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料理最強KOL?六旬「老飯骨」玩轉短視頻 傳承老味道

編輯︰紀小廷

  老戲骨聽得多,「老飯骨」又是何許人也? 3位年約六旬的國宴大師,退休後組團拍片教烹飪,就起名叫「老飯骨」, 他們是內地最受歡迎的美食烹飪類KOL之一。

  網紅界大浪淘沙,3位加起來近200歲的大叔,如何突出重圍、得到眾多「小飯骨」的青睞?

頂級國宴大師 退而不休做「老飯骨」

  備菜、熱油、烹飪、調味...... 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式出鍋了。影片中3位「老飯骨」看起來普通,其實個個身懷絕技。

KOL老飯骨01
「老飯骨」這個KOL頻道由三位國宴大師創立,圖為「大爺」鄭秀生(中)、「二伯」孫立新(右),以及「三叔」武劍利(左)。(網上圖片)

  鄭秀生自稱「大爺」,從16歲入行到66歲退休,在北京老牌飯店做了50年,做過數不清的國宴,年輕時甚至給周恩來總理做過獅子頭。

  「二伯」孫立新和「三叔」武劍利,也是國宴界頗有名氣的人物,不僅在北京各大飯店做廚師長,在各項大賽中獲獎無數,甚至在北京奧運時擔任總廚。

  3個烹飪時長加起來超過100年的大廚,一拍即合打算「出道」,拍攝時下最新潮的短視頻。

  延伸閱讀:KOL時代|綿羊料理:自家小廚房 挑戰高難度美食 

在家做國宴 「老飯骨」烹飪拍攝兩不誤

  頂級國宴大師,退了休為何不安享晚安,卻要趕潮流呢?

KOL老飯骨02
「老飯骨」雖然身懷絕技,但轉型做KOL絕不簡單,一方面要將國宴菜改良成家常菜,一方面又要照顧拍攝效果和呈現方式。(網上圖片)

  「做美食是件高興的事,我們希望讓年輕人在家也能吃上『國宴菜』,辛苦工作之餘也能撫慰自己的胃。」抱着「讓國宴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初衷,3位大廚開始拍攝影片,一邊親手演示做飯的步驟和技巧,一邊普及中華美食背後的故事和文化。

  從零開始積累人氣,過程必然不簡單。

  以往飯店和酒店的宴會菜,對食材、廚具、工藝的要求很複雜;要讓這些大菜在家庭小廚房重新亮相,既要容易上手,又不能犧牲風味,怎麼調整火力、怎麼搭配食材...... 每個步驟都要重新研製。

KOL老飯骨03
剛開始嘗試做KOL時,「老飯骨」將每個步驟掰開糅碎講給觀眾聽,但風格過於嚴肅,收效甚微。(網上圖片)

  除了烹飪技巧,拍攝更是更難啃的硬骨頭。

  「老飯骨」的第一條影片是做中華名菜懷胎鱖魚,為了絲絲入扣地展示全過程,他們將烹飪過程拆解成40多集、每集15秒的影片,配上詳細的解說,整個過程投入頗大,但收效甚微。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大家發覺貼地的風格比嚴肅教學更受歡迎:沒有提前設定的劇本和台詞,像鄰家大叔一樣,一邊做菜一邊聊天,加幾句相互調侃,再配上中式音樂…..輕輕鬆鬆,一道「國宴菜」就教得差不多了。

  「老飯骨」找到了適合的風格,追蹤他們的人也愈來愈多,甚至還有個特定的名字——「小飯骨」。

KOL老飯骨04
KOL「老飯骨」還原老菜譜、開發新菜譜,如今進入他們的頻道主頁,有上百道菜式可供網民學習,說是「線上廚藝學校」也不為過。(網上圖片)

大菜小做 「老飯骨」不覺大材小用

  做紅燒肉高壓鍋是大火還是小火?炸油條和麵的水用熱水還是涼水?蒸米飯到底洗幾遍?面對「小飯骨」瑣碎的基礎問題,「老飯骨」一一耐心解答。

  同行並不理解,甚至開玩笑說:你怎麼「淪落」到做這些基礎菜了?

  不過大菜小做,「老飯骨」並不覺得大材小用,反而從中找到意義。

  「大爺」鄭秀生曾說:「從我們做菜就能看出來,其實宴會菜單也很簡單……我們希望讓網友們也能學會,在一次次家庭聚會中做出來,一代代傳承下去。」

KOL老飯骨05
KOL「老飯骨」製作了中式麵果的專題影片,傳承中式甜點的技法。(網上圖片)

  經典國宴、無肉不歡、主食忘憂、素食主義、中式麵果...... 幾年來,「老飯骨」積累了很全面的菜譜,供「小飯骨」們分門別類地學習。

  為了更好地回覆網民提問,「老飯骨」又寫起文章「食萬個為甚麼」來,在其中系統地回復網民有關廚房技法、生活常識的種種疑問。

KOL老飯骨07
「老飯骨」年紀不小,但做起KOL有模有樣,除了拍片,他們還推出了「老飯骨」漫畫。(網上圖片)

聚散有時 「老飯骨」傳承技法無保留

  聚餐終有時。2020年4月,「三叔」另有規劃離開了「老飯骨」; 2022年1月,「大爺」因病逝世。

KOL老飯骨06
「三叔」離開,「大爺」過世,「老飯骨」如今只剩「二伯」孫立新,但頻道依然經營得紅紅火火。圖為「大爺」(右)生前與「二伯」的合照。(網上圖片)

  「老飯骨」只剩下「二伯」,但他和徒弟們仍然保持一周三更的高頻率產出,日復一日分享美食。如今,「老飯骨」的追蹤者已經超過千萬,被稱為中華料理最強KOL。

  傳承技法,毫無保留,這八個字是「老飯骨」的頻道定位,也是三人的初衷。也正是這份匠心,讓「老飯骨」在新潮的網絡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延伸閱讀:醒獅「活」了?創新中式麵點「醒獅酥」走紅網絡

  延伸閱讀:網紅新中式糕點店 為何「永遠在排隊」?

王珮瑜;京劇

王珮瑜:「揮着鬍子的女人」 她是推廣京劇第一人

手工耿;KOL;網紅

發明廢品吸引千萬fans?他是「無用良品」創始人手...

KOL;內地網紅

KOL時代|80%癱瘓 插呼吸管直播 罕見病女孩靠...

KOL;網紅;唐伯虎

最會唱中國歌的外國人?「唐伯虎」讓世界聽到「中國風...

相關標籤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考察羅布泊神秘失蹤 科學家彭加木發生了甚麼?

傑出名人

「夫妻檔」民兵守孤島32年 王繼才倒在崗位上

創新先鋒

李東生

TCL李東生|「終一生 成一事」 堅守40多年屢創...

潮流人物

 TikTok周受資

冷靜應對美議員5小時刁難 TikTok周受資何許人...

小城大事

大熊貓 仿真公仔

一隻公仔50道工序 成都男生劉滔 製仿真大熊貓 遠...

運動健兒

霹靂舞國家隊;巴黎奧運;街舞;劉清漪

中國成立首支霹靂舞國家隊 17歲劉清漪將閃耀巴黎奧...

影視巨星

廖啟智,2009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男配角,《籠民》,《証人》

懷念「配角王」廖啟智 擅演小人物 曽兩奪金像獎男配...

編輯推薦

香港歷史建築雷生春 戰前30年代中西合璧舊騎樓

中環街市舊照片 看香港歷史變遷

當代中國-非凡香港-百年配水庫出土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讚歎

深水埗配水庫|百年歷史古迹出土 港產羅馬式建築令人...

藍屋屹立99年 灣仔打卡唐樓前身為華佗廟、黃飛鴻徒...

【皇都戲院(上)】屹立69年世界唯一露天「飛拱」 ...

大館

從大館活化變身 看香港刑法百年變遷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百年鐘樓見證尖沙咀火車站的變遷

「人間第一香」茉莉花茶 源於這個獨特工藝?

十四五

十四五經濟篇|「高質量發展」3張王牌:京津冀 長三...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鳳冠

我們的故宮|古代后妃的鳳冠有多美?

我們的故宮|清代皇帝的大婚典禮有幾複雜?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細數中國成就「高光時刻」

福建龍岩漳平,永福茶園櫻花

春暖花海|福建龍岩漳平 粉櫻襯茶山 邂逅最美春景

十三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回顧過去 「十三五」目標都實現了嗎?

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復交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國外交|沙伊在北京對話 這種信任彌足珍貴

中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中國經濟|中國高品質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石頭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你懂得放下嗎?

2019年3月30日
上海5G

中國首個行政區域5G網絡在上海虹口誕生

咸豐年嘅事 咸豐是指哪一年?

  如果說到一些陳年舊事,廣東話會說:「咸豐年嘅事啦」。   這句話其實話中有話,時表示「不提也罷」。究竟咸豐年發生甚麼事,令到後人會不願再提呢?

  咸豐年其實是歷史上的一個時期,是清朝皇帝的一個年號。   咸豐在位時期由1850至1861年,這段時間在廣東一帶發生了大大小小的亂事。例如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創立太平天國;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1860年更是簽訂不平等條約,將九龍割讓予英國。   所以,咸豐年這段時間對廣...

130道暗門

  長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奇迹之一,綿延萬里的城牆,承載着無數文明密碼,等待發現和解讀。   天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時間,揭秘鮮為人知的長城「暗門」,在10個省區找到130多處暗門遺迹,讓這些隱藏數百年的「秘密通道」從史書中走到世人眼前。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