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勳章|中國胸外科醫學開拓者 辛育齡89歲仍應診

編輯︰許可

  在2021年獲頒「七一勳章」的辛育齡,不單是中國胸外科醫學的開拓者,他的人生也佷精彩:在抗日戰爭中,辛育齡曾與傳奇加拿大醫生白求恩一起救治傷員;在和平年代,他在50年間完成1.5萬多例胸外科手術,幾乎是每天一例;到89歲高齡,辛育齡還到醫院應診,為普通老百姓看病......。

辛育齡曾與白求恩並肩救人

   辛育齡1921年出生於河北高陽。他17歲時加入解放軍前身的八路軍,先擔任後方醫院的衛生員,再被派往前線的白求恩醫療隊工作,深受這位加拿大醫生影響。

  香港人對白求恩可能較為陌生,但他在內地卻是無人不識。

  白求恩是人道主義者,1938年1月帶着醫療物資來華,先到了當時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再率領醫療隊到山西、河北抗日前線救治傷員。1939年底,白求恩因手術中手指割破受感染,轉化為敗血症病逝,年僅49歲。後來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寫了一篇《紀念白求恩》,該文章廣為流傳。

白求恩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8年來華支援抗日,期間辛育齡曾到他的醫療團隊工作。白求恩死後葬於河北石家莊的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網上圖片)

  1947年,辛育齡從延安的中國醫科大學畢業,成為外科醫生。新中國成立後,他被派到蘇聯學習胸外科;這專科在中國曾是一片空白。

  學成歸來,辛育齡到了北京的中央結核病研究所工作,組建了胸外科。期間他探索出在雙腔插管麻醉下施行肺切除手術,用此方法治療了200多例重症肺結核病人,均獲成功。

辛育齡操刀中國首例肺移植

  為了普及推廣胸外科技術,辛育齡又牽頭在中央結核病研究所舉辦胸外科醫生培訓班,又經常到各地協助胸外科醫生做手術,全國還有40多家醫院的胸外科是在他的指導下建成的。

  辛育齡也致力推動中西醫結合,開創「針麻」下的開胸手術。所謂針麻,就是不使用麻醉藥,而是在病人一些穴位上針刺止痛,其好處是手術後康復更快。為了探明止痛效果,辛育齡接受急性闌尾炎手術時,竟讓自己做「實驗品」,只用針刺來麻醉。

辛育齡經經常向學生強調,做開胸手術時,雖然病人在全麻狀態,但醫生要像病人清醒時一樣對待,他說:「病人對我們是非常信任的,要不然怎麼會讓我們把他的胸腔打開呢,這是何等的信任啊!」圖為2003年,年過八旬的辛育齡做肺腫瘤切除手術。(網上圖片)

  1970年6月,辛育齡還施行了一例肺切除手術,該名病人只用了一根針來麻醉,消息震驚中外。兩年後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遜(尼克松)訪華,有訪華團成員便特意要參觀辛育齡的針麻手術。

  另外,辛育齡在1979年進行了中國第一例人體肺移植手術。這種手術當時在各國都剛起步,全世界也只做了42例,辛育齡也沒有學習途徑,一切都要靠自己實驗和研究。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政府和日本政府在北京合作建設中日友好醫院,辛育齡被任命為首任院長,主持建院工作。

  延伸閱讀:辛育齡:一生為人民攀登醫學高峰

辛育齡:救死扶傷平生願

  但醫院建成後不久,辛育齡卻主動辭去這「高高在上」職務,因為他要繼續在胸外科的研究。那段時日子,辛育齡開創了電化學治療,這技術在全國推廣,令數以萬計末期肺癌患者受益。

  辛育齡繼續做一名普通的胸外科醫生,為病人服務,那怕這工作更辛苦、更累。即使年過八旬後,他依然堅持每星期到醫院應診,為病人盡心盡力;82歲那年,他還主刀做肺切除手術,86歲仍替患者做電化學治療……。

辛育齡獲頒受「七一勳章」時已100歲,臥病在床,但仍十分關心中國的醫療發展。(網上圖片)

  辛育齡的一位學生說,工作和老師的生活已融為一體,「他一直出門診,有一天出到中午發現站不起來了,就找個輪椅推,到這種程度」。到了89歲,辛育齡實在無法站立了,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臨床。

  有人統計,辛育齡50年間共完成胸外科手術1.5萬多例,相當於每年有300例,幾乎是每天一例。他寫過一首詠志詩,當中「救死扶傷平生願,人生價值是奉獻」的句語,正是其寫照。

  2021年7月,在中共建黨100周年之際,與中共同歲、有82年黨齡的辛育齡獲頒授「七一勳章」,以表彰他的貢獻。

  延伸閱讀:首席槍彈痕迹鑒定專家 崔道植「看痕知槍 觀彈識人」

「長二F」火箭女總設計師容易 她的工作不容易

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 翟志剛乘神舟十三號再出征

七一勳章|首席槍彈痕迹鑒定專家 崔道植「看痕知槍 ...

七一勳章|國歌音符的延續 呂其明一生融入《紅旗頌》

中國養老服務|「管家式養老」讓「夕陽時光」更美好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考察羅布泊神秘失蹤 科學家彭加木發生了甚麼?

傑出名人

「夫妻檔」民兵守孤島32年 王繼才倒在崗位上

創新先鋒

李東生

TCL李東生|「終一生 成一事」 堅守40多年屢創...

潮流人物

王珮瑜;京劇

王珮瑜:「揮着鬍子的女人」 她是推廣京劇第一人

小城大事

大熊貓 仿真公仔

一隻公仔50道工序 成都男生劉滔 製仿真大熊貓 遠...

運動健兒

霹靂舞國家隊;巴黎奧運;街舞;劉清漪

中國成立首支霹靂舞國家隊 17歲劉清漪將閃耀巴黎奧...

影視巨星

甄子丹,《殺神John Wick 4》,《葉問 》,《精武門》

甄子丹捲起葉問熱潮 創事業高峰 「宇宙最強」稱號如...

編輯推薦

40萬km²|最大盆地「塔里木」中國西部「聚寶盆」...

高83.4米|中國最高樹木 在這個西藏縣城!

天坑奇觀最多的地方 廣西何以成為「天坑博物館」?

1260km²|中國最大濕地——額爾古納

373米深|中國最深湖泊 水從天上來?

300公里|揭秘中國最長溶洞 探索30年仍未見盡頭

39萬平方公里|中國最大自然保護區 大過350個香...

我們的故宮|清代皇帝的大婚典禮有幾複雜?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細數中國成就「高光時刻」

福建龍岩漳平,永福茶園櫻花

春暖花海|福建龍岩漳平 粉櫻襯茶山 邂逅最美春景

十三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回顧過去 「十三五」目標都實現了嗎?

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2035年遠景目標

十四五入門篇|盤點「十四五」規劃6大主要目標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有哪些?

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一圖看清「十四五」規劃8大範疇

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復交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國外交|沙伊在北京對話 這種信任彌足珍貴

中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中國經濟|中國高品質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石頭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你懂得放下嗎?

2015年3月28日
一帶一路白皮書

中國發布首份「一帶一路」 政府白皮書

「一腳踢」究竟有多忙碌?

  當一件事由開始至完結都要一個人去做的時候,感到太吃力我們常會埋怨工作要「一腳踢」,究竟「一腳踢」,踢走的是甚麼?

  從前的大戶有錢人家,會將傭人的工作細分為四個崗位;近身、洗熨、煮飯、打雜,工作崗位愈分得仔細,愈能代表派場。   不過,一般人家可不能這樣分,需要一人做完四個崗位工作,一個人(一雙腳)去走來走去完成工作,後來,這種一人分別擔任不同崗位的情況,就引申成為「一腳踢」的意思了。   延伸閱讀:...

130道暗門

  長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奇迹之一,綿延萬里的城牆,承載着無數文明密碼,等待發現和解讀。   天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時間,揭秘鮮為人知的長城「暗門」,在10個省區找到130多處暗門遺迹,讓這些隱藏數百年的「秘密通道」從史書中走到世人眼前。

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

  辭舊迎新之際,當代中國與你回望2022年,總結今年的難忘時刻,其中哪一件大事令你最印象深刻?立即參加《Our China Story》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只需成為會員並投選你心目中的中國大事,即可贏取現金禮券!

  • 日期︰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