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事運輸機「運-20」服役 解放軍擁戰略投放力量

編輯︰許可

  中國軍事運輸機受關注程度,遠不如能在戰場上大殺四方的戰鬥機和轟炸機,但它卻能提高部隊機動性、加強應變力,足以在現代戰爭中左右大局。這類型飛機曾是解放軍的短板,尤其是長航程、大噸位的類別,這情況直到「運-20」出現才扭轉,而這款中國軍事運輸機的服役,也令解放軍擁有全球到達的戰略投放力量。

中國軍事運輸機難靠俄羅斯

   在「運-20」面世前的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國軍事運輸機都是從蘇聯引入,或以蘇聯機作藍本仿製,例如「伊爾-12」、「運-7」。這些機種只有上世紀中水平,運載能力和航程十分有限,令解放軍空運力長期嚴重不足。

  後來仿製「安-12B」的「運-8」於80年代初服役,情況稍改善,但它的載重也只有20噸左右,無法運送坦克等重型裝備,最大航程亦有3,000公里左右,難以配合解放軍發展所需。即使那時正在研發的升級版「運-9」,也跳不出這框框。為此,當局上世紀90年代決定引入俄羅斯的「伊爾-76」大型運輸機。 

「伊爾-76」是經典運輸機,並生產了超過960架之多,但它總體性能已見落後,比不上服役只有數年的中國軍事運輸機「運-20」。(圖片來源:getty)

   「伊爾-76」1971年首飛,是當今生產數量最多的大型運輸機。它雖然技術早已不算先進,但載重超過40噸、航程超過6,000公里,且環境適應性強,總算是解放軍的好選擇,也是唯一有機會引進的機種。

  惟現實的情況是,雖然中俄關係良好 ,但礙於俄方的產能和開價,還有更多心照不宣的原因,解放軍能夠引入的「伊爾-76」數量非常有限(總共只有約30架),加上靠外購,長遠還是受掣於人,所以自行研製一架類似「伊爾-76」的大型運輸機被提上日程,這就是後來與「殲-20」戰機「直-20」通用直升機並稱為「20三劍俠」的「運-20」運輸機。 

中國軍事運輸機從批准建設到首飛僅6年 

  研製大型運輸機涉及多方面技術,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中國在改革開放前根本沒有這種能力。時至今日,能造出大型運輸機的,也只有美、俄、歐,頂多加上繼承了蘇聯部份航空工業的烏克蘭,而且型號也只有那麼幾個。

  中國軍事運輸機「運-20」在2007年正式立項(即批准建設),由西安飛機工業集團(西飛)負責設計和建造。由於「西飛」上世紀90年代已着手大型運輸機的基礎研究,累積了大量資料數據,所以立在立項後不足6年,「運-20」就在2013年1月首飛,至2016年正式服役。至此,中國終於擁有自己的大型運輸機,中國空軍也終於擁有全球戰略投放的力量。

中國軍事運輸機已多次走出國門,圖為2020年5月,「運-20」把一批醫療用品和設備送到泰國曼谷,協助當地抗疫。(圖片來源:getty)

   不過,直至2020年,服役的「運-20」只有大約40架,仍遠遠未及需求;外界估計,解放軍最少需要300架以上。

  「運-20」採用常規氣動布局,T型尾翼,懸臂式上單翼加入了超臨界機翼設計以提高升力。另外,它的機艙空間達到320立方米,所以機體外觀也顯得寬大圓潤,它「胖妞」的暱稱也由此而來。

 改用國產引擎 中國軍事運輸機性能提升 

  「運-20」長47米,據報最大起飛重量220噸,最高載重量超過60噸,比「伊爾-76」勝一籌,足以把解放軍戰力最強的「99A」主戰坦克裝甲車,甚至武裝直升機等重型裝備,直接空運到衝突第一線,足以改變解放軍作戰方

  另外,「運-20」由4部引擎提供動力,最高時速920公里,最大航程7,800公里,從中國西部的機場出發,足以直飛歐洲和非洲東部、北部;若從東部出發,則可以抵北美洲,已是「全球到達」的級別。

  延伸閱讀:今天,「胖妞」8歲啦!

消息指「WS-20」引擎2020年已安裝在中國軍事運輸機「運-20」上試飛,並將盡快正式投入應用。(網上圖片

  雖然7,800公里只是輕載、例如人員運輸的航程,但即使在40噸載重情況下,「運-20」的航程仍有4,500公里,可以輕鬆在香港和北京之間飛一個來回。

  而且,初期的「運-20」用的是已顯落後的俄製「D-30KP-2」引擎,稍後全面改用較先進的國產的「WS-18」,以及度身定造的「WS-20」引擎後,因為耗油量降低,航程還再有提升。

  當然,「運-20」只是「入門版」,只解決了大型中國軍事運輸機從無到有的問題,其噸位和美國的「C-5」、俄羅斯的「安124」,還不在一個量級,性能也稍不及同一級別、已經停產的美國「C-17」,所以中國航空工業還需繼續努力。

 

第一艘國產航母 山東艦極速形成戰力

高信息化 猛火力 99A坦克亞洲第一

作戰半徑2000公里 「殲-20」戰機完勝「F-22」

055級驅逐艦配電磁炮 中國軍事模式新突破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