印象最深的是有個日本人留言說『先生您又回來了』,他想表達的可能是中華文明以前是日本的老師,看到我們的MV,讓他感覺中華傳統文化復興,老師又回來了。我們看了都很感慨。」

自得琴社03
自得琴社的影片在YouTube上亦有一定的影響力,很多外國人通過他們的影片認識中國傳統樂器。圖為自得琴社在劇院進行演出。(受訪者供圖)

  延伸閱讀:唐俑復活?《唐宮夜宴》再現盛唐時期中國文化

KOL自得琴社冀到港演出

  去年至今,「自得琴社」在內地多個城市舉行巡迴演出,所到之處都掀起一股國風熱潮。今年下半年,自得琴社也會來深圳或珠海演出,若之後有可能,也希望有機會到香港推廣古琴,「我們後台數據顯示,來自香港的粉絲(fans)比例挺靠前的。」

  下一步,琴社也考慮把古琴演奏與粵劇、南音、梨園戲等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項目結合,用創意讓中國傳統文化「活在當下」。

自得琴社04
自得琴社的影響力逐漸從網上擴展到線下,即時疫情期間,線下演出同樣滿座。(受訪者供圖)
相關標籤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1
相關每周主題

14年還原400多套漢服 「裝束復原」展現中華文化之美

2021-10-05
2:02

KOL時代|專訪自得琴社:當中國古琴遇上哆啦A夢

2021-07-12
2:01

廢棄材料製古風頭飾 女子「變廢為寶」傳承中國文化

2021-09-27

從天書到表情包 最古老甲骨文融入網絡時代

2023-05-26
1:40

皮影戲登上4D舞台 「中國電影鼻祖」的新生之路

2022-10-19

1年打造1億顆「水滴」 用特技營造「仙俠」方式打開京劇

2022-10-26

25歲手作KOL 用500克黃金「神還原」三星堆面具

2022-01-23

14年還原400多套漢服 「裝束復原」展現中華文化之美

2021-10-05
2:02

KOL時代|專訪自得琴社:當中國古琴遇上哆啦A夢

2021-07-12
2:01

廢棄材料製古風頭飾 女子「變廢為寶」傳承中國文化

2021-09-27

從天書到表情包 最古老甲骨文融入網絡時代

2023-05-26
1:40

皮影戲登上4D舞台 「中國電影鼻祖」的新生之路

2022-10-19

1年打造1億顆「水滴」 用特技營造「仙俠」方式打開京劇

2022-10-26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香港劍擊蔡俊彥

走出低潮當上世界冠軍 香港劍擊蔡俊彥如何開創歷史?

2025-07-31

影視巨星

威尼斯影后辛芷蕾

威尼斯影后|辛芷蕾遇甄子丹點名入行 追夢者由被嘲笑到揚名國際

2025-09-13

時代英雄

國產戰機一戰成名 懷緬「殲-10之父」宋文驄

2025-05-23

傑出名人

巢湘玲 參加「抗戰史上最偉大搶救」的香港女戰士

2025-09-04

創新先鋒

清華火神隊

機械人「國足」世界杯奪冠 清華火神隊到底是何方神聖?

2025-07-29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香港劍擊蔡俊彥

走出低潮當上世界冠軍 香港劍擊蔡俊彥如何開創歷史?

2025-07-31

影視巨星

威尼斯影后辛芷蕾

威尼斯影后|辛芷蕾遇甄子丹點名入行 追夢者由被嘲笑到揚名國際

2025-09-13

時代英雄

國產戰機一戰成名 懷緬「殲-10之父」宋文驄

2025-05-23

傑出名人

巢湘玲 參加「抗戰史上最偉大搶救」的香港女戰士

2025-09-04

創新先鋒

清華火神隊

機械人「國足」世界杯奪冠 清華火神隊到底是何方神聖?

2025-07-29
編輯推薦
微短劇亂象

微短劇熱潮|從低質抄襲走向精品化 市場如何「量變」到「質變」?

2025-09-11

辛芷蕾憑《日掛中天》榮膺威尼斯影后!盤點出道至今爆紅電視劇

2025-09-12

深圳前海冰雪世界將登場 全球最大室內滑雪場 3大特色搶先看

2025-09-05

抗戰勝利80周年|盤點熱門抗戰電影:《南京照相館》《東極島》

2025-09-03
2:34

香港品牌|本地最歷史悠久啤酒廠 由這位醫院創辦人開設?

2023-12-10
2:33

香港品牌|嘉頓餅乾是抗戰食糧?這款方包為何叫「生命麵包」?

2022-10-29
2:30

香港品牌|維他奶創辦人研「窮人牛奶」強身救國 竟被鬧「無陰公」?

2022-11-12

9大香港旅遊熱點|奇華原是雜貨店?日佔時靠光酥餅發迹|香港品牌

2025-08-24

9大香港旅遊熱點|玻璃樽裝益力多 你飲過未?|香港品牌

2025-06-08

9大香港旅遊熱點|李錦記因煲燶蠔水誕生?還多次上太空?|香港品牌

2025-06-17

9大香港旅遊熱點|八珍甜醋份外香 謝霆鋒出世都派八珍薑醋|香港品牌

2025-08-17
2:34

香港品牌|本地最歷史悠久啤酒廠 由這位醫院創辦人開設?

2023-12-10
2:33

香港品牌|嘉頓餅乾是抗戰食糧?這款方包為何叫「生命麵包」?

2022-10-29
2:30

香港品牌|維他奶創辦人研「窮人牛奶」強身救國 竟被鬧「無陰公」?

2022-11-12

9大香港旅遊熱點|奇華原是雜貨店?日佔時靠光酥餅發迹|香港品牌

2025-08-24

9大香港旅遊熱點|玻璃樽裝益力多 你飲過未?|香港品牌

2025-06-08

9大香港旅遊熱點|李錦記因煲燶蠔水誕生?還多次上太空?|香港品牌

2025-06-17
2:34

抗戰勝利80周年|秘密大營救:在港文化人士如何虎口脫險?

2025-08-25
2:58

抗戰勝利80周年|文化守護:故宮「國寶」大遷徙

2025-08-15
3:09

抗戰勝利80周年|教育長征:烽火中的教育奇迹——西南聯大

2025-08-11
2:37
抗日戰爭

系列專題|中國人民抗戰勝利80周年

2025-09-02
2:50

抗戰勝利80周年|浴火重生:城市受戰火重創 如何重獲新生?

2025-09-01
2:44

抗戰勝利80周年|國際友人援手 拉貝保護25萬中國人

2025-08-29
3:22

抗戰勝利80周年|3000熱血華僑回國 守護抗戰生命線

2025-08-28
2:34

抗戰勝利80周年|秘密大營救:在港文化人士如何虎口脫險?

2025-08-25
2:58

抗戰勝利80周年|文化守護:故宮「國寶」大遷徙

2025-08-15
3:09

抗戰勝利80周年|教育長征:烽火中的教育奇迹——西南聯大

2025-08-11
2:37
抗日戰爭

系列專題|中國人民抗戰勝利80周年

2025-09-02
2:50

抗戰勝利80周年|浴火重生:城市受戰火重創 如何重獲新生?

2025-09-01
2:44

抗戰勝利80周年|國際友人援手 拉貝保護25萬中國人

2025-08-29

香港首間私立大學樹仁創辦人胡鴻烈 曾替紙盒藏屍案被告辯護

2025-08-11

改革開放重要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推動思想解放

2025-09-13
1995年9月19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上海ATM聯網

上海ATM聯網在全國率先開通

獨學而無友 孤陋而寡聞

  獨自一個人埋頭苦幹,還是大伙兒一起學習比較好?古時已有答案。究竟是甚麼呢?

  《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

  古代學者相信,若果只一味努力,沒有經過同學和朋友一起研討,切磋琢磨,便會落得孤單,見聞不多,思想也會變得狹隘。

  不過,若果一味只交朋友也不是好事。因為「燕朋逆其師」,結交不正當的朋友,會導致違背師長的教訓,而「燕辟廢其學...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