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元宵 一鬧吃 二鬧燈 三鬧謎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就是春節之後的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名「上元節」。在這節日,人們一般會吃湯圓、賞花燈及猜燈謎,所以有「一鬧吃、二鬧燈、三鬧謎」之說。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東漢初年,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把持朝政。周勃等大臣在呂后死後,剷除呂氏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據說,平息諸呂的日子適逢是正月十五日,因此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民間將元宵這個節日和團圓聯繫起來,在宋朝開始有吃湯圓的習慣,有「吃元宵」之說。慶祝元宵佳節也在晚上,因此賞燈便是重要節目之一。猜燈謎就是元宵燈節衍生出來的一種文字遊戲,有些地方還有擂鼓、舞龍、舞獅等活動,熱鬧非常。

「擒青」原來跟舞獅有關?

  從字義上理解,「擒」的意思捉拿,擒拿,而青就可以簡單理解為青色、甚至是蔬菜。兩者結合出來的詞語「擒青」,意思為匆忙、著急,比喻做事急於求成。然而,這個看似負面的詞語,卻是與正氣十足的舞獅有關?

  「舞獅」是每逢開張慶典、佳節喜慶的一項傳統表演藝術。在一片鑼鼓聲中,表演者扮演着獅子的,舞動各種形態以助興。

  而在整個環節當中,就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儀式,名為「採青」。

  「青」即是繫在青菜上的「利市」,表演者需要以舞獅的方式以一口咬下的動作象徵五穀豐收的意思,由於「生菜」是「生財」的諧音,所以...

歇後語「十月蔗頭」後半句是甚麼?

  農曆十月,時逢金秋,是農家收穫的黃金時間,一些有關農業的歇後語都與這個時候有關,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容易就記住了,例如,「十月芥菜——起心」、「十月茭笋——黑心」等。

  不過,這些都不是太正面的歇後語或形容詞,而「十月蔗頭」則是例外,你知道是甚麼嗎?

  想一下甘蔗到了十月會是怎樣的狀態?甘蔗到了十月份,是生長得最好的時候,這個時候的甘蔗都非常甜美。因此,廣東人都喜歡以甘蔗來祝福喜事,例如新人結婚、新居入伙等,因為它的歇後語就是「十月蔗頭——甜到漏」了。

  延伸閱...

學學半

  中文有趣的地方之一,是同一個字因為不同詞性而有不同的解釋,解通了往往令人感到趣味盅然。「學學半」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了。

  「學學半」出自《禮記˙學記》,當中寫到,《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如何理解呢?

  「學學半」,第一個「學」字同「斆(粵音同『校』)」字,是動詞,意為教導;第二個「學」則為名詞,指學習。

  加起來意思就是:「教人是學習的一半。」教導別人的同時,又是在學習,用「教學相長」來形容就貼切了...

鬼拍後尾枕

  每當有人不經意地把原本不應說的秘密說了出來,又或者做了壞事後忽然吐真言,我們都會以「鬼拍後尾枕」來形容。   但這種行為為何會和鬼怪扯上關係呢?

  從字面上理解,「鬼拍後尾枕」中的「後尾枕」,原應為「後尾胗」。

  在東漢許慎編著的《說文》當中就提到,「胗,項枕也」,即是頭之後為胗。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人會將一些不欲為人所知的記憶藏於「後尾胗」之處。

  壞人忽然吐真言,就像人被鬼魂在後腦拍了一下,竟藏在腦中的秘密脫口而出。故此「鬼拍後尾枕」...

倒瀉籮蟹  

   面對混亂無法控制的場面,人們往往會呈現出手忙腳亂的情形,在粵語中會用上「倒瀉籮蟹」來形容,但到底手忙腳亂為何會與「倒瀉籮蟹」相互連繫呢?

  「籮」即是籮筐,是一種用竹子編成的農具,至於「倒瀉」則是指從上向下傾瀉,兩者結合的意思就是盛載滿滿一籮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

  想像一下這個情景:滿滿一籮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螃蟹四下逃散;要把逃脫的螃蟹權抓回籮筐,不但手忙腳亂地要伸手去抓,又要防備手上的螃蟹用蟹螯攻擊自己,實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

木棍打蛇 蛇隨棍上

  粵語諺語的「打蛇隨棍上」可能大家都曾經聽過,但這句俗語的原句其實是「木棍打蛇,蛇隨棍上」。

  要知道南方的天氣潮濕,經常都有蛇蟲鼠蟻出沒,當中就以蛇的危險程度最高。

  要驅趕蛇而又不受其攻擊,農民就多以木棍作為工具。

  然而,蛇卻是一種善於纏繞硬物的生物,一旦農民下棍打不到蛇的要害,很容易反被蛇纏繞木棍而上,繼而張口直撲打蛇者。

  正因為以往曾經有不少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蛇的這種反擊行為...

君子之交淡若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淡若水」並非指君子之間的關係,而是指君子之間的交往不涉及任何利益;「甘若醴」指甜酒的甘甜,形容小人之間的交往,主要建立於利益之上。

  語出《莊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君子之間的交往,淡得像清水一樣,小人之間的交情,卻甜得像甜酒。君子淡泊而心地親近,小人以利相親而利斷義絕。小人之間會出現無緣無故的接近,也會出現無緣無故地離散。

  唐朝名將薛仁貴在成名前生活...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一洞都無 vs 一戙都無

  當使出絕招,完勝別人時,有人會說:「你真絕,令到對方一戙都無!」,究竟是甚麼意思?

  「一戙都無」是正寫,當中的戙(粵音洞)就是疊起的物件,尤指疊起的天九牌。

  天九牌的玩法之中,兩隻牌疊起成一戙。按照天九牌其中一個玩法「扭天九幹(乾)」的原則,是把對手的牌一戙一戙全部吃掉才得最後勝利,所謂「扭到人一戙都無」。

  「扭天九幹」是分派了牌之後,交替出牌,每次牌大、點大者勝。

  勝者...

三唔識七

  相信大家一定聽過:要小心陌生人,與三唔識七的人說話要特別留神,小心被騙!

  天九牌中「合十」的玩法,就是取兩牌,以兩牌之和定勝負,最大九點,最小為十點。例如,第一張牌是三點,第二張一定不要七點,否則兩點相加為十點的話便算最小,必輸。 

  因此,玩天九時,當第一張是三點時,持牌的人便喊出「三唔識七」呀!就是希望第二張牌不要是「七」。 

  「三唔識七」這句話後來演變成陌生人...

「依撈七」你聽過嗎?

     你有沒有聽過:「咪咁老定,依撈七都要買定保險,以防萬一?」這個俚語現在已很少聽到,甚麼叫「依撈七」?

  農村社會過農曆年開賭禁,大人小孩都在新年期間接觸賭具,以麻將、天九牌為主。天九牌有一種玩法叫「合十」,每人取兩張牌,以兩牌加起來的點數多少而定輸贏。

  理論上,兩牌的總和以十最大,但天九牌中,則是「九」才是最大,十反而最小。

  如果第一張牌拿到的是二,另一牌最好「撈(夾)」甚麼?當然是七點了,因...

「錢七」與金錢無關?

  汽車老舊或經常出毛病,我們會用「錢七」來形容。例如,這部錢七的性能,怎能與新車相比?

  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錢七」既跟金錢沒有關係,也不是數量詞,而是一個象聲詞。「錢七」是船隻內燃機發出的摩擦聲。內燃機用舊了,機內的配件摩擦力加大,發出的雜音也多。而船隻內燃機引動活門不斷開關,發出的聲音就像「錢七錢七」。

  久而久之便,人們便將舊機器、舊汽車都叫做「錢七」。

  延伸閱讀...

「一千零一」其實是「一」?

  形容唯一或只有一件,有時會誇張地說「只有一千零一件」,這個說法怎麼來的呢?

  一千在這裏是個虛數,幽默地用來反襯「一」的少。例如,我只有一千零一個名牌手袋,借給你可要小心用呀!意思就是:我只有一個名牌手袋,借給你用可要小心點。

  五、六十年代粵語片,很多都用來反映當時社會貧窮的現象。例如有的電影中就有這樣的橋段:打工仔充場面會穿整套西裝,可是金錢有限只能買一套,於是乎各種...

大暑連天陰 遍地出黃金

  今天是大暑,是24節氣中最熱的時段。「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三伏天一向有「桑拿天」之稱,可見這個節氣期間陽光猛烈,天氣酷熱。不過,為甚麼又有「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的說法?大暑為甚麼會陰天?

  天陰,即是指陰雲密布的意思。大暑節氣期間,要是連續幾天天陰下雨的話,農作物生長便會特別好。

  農作物在酷熱難耐的三伏天裏,不能沒有水。這段期間,要是連下幾天雨,泥土便能濕潤,當雨過天晴後,烈日高照下高溫、高濕的泥土更適合農作物生長,就能遍地長出金黃色的農作物了。所以便有「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

二八佳人

  形容十六歲少女青春可人,我們會用「二八佳人」,為甚麼這樣稱呼呢?

  二八相乘等如十六歲,就是指十多歲的青春少女的意思。這句話在宋詞已出現。

  宋·蘇軾《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詩,有一句:「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

  內容大意是前來陪酒的是一位年十六歲的俏麗女子,乘小馬拉的香車送來;與美女飲着名貴好酒,趁着醉意高聲唱起《渭城曲》。

  蘇軾筆下的「二八佳人」...

「二五仔」的真正身份是?

  形容有人告密、背叛或出賣別人,大家通常稱他為「二五仔」。 為甚麼?原來至少有兩大說法。

  最經典的說法,是關於少林寺的。話說清朝康、雍年間,朝廷要徹底消滅反清復明的秘密會社,查得少林寺與天地會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計劃派兵前往剿滅。

  清朝收買了武功排名第七的少林俗家弟子馬寧兒作為內應。馬窮兇極惡,犯下大罪,被逐出少林寺。因此他含恨引清兵入山,火燒少林寺。

  秘密會社中有人不恥其所為,便...

甚麼叫「劏豬凳」?

  廣東俗語中,當形容女人「剋夫」或命不好的話,老一輩會說「她是劏豬凳。」

  廣東人屠宰豬隻會說「劏豬」,而用來劏豬的桌面,就叫劏豬凳。劏豬凳的寬度通常與一般桌子差不多,但高度比桌子矮小,方便下刀屠宰豬隻。豬隻一般有三、四百斤,豬隻被抬上劏豬凳後,因為體型太大,會有人負責拉豬手、有人負責拉豬腳,有人負責下刀。一番功夫後,就分好了。

  豬一上劏豬凳,迎接牠的就是死亡。因此衍...

萬歲不止帝王專用?

  看古裝電視劇時,常聽到臣子對皇帝說:「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別以為「萬歲」只是對皇帝的祝福,原來還有不同的用法!

  「萬歲」是一個祝頌語。《史記》中記載:「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於燕,燕軍皆呼萬歲。」意思是說,戰國時,齊國將軍田單讓士兵埋伏在即墨城,派遣老弱病殘及婦女出城假裝投降,在城外的燕國軍隊高聲歡呼「萬歲」,就是表達「高興」的意思。

  「萬歲」又有帝王去世的意思。《史記...

「節約」一詞由來牠有關?

  呼籲不浪費,我們會用「節約」一詞,通常是一個動詞。不過在春秋戰國時期,「節約」還是一個名詞,它是馬身上的一個飾件。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會拴馬絡頭,即幾根繩子交叉,再在交叉位做一個結頭把繩子連在一起,防止繩子走偏,這個結頭就叫做「節約」。

  正因為「節約」有節制馬匹走動的功能,時間長了,也就衍生出不浪費的含義。   到了秦漢時期,人們覺得在馬頭上用一大堆飾件太麻煩,於是將拴馬繩直接打結,不再用「節約」來節制。不...

「吝嗇」一詞背後的有趣故事

  形容別人太過守財,我們會說「吝嗇」,原來背後還有一個有趣故事。

  《世說新語·儉嗇》一文中有說:「王戎儉吝,其從子婚,與一單衣,后更責之」。

  就是指王戎生性吝嗇。他的一個侄子結婚,作為伯父的王戎當然要送禮,可他只是「送他一件單衣」。不單如此,王戎送了卻又不捨得,竟然向人家要回來。

  他不單對待別人,就是對自己女兒也大方不到哪裏去。

  「王戎女適裴頠,貸錢數萬...

狐狸莫笑貓 共樣尾翹翹

  「五十步笑百步」、「半斤百兩」的意思是說,自己比別人好不了多少,不好好反省自己,就別取笑別人了。

  客家諺語中,有一個句子與這個意思相近,而且還十分有趣,值得在此分享一下。

  這句話就是「狐狸莫笑貓,共樣尾翹翹」。

  想像一下,狐狸與貓一樣有長尾巴,行走時尾巴都高高翹起、左右搖擺的,可狐狸卻取笑貓,走動時尾巴往上翹的樣子十分趣怪。

  若果有客家人這樣說你,該是時候自我檢討一番了。

  延伸閱讀:...

「小器」還是「小氣」?

  當有人表現吝嗇時,我們會形容為「小氣」,但是,又有人說是:「小器」,究竟哪一個才是正寫?

  《漢語大詞典》中「小器」、「小氣」兩條詞目都有收錄,兩者屬於同義詞,意思都是指「不大方;貪小;吝嗇」。

  「小器」一詞早在《論語》出現。《論語·八佾》:「管仲之器小哉。」就是說管仲的器量不大。

  而「小氣」則在清代才開始出現。《紅樓夢》第六十七回:「我又不是兩三歲的孩子,你也忒把人看得小氣了」;...

買東西,為何不是「買南北」?

  去購物的話,我們一般會說「買東西」,但有沒有想過,為甚麼是「買東西」,不是「買南北」?

  田書華《「物稱東西」的俗語源淺深》中,提到「東西」一詞早在漢代已出現。儒家經典《公羊傳 · 襄公十六年》中有「君若贅旈然」,當中的「旈」,就是指東西的意思了。

  據說,南宋理學家朱熹好友拿着竹籃子要去買東西時,朱熹就曾向他詢問過這個問題:「為甚麼買東西,不買南北?」

  好友這樣回答:「不行,因為...

「死牛一便頸」還是「死牛一邊頸」?

  當形容某人很固執,廣東話會用「死牛一便頸」來形容。究竟「死牛一便頸」還是「死牛一邊頸」?又為甚麼用牛頸來形容固執?

  在中文大學的「現代標準漢語與粵語對照資料庫」中,就記錄有「死牛一便頸」,而「便」的普通話拼音是「bian」,與「邊」的普通話拼音相同,而粵語發音「便」也與「邊」接近,因此又有人把「死牛一便頸」讀成「死牛一邊頸」。

  至於哪一個較準確?「死牛一邊頸」就較能解釋了。

  從前農村社會,牛是重要的生產工...

猴子為甚麼又叫「馬騮」?

  有一首兒歌唱道:「河邊有隻羊,羊邊有隻象,象邊有隻馬騮仔,好似你咁樣。」我們一般叫猴子作「馬騮」,活潑頑皮的小朋友會叫作「馬騮仔」。為甚麼猴子又是「馬」?

  粵語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其中「馬騮」就與古漢語有關。「馬騮」最早寫成「馬留」,宋朝已有這種叫法。

  宋邵博《聞見後錄》卷十:「今世猴為馬留,與其人形似耳。」

  「馬留」與古漢語「猱」有關,「猱」字讀音naau4 (發音類似「嬲」),就是猴子的意思。因此,自古猴子便叫作「馬留」,後來慢慢演變成「馬...

「天橋的把式」下一句是甚麼?

  對於廣東人來說,「天橋的把式」這句話可能較陌生,但對北京人來說,卻是常掛在口邊的諷刺話語。

  要了解這句話,必須先了解老北京人口中的「天橋」是怎樣的地方?

  在北京,天橋是平民聚集休憩的地方,在《天橋一覽序》中有說:「天橋者,因北平下級民眾會合憩息之所也。入其中,而北平之社會風俗,一斑可見。」

  從前社會,天橋聚集了來自各地的雜耍藝人,有京劇、評劇、曲藝、藝術、雜技等民間藝人,在天橋上大...

明明明明明白白白喜歡他

  中文有趣的地方,在於相同的字會因不同的詞性或讀音,變化出不同的意思,有時還會令人捧腹大笑。   「明明明明明白白白喜歡他」就是一個有趣的例子。

  「明明明明明白白喜歡他」中,涉及的字都很簡單,但整句連在一起卻讓人摸不着頭腦。

  貼士:「明」與「白」,除了是動詞外,還可用作名詞當中。

  若「明明」與「白白」都是名詞,指的是兩個人的話,意思就明顯得多了。

  全句的意思其實就是:「明明(人名)明明(明顯)明白(知道)白白(人名)喜歡他」。

  猜...

你等一會會會會會會計的人嗎?

   「會」字因詞性不同,有不同的意思。   「你等一會會會會會會計的人嗎? 」 這裏六個「會」字連在一起的一句,被網絡上稱為「大魔題」,你又能看懂嗎?

  「會」作動詞時,有「能夠」、「會見」的意思;用作副詞的時候,則有「片刻」之意。

   以上一句分開來看或許能夠明白當中意思:「你等一會 會 會會 會 會計的人嗎?」

  答案是:你等一會(稍後)會(是否)會會(會見)會(懂得)會計的人嗎?

  延伸閱讀:差點沒上上上上海的車 

校服除了校徽別別別的,叫別別別的非得別別的

  「校服除了校徽別別別的,叫別別別的非得別別的」。   看到這句話,會不會感到有點「抓狂」?

  中文單字不同詞性會有不同的意思,這句話就是其中一例了,還曾在網絡上熱烈討論過呢!你又懂得拆解當中的意思嗎?

  全句是這樣的,校長說:「校服除了校徽別別別的,叫別別別的非得別別的。」

  首兩個「別別」是動詞,即不要掛上的意思;第三個「別」是名詞,意指「其他東西」的意思。前一句意思就是:「校長說:校...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