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飲食中國文化:杭州人吃年糕 寧夏人吃「頭腦」?

編輯︰豆子

  俗語有云:「冬至大過年。」在中國文化中,冬至與新年同樣重要,每逢冬至,家家戶戶都會聚首一堂享用團年飯。雖然香港未有將冬至列為法定假期,但許多公司都會讓員工於冬至當日提早下班,早點回家吃團圓飯「做冬」。香港冬至會吃什麼,或許大家已相當熟悉,但其他地區的在冬至的中國文化飲食習俗,大家又知道多少?

香港、廣東:湯圓、肉

  廣東的冬至飲食與香港相差無幾,同樣有「加餸」的習慣,而在豐富的飯桌上必定會有燒味、臘肉臘腸等肉類,當一家人開心融洽地飽餐一頓後,廣東人和香港人都會吃湯圓,因為「圓」有「團圓」、「圓滿」的意思,所以吃湯圓寓意家族齊齊整整,幸福美滿,和應中國文化的家族向心。

北京:餛飩

  據《燕京歲時記》載:「冬至餛飩夏至面。」冬至的時候,北京人會在冬至吃餛飩祭祀祖先。而另一說法是,冬至吃餛飩與中國文化中的天象有關,人們認為冬至為一年之中陽氣開始上升的日子,有混沌初開之意,所以人們以吃餛飩來象徵打破混沌的狀態,開闢天地。

河南:餃子

  河南人會在冬至吃餃子,並將此習俗稱為「捏凍耳朵」。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大雪紛飛,寒風刺骨,他在南陽白河兩岸看見不少鄉親耳朵被凍爛,心痛萬分,於是叫弟子以驅寒藥材特製成耳朵模樣的餃子,分發給鄉親,鄉親吃後,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都會吃餃子,形成「捏凍耳朵」的中國文化習俗。

寧夏:羊肉粉湯

  在寧夏省銀川市,人們每逢冬天都會喝羊肉粉湯,銀川人會稱這碗湯取了一個奇怪的名稱為「頭腦」。「頭腦」用當地特產的灘羊肉和紫磨菇熬製而成,再加入粉條、韭黃、蒜苗等,一碗五顏六色的中國文化羊肉粉湯便大功告成,「頭腦」味道香辣可口,是銀川獨有的特色小吃。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冬至-紅豆糯米飯
在南京、福建等江南水鄉一帶,冬至有全家一起吃紅豆糯米飯的習俗。(網上圖片)

江南:紅豆糯米飯

  在南京、福建等江南水鄉一帶,冬至有全家一起吃紅豆糯米飯的中國文化習俗。相傳中國古代神話的「水神」共工氏有一不才子,經常作惡多端,最後死於冬至,他死後未有改過自新,反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而這疫鬼有一弱點,就是他非常怕紅豆,所以人們就在冬至當日煮吃紅豆糯米飯,以祈驅鬼避疫,防災祛病。

杭州:年糕

  杭州人習慣在冬至吃年糕,在中國文化中寓意年年長高,大吉大利,所以每逢冬至杭州人都會製作年糕來祭祖或者饋贈親友。杭州人會特別花心思,為一日三餐預備不同口味的年糕,包括芝麻粉拌白糖年糕、肉絲炒年糕等,種類繁多。

  按中國文化節氣計算,冬至預示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將到來,因此冬至過後,大家一定要小心注意冬季保暖,多吃溫熱食物,才能抵冷禦寒。

相關標籤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1:55

中國文化遺產助力脫貧 白族扎染「點草成金」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24節氣傳承

二十四節氣承載中國文化 活化傳承不容忽視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冬至大過年

趣談中國文化|冬至為何「大過年」?

1:58

青年建築師:保育明代建築 留住中國文化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冬至大過年

趣談中國文化|冬至為何「大過年」?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傳統節日年輕化中國文化融入潮流消費

傳統節日年輕化 中國文化融入潮流消費

12月23日|最罕見的冬至?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24節氣傳承

二十四節氣承載中國文化 活化傳承不容忽視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冬至-香港_x1.jpg

冬至飲食中國文化:杭州人吃年糕 寧夏人吃「頭腦」?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