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5/03/2021
「殲-20」是中國軍事工業代表作,自面世以來,中國軍事迷就常拿它和美國的「F-22」或「F-35」戰機作比較,其中「殲-20」和「F-22」的戰略和戰術作用、噸位等更接近,也更有可比性。
中國軍事引擎技術仍輸蝕
中國軍事撒手鐧「殲-20」用的是「鴨式」氣動布局,與「F-22」的常規布局不同,但彼此的尺寸相差不大,只是「殲-20」稍為修長。
另外,兩者的起飛重量、飛行速度等,亦不相伯仲,其中在飛行速度方面,「殲-20」最高速度為2.5馬赫(約時速3,062公里),較「F-22」的2.25馬赫(約時速2,756里)略高。
但要注意的是,這只是「殲-20」的設計速度。初期的「殲-20」採用上世紀80年代開始生產的俄羅斯製「AL-31F」引擎,以及隨後採用的國產「渦扇-10」引擎,性能都跟不上,故在速度等方面或要打折扣。
目前,中國軍事當局已全力研製為殲20配套的「渦扇-15」引擎,惟這款代號「峨嵋」的引擎何時能定型量產,以及真實能力有多高,仍是未知之數。
相對而言,「F22」用的是兩部普惠「F119-PW-100」引擎,其推力大,技術已成熟穩定。軍迷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只要引擎足夠給力,就是磚頭也能飛起來」,這足以說明航空引擎的重要。
中國軍事有技術差距 研發更先進隱身塗層
此外,「殲-20」的作戰半徑據報大於2,000公里,這數字技術性擊倒「F-22」的850公里。要達到這目標,「殲-20」還是需要一部好引擎。
同樣地,引擎還影響到戰機的機動性能,例如一些超常規動作和過失速機動能力,就需要引擎有強大推力和矢量噴咀,這兩者「殲-20」目前使用的引擎都不具備。
除了速度和機動性外,第五代戰機另一個重要特徵是「隱形」。
戰機的「隱形」並非指肉眼看不見,而是不被或難被雷達探測。在這方面,2005年服役的「F-22」相信仍是世界第一,它的雷達散射截面面積(RCS),也就是機身能被雷達探測到的面積,只相當於一隻小鳥,甚至更小,極難被發現。至於「殲20」的正面RCS,據報與「F-22」不相伯仲,惟後面則有一定差距,這主要是「F-22」引擎噴咀隱藏設計做得比「殲20」好。
當然,比較只是從物理理論而言,因為「殲-20」和「F-22」等的表面都有特殊塗層以加強隱身效果,還有其他「黑科技」,而這些資料都是最高機密,外界至今無從得知它們的實際隱身能力。
國產導彈射程遠 中國軍事防禦有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F-22」因為隱身塗層問題,維護成本高昂,不出動時要存放在恒溫、恒濕的機庫內,每個機庫年開支就要100萬美元。「殲-20」則有後發優勢,塗料更先進和耐用,維護更方便和省錢。
另一方面,戰爭自然離不開武器,此方面,殲20的「霹靂-15」對空導彈有相當優勢。它的射程達到200公里以上,速度高達6馬赫,相當於時速7,350公里。而「F-22」搭載的「AM-120」最新型號也只有160公里,假設雙方遠距離互相發現,「殲-20」可以更早發動攻擊。
不過較「輸蝕」的是, 「殲-20」主彈艙只裝載4枚導彈,較「F-22」的6枚少;兩者的機側彈艙同樣可裝載2枚導彈。
總括而言,「殲-20」和「F-22」應該各有優勢,有實戰經驗的「F-22」可能稍稍佔優。當然,兩機對戰的結果,還會受信息化、武器質素等因素影響,沒真正較量不知鹿死誰手。但中國軍迷都對「殲-20」的實力有信心,就如其總設計師楊偉稱:「『殲20』的表現超過我的預期!」
進一步說,隱形戰機某程度上已不止是武器裝備層面,背後更蘊含各國戰略博弈,早已超出實際對戰的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