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舞者變身「水下洛神」演繹中國文化

編輯︰紀小婷
撰文︰戴路雨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三國時期,文學家曹植揮筆寫下名篇《洛神賦》,將中國神話裏的洛神描繪得美麗絕倫;2,000年後,一位年輕舞者則用精彩唯美的水下舞蹈,再現中國文化經典。

 

唯美舞姿重現中國文化經典

  6月中旬正值端午,河南廣播電視台《端午奇妙遊》晚會特別設計了開場節目《洛神水賦》(原名《祈》)。據節目主創人員介紹,屈原不止一次在詩詞中提到過洛神,恰逢懷念屈原之際,正好推出這個舞蹈。

  影片中,年輕的舞蹈演員在水中翩翩起舞,對應了《洛神賦》中的名句「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中國文化水下洛神01
《洛神水賦》在河南電視台播出,這個電視台此前還推出舞蹈節目《唐宮夜宴》,兩個節目都用創意方法表現中國傳統文化,在網絡上備受歡迎。(網上圖片)

  這段不到兩分鐘舞蹈隨即紅遍網絡,在社交媒體上的播放量達到35億;影片還引起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注意,她在Twitter上稱讚舞蹈「像天鵝一樣優雅,像中國龍一樣敏捷」。

  舞蹈者名叫何灝浩,曾是花樣游泳運動員,得過國際潛水小姐大賽中國區總冠軍,還在電影《美人魚》中當過林允的替身,如今則負責培訓人魚表演。

中國文化水下洛神02
從花樣游泳到潛水到美人魚表演,《洛神水賦》的表演者何灝浩一直從事水下工作,雖然經驗豐富,但要完成表演還需要經過重重考驗。(網上圖片)

  《洛神水賦》播出後,何灝浩一夜之間成了洛神的「代言人」。提起網民的誇讚,她有點害羞:「我也是只是個凡人,挺惶恐的」;對於華春瑩的讚美,她則是「哇的一聲哭出來」,感覺多年的辛苦有了回報。

  延伸閱讀:唐俑復活?《唐宮夜宴》再現盛唐時期中國文化

浸水26小時 用創意毅力傳承中國文化

  水下獨舞在實際操作中困難重重。何灝浩透露,自己在水下泡了足足26個小時,拍攝時50秒換一次氣,但從下水到準備機位就已經過去了2、30秒,所以不停在水下來來回回,才最終拍出了成品。

中國文化水下洛神04
每50秒才換氣一次,每日下水200次,在水下浸了26小時,這些數字都見證舞蹈演員的艱辛。(圖片來源:河南衛視@微博)

  為了防止頭髮在水中散開,造型師利用魚膠粉固定髮型,「頭髮會變得很硬,整個頭特別疼,然後要卡很多卡子(髮夾)」。繁複的表演服裝吸水變重,在水的阻力下,她要極力保持動作流暢,雙眼更因在水下睜開而充血……為了完成特定的舞蹈動作,需要用魚線纏繞她的腰,拍攝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她的手臂、腹部、膝蓋上仍有大大小小的劃痕和紅腫。

中國文化水下洛神03
為了防止頭髮在水中散開,何灝浩忍住疼痛用大量膠粉固定頭髮。(網上圖片)

  經過點點滴滴的努力和不放棄的精神,才有了兩分鐘的完美呈現。

  如今,她又回到了自己教授課程的日常,帶領身着美人魚服裝的學員學習在水中練習漂浮和游泳。她說,引起關注的是傳統文化,並不是自己。「我可能在當中扮演了一個載體的角色吧,能以一技之長還原千年前的中華精粹,是我的榮幸」。

  其實,像何灝浩這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而中國文化的傳承,正是需要他們的創意和熱情。

  延伸閱讀:角色外觀?節日活動?《王者榮耀》特殊方式傳承非遺文化

七一勳章|當代愚公黃大發 絕壁之上用生命挖水渠

七一勳章|沙漠植樹造綠洲 石光銀:一生治沙沒白活

新冠疫情-抗疫上河圖

佛山90後繪「抗疫上河圖」 致敬新冠疫情醫護

2:21
登頂珠峰-張洪

亞洲第一人 視障者張洪登頂珠峰「讓世界看見我」

相關標籤

立冬收成期 雞鳥卡會啼

  香港天氣剛剛開始有一點秋意,但原來已過了立冬了...

  立冬之時,萬物終成,在古代對農民而言,立冬是一...

「秋風起」點解要「食臘味」?

  「秋風起,食臘味」,每逢秋冬季節都是吃廣東臘味...

  中國人製作臘味已有超過二千年的歷史。戰國時期詩...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創新先鋒

AI功能衣葉曉雲

醫療結合時裝研發AI功能衣 葉曉雲以創科對治脊柱側彎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95後小夥奪「世界麵包冠軍」 靠中國原料征服世界

運動健兒

2:58

港隊單車造王者 沈金康的傳奇故事

影視巨星

《雪山飛狐》、《使徒行者》、《新聞女王》

《新聞女王》佘詩曼 從不會演戲到霸氣Man姐

編輯推薦
3:06

香港之最地理篇|最大公園不是維園?最小島嶼只能企1個人?

3:18

香港之最鐵路篇|哪條線最早開通? 哪個站最深? 第一個上蓋物業是?

香港之最文化康樂篇|最美圖書館在哪兒?最早啟用公共泳池是?

香港之最金融篇|最小面值的港幣是?第一間外資銀行不是滙豐?

香港之最股市篇|港股史上最大升跌市幾時發生?哪隻新股最吸金?

2:35

香港之最人口篇|十八區人口最多是?哪區最高收入?最多人未婚?

香港之最房屋篇|這個屋苑人口勝歐洲小國?最高和最「離地」住宅是?

2:24

彩虹邨擬清拆|尼克遜來過打羽毛球 網紅打卡點 曾獲建築獎

1:40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 盡覽中國發展新機遇

2:13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文看清「一帶一路」10年成績單

3:15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帶一路10周年 哪些基建項目最矚目?

2:21

一帶一路合作篇|為何要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21

杭州亞運|18屆亞運奪38金 香港金牌運動員逐個睇 哪位贏最多金牌?

上帝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上帝不救我?

澳門、中山、珠海
丁新豹
丁新豹

大灣區歷史|丁新豹憶澳門最早接觸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灣人才輩出

重慶、蘭渝鐵路、銀川煉油廠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國家地緣戰略 帶起西部3次工業化

1987年12月10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京津塘高速公路

京津塘高速公路開工

「大牌檔」定「大排檔」?

  近年香港興起傳統文化保育熱潮,幾年前就曾經出現過對大排檔去留問題的討論。從公共衛生角度出發,大排檔難以滿足現今社會的衛生要求,但在保育本地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又有相當的保留價值。

  大排檔是香港本地飲食文化的其中一個標誌,簡單而言,指的就是路邊經營的食肆,體現香港人獨特的飲食文化,幾十年來都是香港基層市民生活的寫照。   然而,到底是「大牌檔」還是「大排檔」?一直也有兩種不同的講法。   有人認為應寫成為大牌檔,原因是以往政府對這類食肆發放飲食牌照時,商戶要將牌照放...

735個洞窟

     歷經千年營建而成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全人類的文明瑰寶。俗稱「千佛洞」的莫高窟,現存洞窟735個,在規格、形狀、主題上各具特色,被學者分為9大類,各有甚麼特別之處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