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8-15
買樓置業後,一紙樓契是極其重要的證明文件,這東西對於許多香港人而言並不陌生。
相反在內地,證明物業所有權的「不動產產權證」,原來是在2015年才正式誕生,是國家改革開放中,其中一個「第一」。
改革開放|不動產登記曾經「九龍治水」 混亂不便徒增成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土地、房屋、林地、海域等不動產登記制度逐步建立。
例如第一張房產證是在在1950年頒發,當時被稱為「房產執照」,外觀與現時的獎狀頗為相似。
不過,包括房產執照在內,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各類不動產登記職責被分散在多個部門進行,造成相當不便。
如此一來,產權交叉、重登漏登、重覆抵押等問題叢生。分散管理、登記,亦容易導致農林用地、農牧用地及林牧用地之間的權屬界線不清、權利歸屬不明。
此外,「九龍治水」的格局,更會令到機構重覆設置、資源浪費、行政成本增加。
改革開放|舊制度難適應需要 2013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成契機
改革開放後,隨着經濟及社會發展不斷進步,分散登記的模式愈來愈難適應需要。既不利於保護權利,亦不利於保障交易安全,建立統一登記制度迫在眉睫。
2007年,《物權法》頒布實施,第10條明確規定「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為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指明方向及奠定法律基礎。
及至2013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出爐,再次提出要「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列明「減少部門職責交叉和分散。房屋登記、林地登記、草原登記、土地登記的職責,整合由一個部門承擔」。
最終,分散在多個部門的不動產登記職責獲得整合,由國土資源部(現為自然資源部)承擔,並進行「統一登記機構、統一登記簿冊、統一登記依據和統一信息平台的「四統一」改革任務。
改革開放|各類不動產統一登記 全國至今頒發近8億本證書
對於江蘇徐州的市民邢衛鋒來說,2015年3月1日無疑是一個難忘日子。當天,邢衛鋒在徐州市不動產登記局服務大廳,在時任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手中,領取編號為「001」的不動產權證書,是全國第一本。
四川瀘縣牛灘鎮橫江村村民劉德全亦是其中一名成為「第一」的幸運兒,他在這一天領取印有宅基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的不動產權證書。
還有在江西崇義縣杰壩鄉石皮村的農民林仁群,他的是林權類不動產權證書。自此以後,林仁群的3.3畝油茶林產權獲得法律上的保障。
從城市到鄉村,第一批不動產產權證書的發放,標誌着中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正式施行,更是中國公民財產權保護進程又一面里程碑。
時至今天,全國已累計頒發近8億本不動產權證書、超過3.6億份不動產登記證明。此外,有2,000多個市縣更同步頒發3.3億本電子證書證明。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回看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之路 從第一次到世界第一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深圳證券交易所誕生記 從「菜市場」到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