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勳章|當代愚公黃大發 絕壁之上用生命挖水渠

編輯︰紀小婷
撰文︰戴路雨

  「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黨員,我甚麼困難都不怕,帶領村民開渠取水。水過不去,拿命來鋪(水渠)!」在今年的「七一勛章」頒授儀式現場,86歲的獲獎者黃大發心情特別激動,他原是貴州遵義一個村的黨委工作人員,帶領村民歷時30余年,在懸崖絕壁上開鑿「生命渠」,讓山區村民擁有飲用水和生活用水,幫助他們擺脫貧困生活,堪稱當代愚公。

曾是牛棚孩子 黃大發在基層耕耘獲頒七一勳章

  已經念過八旬的黃大發,出生在舊社會,小小年紀就成了孤兒。他睡草窩牛棚,靠給地主放牛過活,靠遠親近鄰的救濟長大。性格樸實、大公無私的他,23歲就當上了當地生產隊(當時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大隊長,1959年入黨後又擔任村主任和黨支部書記,直到2004年退休。

  黃大發所在的草王壩村,山高崖陡,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雨水落地,立刻就順着空洞和石頭縫流走了,很難儲存下來。距離村子幾公里外有充沛水源,但是偏偏高山又成了中間的阻礙。村民去擔水,來回需步行兩個小時。為了省水,村民第一遍水淘米洗菜,第二遍洗臉洗腳,第三遍喂豬喂牛,就連種地也只能種一些耐旱的粟米,生活非常艱苦。

七一勳章黃大發01
這一條絕壁上的水渠,為貴州遵義草王壩村(現在為團結村)提供飲用水和生活用水,是黃大發帶領村民歷經數年一點點挖掘出來的。(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上村幹部後,黃大發就講出「狠話」,要為村民做3件事︰引水、修路、通電。

  引水修渠在歷史上不是沒有,但因為各種技術原因,耗時10多年也沒修成。黃大發不肯服輸︰「一年修不成,修兩年;兩年修不成,修三年。哪怕用命去換,也要幹成!」1989年,只有小學文化的他到附近水利站幫工,通過自學掌握了許多水利知識。

  1992年春,引水工程開工,57歲的黃大發帶領200多名村民來到工地,無論甚麼情況,他們都衝在最前面。工程進行到垂直300多米高、異常險峻的擦耳崖,黃大發第一個站出來,上山尋找放炸藥的合適位置。

  1994年,當清澈的渠水第一次流進草王壩,村民們捧着渠水大口地喝︰「真甜啊……」黃大發看着多年工作的成果,在角落默默流下眼淚。

七一勳章黃大發02
如今村民隨時可以飲到清潔的水,但在水渠修好之前,村民走幾個鐘頭山路,才能喝到乾淨又充足的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七一勳章】沙漠植樹造綠洲 石光銀:一生治沙沒白活

七一勳章獲得者黃大發:即使再活一次 仍做愚公

  到了1995年,跨越三重大山、總長9,400米的水渠終於全線貫通,村民以黃大發的名字命名它為「大發渠」。

  通水後,黃大發又馬不停蹄地帶領村民改造田地,再接下來是修路和通電。他每天帶領100多名村民來到工地,4公里的公路很快鋪好。1996年,黃大發自掏腰包100元來維修電網,在他的帶動下,村民一共湊了1萬元;一段時間後,草王壩村終於亮起了電燈。

七一勳章黃大發03
作為村中黨委的工作人員,黃大發將村民的福祉看得比自己更加重要,十幾年來,在他的帶領下,村中通了水、電、路。(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昔日的草王壩,如今已更名為團結村。近年來,村民發展起中藥材、有機稻米、精品生果,養起了牛、豬和蜜蜂,人均年收入超過萬元。2019年底,團結村終於擺脫貧困,民宿、露營之類的旅遊項目亦陸續入駐,村民謀生的方式愈來愈多。

  早已退休的黃大發如今仍然每日為村里的事忙前忙後。2018年,團結村將他的舊屋建成「黨性教育陳列館」,各地的黨員到這里聽黃大發講課。從一個牛棚孩子到如今獲得七一勳章,黃大發用一句話總結自己內心多年的信念:「愚公移山就是為人民服務,讓我再活一次,我還做『愚公』。」

七一勳章黃大發04
團結村從以前的一窮二白到如今擺脫貧困,目前村中開始發展農業和旅遊業,村民們的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建黨百年】首批「七一勳章」頒發 29個為民奉獻基層黨員獲表彰

受楊利偉啟發 港生逐夢航天見證「天地對話」

「改變世界不是大話」 90後「山二代」鄉村義教10...

七一勳章|沙漠植樹造綠洲 石光銀:一生治沙沒白活

青年舞者變身「水下洛神」演繹中國文化

相關標籤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考察羅布泊神秘失蹤 科學家彭加木發生了甚麼?

傑出名人

「夫妻檔」民兵守孤島32年 王繼才倒在崗位上

創新先鋒

李東生

TCL李東生|「終一生 成一事」 堅守40多年屢創...

潮流人物

 TikTok周受資

冷靜應對美議員5小時刁難 TikTok周受資何許人...

小城大事

大熊貓 仿真公仔

一隻公仔50道工序 成都男生劉滔 製仿真大熊貓 遠...

運動健兒

霹靂舞國家隊;巴黎奧運;街舞;劉清漪

中國成立首支霹靂舞國家隊 17歲劉清漪將閃耀巴黎奧...

影視巨星

廖啟智,2009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男配角,《籠民》,《証人》

懷念「配角王」廖啟智 擅演小人物 曽兩奪金像獎男配...

編輯推薦

香港歷史建築雷生春 戰前30年代中西合璧舊騎樓

中環街市舊照片 看香港歷史變遷

當代中國-非凡香港-百年配水庫出土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讚歎

深水埗配水庫|百年歷史古迹出土 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

藍屋屹立99年 灣仔打卡唐樓前身為華佗廟、黃飛鴻徒...

【皇都戲院(上)】屹立69年世界唯一露天「飛拱」 ...

大館

從大館活化變身 看香港刑法百年變遷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人間第一香」茉莉花茶 源於這個獨特工藝?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鳳冠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的鳳冠有多美?

我們的故宮|清代皇帝的大婚典禮有幾複雜?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細數中國成就「高光時刻」

福建龍岩漳平,永福茶園櫻花

春暖花海|福建龍岩漳平 粉櫻襯茶山 邂逅最美春景

十三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回顧過去 「十三五」目標都實現了嗎?

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2035年遠景目標

十四五入門篇|盤點「十四五」規劃6大主要目標

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復交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國外交|沙伊在北京對話 這種信任彌足珍貴

中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中國經濟|中國高品質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石頭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你懂得放下嗎?

1993年3月29日
包產到戶

「包產到戶」寫入中國憲法

「一腳踢」究竟有多忙碌?

  當一件事由開始至完結都要一個人去做的時候,感到太吃力我們常會埋怨工作要「一腳踢」,究竟「一腳踢」,踢走的是甚麼?

  從前的大戶有錢人家,會將傭人的工作細分為四個崗位;近身、洗熨、煮飯、打雜,工作崗位愈分得仔細,愈能代表派場。   不過,一般人家可不能這樣分,需要一人做完四個崗位工作,一個人(一雙腳)去走來走去完成工作,後來,這種一人分別擔任不同崗位的情況,就引申成為「一腳踢」的意思了。   延伸閱讀:...

130道暗門

  長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奇迹之一,綿延萬里的城牆,承載着無數文明密碼,等待發現和解讀。   天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時間,揭秘鮮為人知的長城「暗門」,在10個省區找到130多處暗門遺迹,讓這些隱藏數百年的「秘密通道」從史書中走到世人眼前。

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

  辭舊迎新之際,當代中國與你回望2022年,總結今年的難忘時刻,其中哪一件大事令你最印象深刻?立即參加《Our China Story》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只需成為會員並投選你心目中的中國大事,即可贏取現金禮券!

  • 日期︰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