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2/04/2021
「山東艦」是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在中國軍事史上有里程碑意義,它的實力也比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有明顯提高。而更重要的是,「山東艦」建造期短,且服役後一年便極速形成初步戰力,這意味着中國已充份掌握航母的各方面技術。
山東艦長逾300米 排水量7萬噸
「山東艦」和曾到訪香港的「遼寧艦」是姊妹艦,兩者均源自前蘇聯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但「遼寧艦」為前蘇聯的半成品,中國購入後自行改裝和續建;舷號17的「山東艦」則是中國軍工人員根據續建和操作「遼寧艦」的經驗,經改良設計後自行打造,也是它實力提升的關鍵。
「山東艦」採用常規動力,全長超過300米,滿載排水量約7萬噸,並設有滑躍式起飛甲板(甲板尾段上翹,讓艦載機起飛時能把推力變成升力,縮短起飛距離),這些「特徵」與「遼寧艦」差不多,它的改良設計,更多的體現在內部和看不見的細節。
美國和前蘇聯對航母的思維有很大分別,於美國而言,航母的攻擊力不在於它自身設有多少導彈或火炮,而是在於它所搭戰的戰機,所以搭載的戰機愈多,戰力也愈強。前蘇聯則把航母視為「重型航空巡洋艦」,在巡洋艦的前提下,航母裝設大型武器,例如大型反艦導彈等,然而大型武器必然侵蝕了艦載機的空間和甲板面積。
重新布局 山東艦載機量增50%
前蘇聯的觀點後來雖然被視為落後,甚至是錯誤,但作為半成品的「遼寧艦」,很多內部結構已無法推倒重來。相比之下,「山東艦」整體雖然尺寸變化不太,惟內部卻是按現代航母標準重新設計,既省卻了無謂的武器空間,更能重新布局,所以機庫面積更大,搭載的戰機也自然更多。
據報道,「遼寧艦」可搭載24架「殲-15」戰機,「山東艦」增加至32至36架,足足增加了50%。
另一改進的重點,是「山東艦」艦島(甲板上的指揮塔、飛行控制室、雷達等建築物),比「遼寧艦」加高了一層,但面積明顯縮小了。該設計為甲板騰出不少多空間,讓更多戰機能在甲板候命,從而縮短起飛間格時間,提高出動效率,直接增加戰力。
此外,「山東艦」的艦島增高,亦令相控陣雷達的位置更高,直接增加遠程海空探測距離。事實上,「山東艦」的相控陣雷達亦已更新換代,有報道指其探測範圍達300至350公里,比「遼寧艦」多50公里。
「山東艦」是在2013年11月動工,也就是「遼寧艦」服役一年多後,至2017年4月下水,建造時間不足4年。之後該艦經過舾裝、海試,至2019年12月正式服役。
延伸閱讀:海防利器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
山東艦海訓 殲-15高頻率起降
軍迷都知道,艦艇服役至形成戰鬥力,還需要一段長時間,包括船員訓練、設備調試等等,即使用航母經驗豐富的美國也要大約一年半,而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從服役到具備作戰能力,更要3年多時間。那「山東艦」有了「遼寧艦」的經驗和培養的人才,這時間能否縮短?
答案是肯定的。據內地傳媒報道,「山東艦」2020年底已完成3次出海訓練,期間艦載機「殲-15」連續多天高頻率起降,完成最大架次出動和回收等多個課目。
軍事專家指出,這表明它服役一年便已接近形成初始作戰能力,速度之快超出預期。專家又稱,「山東艦」能縮短製造周期和形成戰力時間,反映的是中國已充份掌握航母各方面技術,對技術亦更有自信。
當然,「山東艦」某程度上還是過度性、實驗性產物,它與配備彈射器、能接載80、90架艦載機和直升機的美國核動力航母,始終不在同一量級。但隨着技術發展,中國的電磁彈射航母快將到來,核航母也不是夢,這差距終會被抹平。
延伸閱讀:新航母建造快將完工 中國軍事力量再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