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拍後尾枕

  每當有人不經意地把原本不應說的秘密說了出來,又或者做了壞事後忽然吐真言,我們都會以「鬼拍後尾枕」來形容。

  但這種行為為何會和鬼怪扯上關係呢?

  從字面上理解,「鬼拍後尾枕」中的「後尾枕」,原應為「後尾胗」。

  在東漢許慎編著的《說文》當中就提到,「胗,項枕也」,即是頭之後為胗。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人會將一些不欲為人所知的記憶藏於「後尾胗」之處。

  壞人忽然吐真言,就像人被鬼魂在後腦拍了一下,竟藏在腦中的秘密脫口而出。故此「鬼拍後尾枕」等同不打自招,無意中洩露不可告人的秘密或真相。

  延伸閱讀:呃鬼食豆腐   

相關標籤

「十三點」與「十二點六十分」

  「十三點」這上海方言,詞義大抵是怪裏怪氣、傻頭傻腦的,大多用作取笑或不傷感情的罵人話。

  由於使用頻率極高,由「十三點」這方言衍生出不少與「十三點」完全同義的隱詞或暗喻,看得令人會心微笑。

  例如「B拆開」便是「十三點」的同義詞,只不過這詞語已化身成一道謎題,要人動動腦筋猜一猜:把英文字母「B」字拆開,就成一豎一彎的阿拉伯數字「13」。

  另一個表示「十三點」的隱詞是「十二點六十分」...

生骨大頭菜

  在廣東話俗語當中,形容寵過了頭的孩子,叫作「生骨大頭菜」。為甚麼?

  原來是和大頭菜的生長有關。

  大頭菜即是大頭沖菜,是廣東一帶的傳統風味名菜,這種菜通常會被人取出莖部作醃製鹹菜之用,蒸肉餅、蒸魚都會用到。但如果大頭菜種得不好的話,菜中的纖維便會又粗又硬,吃菜時便會弄得滿口是渣,就想像有骨頭一樣,難以下嚥。

  農民會以「種壞」來形容這種不好的大頭菜,而「種壞」又...

一鑊粥  

    「一鑊粥」是廣東方言,比喻一團糟、一個爛攤子。這個詞由來是怎樣的呢?

  「一鑊粥」源自歇後語「煲燶粥——大煲夾渴」。

  粥的特性是粘稠,有如漿糊。粥煲燶了,便更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這個形態,反映做事並未完成,半途而廢,一塌糊塗。

  如果有人把「一鑊粥」來個胡搞,把粥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鑊泡」,事態便更嚴重了。

 

擦鞋 

   在職場上形容某人經常阿諛奉承,為了討好領導說很多過於誇張的褒獎言語,除了會用上「拍馬屁」外,還會用上一個更符合粵語語境的詞語——「擦鞋」。

  在近代社會或者現今某些發展中國家,曾經有一段時間大家都會在街上到一些拿住木製鞋箱、膊頭搭住一條毛巾的擦鞋從業員,他們有的是成人,也有不少是小孩。

  顧客只需支付少量金錢,他們就會用盡渾身解數把你的鞋擦乾淨。

  因為擦鞋的時候他們都會蹲低身子,要抬高頭才能望見客人,因此這個工作就給人低下卑微的感覺...

馬死落地行

  經歷過人生低潮後,仍然積極面對,最終站起來重新出發,這正是「馬死落地行」的表現。   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背後充滿哲理。

     「馬死落地行」是傳統的廣東諺語,在古代騎馬趕路是快捷便利的方式,但一旦在路途中馬匹體力不繼而暴斃,大家都知道唯一的方法就只有下馬自己步行。

     由此引申出:人在失去了優勢、靠山、或可以依仗的事物以後,為了繼續前進,就只好順勢而行,憑藉自身努力隨機應變,即使要面對更加艱苦的情況亦在所不惜...

倒瀉籮蟹  

   面對混亂無法控制的場面,人們往往會呈現出手忙腳亂的情形,在粵語中會用上「倒瀉籮蟹」來形容,但到底手忙腳亂為何會與「倒瀉籮蟹」相互連繫呢?

  「籮」即是籮筐,是一種用竹子編成的農具,至於「倒瀉」則是指從上向下傾瀉,兩者結合的意思就是盛載滿滿一籮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

  想像一下這個情景:滿滿一籮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螃蟹四下逃散;要把逃脫的螃蟹權抓回籮筐,不但手忙腳亂地要伸手去抓,又要防備手上的螃蟹用蟹螯攻擊自己,實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

木棍打蛇 蛇隨棍上

  粵語諺語的「打蛇隨棍上」可能大家都曾經聽過,但這句俗語的原句其實是「木棍打蛇,蛇隨棍上」。

  要知道南方的天氣潮濕,經常都有蛇蟲鼠蟻出沒,當中就以蛇的危險程度最高。

  要驅趕蛇而又不受其攻擊,農民就多以木棍作為工具。

  然而,蛇卻是一種善於纏繞硬物的生物,一旦農民下棍打不到蛇的要害,很容易反被蛇纏繞木棍而上,繼而張口直撲打蛇者。

  正因為以往曾經有不少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蛇的這種反擊行為...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晝無事者夜不夢

  「晝無事者夜不夢」或許你不熟悉,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你一定聽過吧!

  「晝無事者夜不夢」出自《慎子.逸文》,後來被演繹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意為白天的所思所想,會在夜間的睡夢中見到。

  清代李漁的《十二樓.七.拂雲樓》就有「『做女兒的人,有多少膽量?』少不得要怕神怕鬼起來,又有俗語二句道得好:『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專家認為導致做夢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是物...

授人以漁 不如授人以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一句聽得多了,原來還有一句:「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

   「授人以魚」,即給人一條魚,當然能夠充飢,但這是短暫的,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漁捕的方法,所以就有了「不如授人以漁」,意思就是讓人自己學會捕魚,維持生計。同樣地,「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就是教會別人捕漁的方法,不如教會他人追求自己的欲望或理想。

   有了欲望或理想...

點戍空心戊 橫戌十字戎

  「戊、戌、戍、戎」這四個字的讀音及寫法經常令人混淆,如何分辨及記住呢?

  先談戊戌,(粵音:冒蟀),對中國歷史有一點認識的話,應該聽過「戊戌變法」。1898年(農曆戊戌年),清·光緒年間,以康有為為首的學者倡議的改革變法,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然而,此次改革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強烈反對,慈禧太后於同年九月發動政...

冷僻字系列|犇

   由三個牛字組成的「犇」,與牛有沒有關係呢?

   一頭牛力氣很大,三頭牛加起來便有力大無窮的意思,不過,「犇」並不與力氣有關,卻是「奔」的異體字。

   此字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清朝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江南,其中一次和珅與紀曉嵐兩位臣子隨行,入住客棧。一晚,乾隆夜半起床如廁,久未回去,和珅與紀曉嵐於是外出尋找乾隆皇帝,三人碰面時,正聽到另一房間傳...

冷僻字系列|鱻

  由三個魚字組成的「鱻」(音:鮮),看上去冷僻,卻不乏人使用。

   《説文》:鱻,新魚精也。[註]徐鍇曰:三,眾也。眾而不變,是鱻也。 

  「鱻」是鮮的異體字,代表新鮮的意思。食肆主打新鮮食材,尤其海鮮類,故不乏有以此命名的食店,如在荃灣有一家「魚鱻魚湯專門店」,而九龍城便有「海鱻養生火鍋店」。

  值得一提的是,兩個魚字為「䲆」(音:鮮/穌);四條魚組成的「䲜...

冷僻字系列|贔屭

  「贔屭」這二字是甚麼意思?又怎樣發音?

  贔(粵音:鼻)屭(粵音:器),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龍所生的九個兒子之一,外形像龜。  

  明.楊慎《升庵外集》提到「龍生九子」次序排列為:贔屭、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眥、狻猊、椒圖。

  龍九子外形與能力各有不同,其中,贔屭原形像龜,因為能負重,多作為碑座,有「碑下龜趺」之說。

  古時在廟院...

回歸紀念柱

  慶祝香港回歸28年之際,讓我們一起了解下「回歸紀念柱」。

  不同於其他紀念回歸的建築,回歸紀念柱並非由政府負責興建,而是由八鄉鄉事委員會會員自行斥資建造而成,是香港唯一由民間籌建以紀念回歸的建築物。  

  回歸紀念柱座落於元朗八鄉上村公園,柱上有時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的題字,上面書有「擎天一柱回歸紀念」的金漆字。

  回歸柱序文「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乃...

香港回歸紀念塔

   大埔海濱公園,有一座高32.4米的香港回歸紀念塔,回歸塔牌匾由前新華社分社社長周南題詞。   紀念塔以木材為建築材料,分上下兩層,設計為螺旋形建築。遊人登上紀念塔,可將吐露港迷人景致盡收眼底,更可以遠眺八仙嶺及馬鞍山的景色。而這座建築物建於大埔海濱公園裏,當中還有一個特別的意義。

  香港回歸紀念塔所在地,正是當年英國接管新界時英軍登陸之處。

  1898年,英國強迫滿清政府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及島嶼「租借」給英國,為期99年。在1899年4月16日,港英政府在大埔舉行接管新界的儀式,而當時這批英軍登岸的地方正是現時香港回歸紀念塔所在之處。

 ...

1997年

  1997年,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至於為何是1997年呢?這就與一個歷史遺留的問題有關。

  在19世紀末,滿清政府積弱,外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強佔中國土地。1898年,當時英國政府趁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之機,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以「租借」名義強佔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及島嶼,為期99年,而這個所謂「租借期」結...

回歸

  今年是香港回歸28周年,讓我們看一下「回歸」這個詞語。   回歸有重回、回到的意思。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對香港而言,就是正式回歸祖國的大日子。

  「回歸」一詞出現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問題不斷交鋒,英國希望延續對香港的管治,但中國表明要「收回香港」。

  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曾於1982年明確表示:「關於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餘地。坦率地講,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一...

冷僻字系列|虤與豩

  虎和豬,如果排列成雙,有甚麼特別的意思呢?

  兩隻老虎,有「虤」(音:顏)。《說文》:「虤,虎怒也。」代表老虎發怒的樣子。唐孟郊《懊惱》詩:「求閑未得閑,眾誚瞋虤虤。」

  兩隻豬,則為「豩」(音:斌),就是兩隻或幾隻豬一起追逐嬉戲的意思了。

  「豩」亦與飲酒有關。宋無名氏 《漢皋詩話·酒膽豩》:「豩字,呼關切,頑也。當在山字韻。劉夢得有『杯...

冷僻字系列|驫、猋、龘

  漢字的疊字中,有一些是以動物組成,顯示速度倍增的意思。你知道哪些呢?

  三個馬字組成的「驫」(粵音:標),是眾馬奔騰的樣子。《左思吴都赋》有驫駥驫矞,就是形容眾馬奔騰的氣勢。

  三個犬字組成的「猋」字(粵音:標),本意是狗奔跑的樣子;亦有迅速之意,跟「飆」字相通,「飆升」代表急速上升。

  三個龍字組成的龘字(粵音:踏)。據《廣韻》説該字之義為「龍飛之狀」;《説文》解...

冷僻字系列|尛

   「尛」是一個古字,現在已經不多見了,但卻在網絡上盛行,那是為甚麼呢?

  《康熙字典》和《龍龕手鑑•小部》都收錄「尛」字,表示古同「麼」。可用作疑問或者停頓,因此「幹麼」也有寫作「幹尛」了。

  網絡上喜歡用一些古字,取其外貌,改其意義。這個字,是由三個小字組成「尛」(音:麼),在網絡上曾被用來指代小三(即第三者),但實際此字與第三者完全拉不上關係。

 

冷僻字系列|㗊  

   「口」字有許多种組合方法,由四個口組成的「㗊」,你又見過嗎?

   一個口成「口」;兩個口可成「呂」,甲骨文字形,象脊骨形,是「膂」的本字,本義是指脊樑骨,現為姓氏。兩個口也可以這樣寫「吅」(音:喧),古同「喧」,大聲呼叫的意思。

  三個口為「品」,該字非常常用。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從三口,表示眾多。《説文解字》提到:品,眾庶也。「眾庶」即多,所含具體內容...

冷僻字系列|瞐

  大家熟識的「目」字,如果三個走在一起,成為「瞐」字,會變成甚麼意思呢?

  瞐(音:莫),根據《康熙字典》「玉篇」、「類篇」的解釋,此字含義為「美目」、「目深」,意思就是美麗的眼睛、目光深邃。

  多年前,蘋果手機推出iPhone12時,曾宣傳它的鏡頭有專業的計算攝影功能,便用上「瞐」這個字,表達iPhone12有由8位提升至10位HDR視頻拍攝功能,能自動進行杜比視界調...

冷僻字系列:朤

  由四個月組成的「朤」(音:朗)是一個古字,與「朗」同音同義,本意是明亮晴朗。

  這個見於《說文解字》卷七,原文:「明也,從月良聲」。今收錄在《康熙字典》中。

  這個字,用法頗多。

  「朤朤乾坤,捨我其誰。」乾坤是《周易》中的兩個卦名,這裏指天地、宇宙等,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天空朤朤,任鳥兒高飛。」也是指天清氣明,鳥兒可高飛。

  「朤朤脆脆」就是形容辦事爽快乾脆。我...

冷僻字系列|孨

  俗話說,多子多福。然而,由三個「子」字組成的「孨」(音:zhuǎn,轉)卻有孤兒之意。此字近年更成為網絡文化字,意義上亦有些改變。

  「孨」字在古代共有三種意思:

  一個是謹慎,見《說文解字》「謹也」;或通「孱」字,意為軟弱、弱小。

  二是孤獨可憐的狀態,見《廣韻》「孤露可憐也」。

  另也有孤兒的意思,見《玉篇·孨部》「孤兒也」。

  不過在現代網絡文化中,「孨」卻被演繹為「房子、車子、妻子」的意思。

  據說,上海第一百貨商店曾...

冷僻字系列|又双叒叕

   一些重複又重複的事情,網絡上的說法是「又双叒叕」,是怎麼來的呢?

   「又双叒叕」,讀音為「又、雙、若、絕」。

   「又和雙」比較易理解,意思是重覆和一對。

  「叒」(音:若)原是古代神話中的樹木名稱。 《說文解字·叒部》:「叒,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榑桑,叒木也。」

  「叕」(音:絕),聯、綴的意思。《說文》:「叕,綴聯也。象形。凡叕之屬皆从叕。」

   「又双叒叕...

冷僻字系列|刕舙馫

  三疊字通常較為冷僻,又難寫難讀,但也有人對此特別鍾情,會用作人名或店舖名字。

  香港有一家麵店取名為「刕舙馫」,文字看去雖然艱澀,卻意外地令客人印象深刻。

  驟眼看來,有人會把「刕舙馫」讀成「刀舌香」吧!原來這麵店主打刀削麵,老闆就是希望客人吃過刀削麵,舌頭留香。

  實際上,這三字的讀法是:「離、話、馨」。

  刕(音:離)通常作為姓氏使用。網絡用語上,三把刀疊加在一起,表示...

夏至三不做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這天有不少禁忌,一些命理師更會大造文章,說哪個生肖將去掉恶运迎來好運等等。為甚麼「夏至」會與運氣拉上關係?

  《漢學堂經解》所集崔靈恩《三禮義宗》:「夏至為中者,至有三義:一以明陽氣之至極,二以明陰氣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謂之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刻,陽氣一向被譽為正氣,陽氣旺盛就是正氣集聚最多,若這天多吸陽氣的話,便能驅走霉氣,迎接好運來臨。

  為了得到好運,有些地方會有「夏...

冷僻字系列|毳

  三個「毛」字組成的「毳」(音:脆),有甚麼意思?

  《說文》 毳,細羊毛也。《字林》 共其毳為氈。「毳」是指人體或鳥獸的毛髮,或由毛織成的製品。

  人體表面,例如手臂等部位生長的細毛,也叫「毳」,又叫「寒毛」、「汗毛」。

  醫學上,「毳毛」是一個專有名詞。它指人類在兒童時期長出的一種細小、不易注意到卻又幾乎遍布全身的毛髮。毳毛的密度因人而異,其長...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