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勳章|沙漠植樹造綠洲 石光銀:一生治沙沒白活

編輯︰紀小婷
撰文︰戴路雨

  七一勳章頒獎禮上,將近70歲的「治沙英雄」(治沙意為治理沙漠)石光銀緩步走上領獎台,「治沙造林事業的模範代表,40多年堅持與荒沙堿灘不屈抗爭」,頒獎詞如是說。在樂曲聲中,他戴上「七一勳章」,臉上的溝壑是被風沙刻畫出的痕迹。

綠化沙漠40載 小人物登上「七一勳章」獎台

七一勛章-石光銀01
「七一勳章」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最高榮譽,今年是百年來首次頒授,一共有29位獲得者,石光銀是其中一位。(網上圖片)

  毛烏素沙漠位於陝西榆林市一帶,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常年風沙肆虐,土地貧瘠,榆林則被稱為沙漠之城。

  生於榆林石光銀,自小吃盡了風沙的苦,「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四季黃沙漫天成為當地人的夢魘。

  為了躲避流沙侵害,石光銀的父親曾舉家搬遷9次。 「地炕爛草棚,四季冒黃風,糠菜填肚皮,十戶九家窮」,這是當時毛烏素沙地附近民眾生活的真實寫照。 「一陣風刮過來,沙子就上了房樑,昨天還高高的麥子,今天就被埋得甚麼也不剩了,那樣的環境一畝地只能產一二百斤糧食。」 石光銀回憶到。

  資料顯示,在1949年前的100年間,榆林沙區有210萬畝農田、牧場被流沙吞沒,剩下的145萬畝農田也被沙丘包圍,1949年6月時,榆林林草覆蓋率僅有1.8%。 沙進人退,連片的「不毛之地」讓石光銀意識到:「不給大家把沙治住,這個地方的窮根兒(意為貧窮的根源)就拔不了,我那個時候下定決心,以後就幹治沙這一件事。」

七一勳章-石光銀02
石光銀年輕時候就投身當地植樹治沙的工作,幾十年如一日,一點點把沙漠變成綠洲。(網上圖片)

  從20歲擔任生產隊(當時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隊長開始,石光銀便帶領當地民眾投身治沙工作。1984年國家出台了鼓勵個人承包治沙工作的政策,石光銀隨即與當地政府簽訂了3,000畝合同,成為榆林市個人承包治沙造林第一人。

  為了籌集買樹苗的錢,他曾把自家賴以生存的84隻羊和一頭騾子趕上了市集。 最終,3,000畝荒沙地全部栽上了樹苗,成活率達到87%,村中出現第一片綠洲。

  次年,他決心承包5萬餘畝荒沙,他成了當地人口中的「石瘋子」,每天都騎上騾子,帶上草籽走進一望無際的沙海。佔地6,000多畝的「狼窩沙」最難改造馴服,石光銀領着上百號人一去就是幾十天,樹苗全靠人一捆一捆背進沙窩,而幾場大風過後,剛栽的樹苗幾乎全部被毀。

七一勳章-石光銀03
石光銀緊跟時代發展,創辦全國第一間與農民合作的治沙公司,改善當地環境之餘,亦為當地帶來就業機會。(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1.7萬家丨築起沙漠綠化帶的中國企業

科學方法治沙 傳承保育精神 終獲「七一勳章」

  在諮詢林業專家後,石光銀才知道之前的治沙方法並不科學,只有喬木、灌木結合栽種才能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第3年春天,石光銀借助「障蔽治沙法」搭設800多公里沙障,兇猛的流沙終於得以鞏固,9成樹苗都活了下來。

  後來,石光銀還創辦了全國第一個農民治沙公司,用公司與農戶聯合承包的形式,讓207戶農民參與治沙,並從治沙中獲得報酬。

七一勳章-石光銀04
經過一代代人的努力,毛烏素可以說是沙漠換綠洲,森林覆蓋率從曾經的0.9%增加到現在的3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今,這裏成為了毛烏素沙漠周邊牢固的生態屏障。30多年間,石光銀在25萬畝荒沙、鹼灘上植樹5,300多萬株,反復造林面積達35萬畝,改變了當地「沙進人退」的歷史,毛烏素沙漠即將從地圖上「消失」。

  種樹如同育人,石光銀還悉心將造林經驗傳給後代,25歲的孫子石健陽現在已成長為懂得林業科技的第3代治沙人。 這既是治沙之路的延續,更是保育精神的傳承。

  延伸閱讀:【七一勳章】演藝界唯一獲得者藍天野:從地下黨員到話劇演員

「改變世界不是大話」 90後「山二代」鄉村義教10...

七一勳章|當代愚公黃大發 絕壁之上用生命挖水渠

青年舞者變身「水下洛神」演繹中國文化

新冠疫情-抗疫上河圖

佛山90後繪「抗疫上河圖」 致敬新冠疫情醫護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考察羅布泊神秘失蹤 科學家彭加木發生了甚麼?

傑出名人

「夫妻檔」民兵守孤島32年 王繼才倒在崗位上

創新先鋒

李東生

TCL李東生|「終一生 成一事」 堅守40多年屢創...

潮流人物

 TikTok周受資

冷靜應對美議員5小時刁難 TikTok周受資何許人...

小城大事

大熊貓 仿真公仔

一隻公仔50道工序 成都男生劉滔 製仿真大熊貓 遠...

運動健兒

霹靂舞國家隊;巴黎奧運;街舞;劉清漪

中國成立首支霹靂舞國家隊 17歲劉清漪將閃耀巴黎奧...

影視巨星

廖啟智,2009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男配角,《籠民》,《証人》

懷念「配角王」廖啟智 擅演小人物 曽兩奪金像獎男配...

編輯推薦

香港歷史建築雷生春 戰前30年代中西合璧舊騎樓

中環街市舊照片 看香港歷史變遷

當代中國-非凡香港-百年配水庫出土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讚歎

深水埗配水庫|百年歷史古迹出土 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

藍屋屹立99年 灣仔打卡唐樓前身為華佗廟、黃飛鴻徒...

【皇都戲院(上)】屹立69年世界唯一露天「飛拱」 ...

大館

從大館活化變身 看香港刑法百年變遷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鳳冠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的鳳冠有多美?

我們的故宮|清代皇帝的大婚典禮有幾複雜?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細數中國成就「高光時刻」

福建龍岩漳平,永福茶園櫻花

春暖花海|福建龍岩漳平 粉櫻襯茶山 邂逅最美春景

十三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回顧過去 「十三五」目標都實現了嗎?

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2035年遠景目標

十四五入門篇|盤點「十四五」規劃6大主要目標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有哪些?

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復交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國外交|沙伊在北京對話 這種信任彌足珍貴

中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中國經濟|中國高品質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石頭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你懂得放下嗎?

1993年3月29日
包產到戶

「包產到戶」寫入中國憲法

「一腳踢」究竟有多忙碌?

  當一件事由開始至完結都要一個人去做的時候,感到太吃力我們常會埋怨工作要「一腳踢」,究竟「一腳踢」,踢走的是甚麼?

  從前的大戶有錢人家,會將傭人的工作細分為四個崗位;近身、洗熨、煮飯、打雜,工作崗位愈分得仔細,愈能代表派場。   不過,一般人家可不能這樣分,需要一人做完四個崗位工作,一個人(一雙腳)去走來走去完成工作,後來,這種一人分別擔任不同崗位的情況,就引申成為「一腳踢」的意思了。   延伸閱讀:...

130道暗門

  長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奇迹之一,綿延萬里的城牆,承載着無數文明密碼,等待發現和解讀。   天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時間,揭秘鮮為人知的長城「暗門」,在10個省區找到130多處暗門遺迹,讓這些隱藏數百年的「秘密通道」從史書中走到世人眼前。

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

  辭舊迎新之際,當代中國與你回望2022年,總結今年的難忘時刻,其中哪一件大事令你最印象深刻?立即參加《Our China Story》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只需成為會員並投選你心目中的中國大事,即可贏取現金禮券!

  • 日期︰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