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岸工業廢墟 活化蛻變文藝地標

撰文︰華思齊

  上海黃浦江邊的西岸文化走廊,是近年中國旅遊新熱點。這個位於上海徐匯濱江的文藝地標,由工業廢墟改造,是上海舊城活化的代表作,這裏糅合多位當代中國建築師的設計心血,柳亦春是其中一位重要推手。

上海世博促進城市更新 助中國旅遊發展

  上世紀80年代,浦東尚未開發,上海最引以為傲的還是外灘、南京路和法租界「老三樣」。可是從青島而來的年輕建築師柳亦春不這樣看,他認為上海最優秀的歷史建築,是工業建築。

  2000年中,伴随世界博覽會(上海世博)而來的基建熱潮,上海徐匯區出現大規模城市更新。不過真正讓黃浦江西岸工業廢墟蛻變成今天的中國旅遊文藝地標,是在世博之後。

龍美術館(西岸館)保留舊日的煤漏斗,建築以「傘拱」結構支撐,從側面看,就像一把把打開的雨傘,把混凝土方盒撐起。
龍美術館(西岸館)保留舊日的煤漏斗,建築以「傘拱」結構支撑,從側面看,就像一把把打開的雨傘,把混凝土方盒撑起。(網上圖片)

  「上海曾經是中國最發達的工業城市,一度創造了全國一半的GDP。所以工業文明是上海最值得驕傲的文明。」──當代中國建築師柳亦春

   由柳亦春改造的龍美術館(西岸館),是該區最先運營的美術館,2012年徐滙區政府落實打造西岸文化走廊,龍美術館(西岸館)已開始籌建。這裏以前是運煤碼頭,柳亦春刻意把煤漏斗保留,改造為標誌性的「斗廊」;兩旁的美術館,由獨特的「傘拱」結構支撑,牆身以清水混凝土澆灌,從側面看,就像一把把打開的雨傘,把混凝土方盒撑起。

龍美術館(西岸館)為柳亦春摘下英國《建築評論》雜誌的新銳建築獎、《福布斯》中國最具影響力設計師30強及2019年《城市‧環境‧設計》年度建築師獎等殊榮。
龍美術館(西岸館)為柳亦春摘下英國《建築評論》雜誌的新銳建築獎、《福布斯》中國最具影響力設計師30強及2019年《城市‧環境‧設計》年度建築師獎等殊榮。(網上圖片)

中國旅遊文藝地標 「傘拱」結構細訴中國工業史

  柳亦春的建築著重結構,「傘拱」是龍美術館的骨架,是建築的本質,即使時間流逝、歲月侵飾、表層剝落,這副骨架依然承載着建築的本質和城市文化。

  「表面的東西只是一時的歡愉,只有本質上的東西才能給人帶來營養和力量,讓人們更好地前進……我們不應該放棄內在的價值,因為這樣才能對當代社會構成一種批判。」這是柳亦春堅信的核心價值。

  延伸閱讀長城腳下公社「竹屋」 體驗大師級建築美學

柳亦春的建築著重結構,認為結構是建築的本質,即使時間流逝、歲月侵飾、表層剝落,骨架依然承載著建築的本質和城市文化,就如同今天人們看到羅馬鬥獸場一樣。
柳亦春的建築著重結構,認為結構是建築的本質,即使時間流逝、歲月侵飾、表層剝落,骨架依然承載建築的本質和城市文化,就如同今天人們看到羅馬鬥獸場一樣。(網上圖片)

「長江以南最佳建築師」 建構中國藝創空間

  新落成的工業風美術館,與歷史遺留的煤漏斗互相呼應,訴說着浦西的城鎮演化,為柳亦春摘下《福布斯》中國最具影響力設計師30強及多項國際建築大獎,獲「長江以南最佳的建築師」讚譽。

  2014年龍美術館(西岸館)竣工,成為西岸文化長廊項目的起點。之後幾年,江邊藝術地標相繼落成,由余德耀美術館(原龍華機場大機庫)、西岸藝術中心(原飛機制造廠)、油罐藝術公園(原航油油罐)、藝倉美術館(原老白渡煤倉)、八萬噸筒倉(原亞洲最大糧倉)等,貫通黃浦江沿岸,其中西岸藝術中心、藝倉美術館、八萬噸筒倉都由柳亦春旗下的大舍建築操刀。

民生碼頭「8萬噸筒倉」曾是亞洲最大的糧倉,廢棄多時,幾年前由著名建築師柳亦春改造,變身展覽場館,2017年對外開放。(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8萬噸筒倉內連接頂層的螺旋坡道。
8萬噸筒倉是柳亦春的改造作品之一,倉內連接頂層的螺旋坡道。(網上圖片)

上海西岸文化長廊 成中國旅遊打卡熱點

  柳亦春認為:「新,包含舊,讓舊成為新的一部分,共同形成一個新的整體。既關照了場地的歷史,自身的潛力,又包含了外部新的條件,新的時間性,以及對未來可能性的設想。」 

  以前黃浦江邊這一帶被碼頭和工廠等佔據,人們根本走不進來。十年過後,借着世博,昔日的東亞航空樞紐和工業地段改頭換面,成為老百姓自由出入的公共藝術創意空間、最具人氣的打卡熱點。

  舊城新貌,承先啟後,為上海注入不一樣的魅力。

上海徐匯濱江的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坐落於中國最早的機場——上海龍華機場原址,機場停用後,5個巨型儲油罐被完整保留。
上海徐匯濱江的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坐落於中國最早的機場——上海龍華機場原址,機場停用後,5個巨型儲油罐被完整保留。(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上海油罐藝術公園的鳥瞰圖,5個舊機場的油罐按「傳承歷史文化,延續城市文脈、保留工業遺存」的宗旨保留。(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上海油罐藝術公園的鳥瞰圖,5個舊機場的油罐按「傳承歷史文化,延續城市文脈、保留工業遺存」的宗旨保留。(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延伸閱讀十大獨特中國現代獲獎建築 廁所街市都上榜?

當代中國-潮遊生活-旅遊風物-X11

至潮玩樂|「X11」旗艦店三城同步開業 引爆中國潮...

潮遊鄉村|廈門曾厝垵 古漁村變文青勝地

雲南旅遊|建水百年小火車 漫遊古城賞田野風光

當代中國-旅遊風物-茶卡鹽湖

暢遊青海「茶卡鹽湖」 看中國「天空之鏡」旅遊熱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型格建築|上海旅遊打卡全球首間深坑酒店 看中國建築...

型格建築|海南雲洞圖書館貫穿人與自然 依傍海灣欣賞...

型格建築|内蒙古旅遊必住!蓮花度假酒店 「盛開」在...

型格建築|240億興建的來福士 探秘重慶超級購物商...

型格建築|上海再添世界級建築 上海中心大廈刷新中國...

型格建築|「飄帶」設計融匯古今 蘇州灣文化中心連接...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柳亦春

上海西岸工業廢墟 活化蛻變文藝地標

百味中國

德州扒雞

德州扒雞不是來自德州?原來竟是中國「火車美食」霸主

旅遊風物

汕頭南澳島

高鐵沿線遊|短線遊之選!汕頭南澳島 打卡天涯海角無...

影視時尚

愛情神話-上海方言-海派文化

滬語電影《愛情神話》:細味中年男女的愛情觀人生觀

編輯推薦

40萬km²|最大盆地「塔里木」中國西部「聚寶盆」...

高83.4米|中國最高樹木 在這個西藏縣城!

天坑奇觀最多的地方 廣西何以成為「天坑博物館」?

1260km²|中國最大濕地——額爾古納

373米深|中國最深湖泊 水從天上來?

300公里|揭秘中國最長溶洞 探索30年仍未見盡頭

39萬平方公里|中國最大自然保護區 大過350個香...

我們的故宮|清代皇帝的大婚典禮有幾複雜?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細數中國成就「高光時刻」

十三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回顧過去 「十三五」目標都實現了嗎?

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2035年遠景目標

十四五入門篇|盤點「十四五」規劃6大主要目標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有哪些?

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一圖看清「十四五」規劃8大範疇

十四五入門篇|甚麼是「十四五」規劃?

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復交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國外交|沙伊在北京對話 這種信任彌足珍貴

中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中國經濟|中國高品質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石頭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你懂得放下嗎?

2015年3月28日
一帶一路白皮書

中國發布首份「一帶一路」 政府白皮書

「一腳踢」究竟有多忙碌?

  當一件事由開始至完結都要一個人去做的時候,感到太吃力我們常會埋怨工作要「一腳踢」,究竟「一腳踢」,踢走的是甚麼?

  從前的大戶有錢人家,會將傭人的工作細分為四個崗位;近身、洗熨、煮飯、打雜,工作崗位愈分得仔細,愈能代表派場。   不過,一般人家可不能這樣分,需要一人做完四個崗位工作,一個人(一雙腳)去走來走去完成工作,後來,這種一人分別擔任不同崗位的情況,就引申成為「一腳踢」的意思了。   延伸閱讀:...

130道暗門

  長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奇迹之一,綿延萬里的城牆,承載着無數文明密碼,等待發現和解讀。   天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時間,揭秘鮮為人知的長城「暗門」,在10個省區找到130多處暗門遺迹,讓這些隱藏數百年的「秘密通道」從史書中走到世人眼前。

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

  辭舊迎新之際,當代中國與你回望2022年,總結今年的難忘時刻,其中哪一件大事令你最印象深刻?立即參加《Our China Story》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只需成為會員並投選你心目中的中國大事,即可贏取現金禮券!

  • 日期︰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
WeChat